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阮祥燕:守护女性 如花绽放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10

  
  新乡到西安、西安到四川、四川到重庆、重庆到北京,辗转求学10余年,阮祥燕不断追求着自我的完善。1999年,当决定落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起点时,她带着仅有的家当——几个吃饭的碗和几箱子书,来到北京。心中装着对妇产医学的热爱与执着,从零做起,阮祥燕跨过了一道道坎,在推动中国妇科研究与国际接轨,造福中国千万女性及家庭的事业上,走出一串非常漂亮的足迹。当这些过往被她不紧不慢、不乏幽默地娓娓道出时,你会发现,温和、平易近人的阮祥燕同时又是一个丰富又充满力量的人。
  
从新乡到北京
  “你知道吗?我家女儿曾是年龄最小的户主。”阮祥燕笑着提起一件事。
  大学毕业后,她在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做了3年的住院医师,并结婚生下女儿。收到硕士录取通知书当日女儿出生,这种情况下,去不去上这个研究生已经是一件左右为难的事,但还有一件事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她的爱人也同时考取了西安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全家都走,孩子怎么办?很多人劝她,女人就应该多牺牲,家里
  有一个人出去上学就可以了,阮祥燕犹豫了。但思来想去,为了不给人生留下遗憾,她还是克服了很多困难去上了研究生。“读研究生,我跟我爱人的户口都迁走了。女儿出生40天就成了户主。当时办户口的人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小的户主。”虽然笑着说出了往事,但依然能感觉出她当时有过怎样的挣扎。
  在西安医科大学,阮祥燕遇到了导师曹缵孙教授,她是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生殖内分泌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曹教授很严谨,她说阮祥燕:“你在写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在想第三个字。”“我真是这样,第一个字没写明白,第三个字就出来了,所以老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指导论文,老师更认真,至少要改三五遍,一个字一个字地改;出门诊,病历写错一个字,老师就让我们重写;有些图自己感觉画得不错,但老师不满意,就坐下来亲自画。”当时没有科学学位和临床学位的区分,所以很多实验研究都是利用晚上或假期的时间进行,研究生宿舍楼晚上12点锁门,多亏锁门的链子比较长,所以晚归的阮祥燕经常能从门缝钻回去。就是这样早出晚归3年,阮祥燕拿到了硕士学位。
  硕士快毕业时,一天她心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考博士”,而之前她从来没有这样的打算。“当时博士很稀缺,读硕士时,西安医科大学只有两个博士,所有人看他们都是仰视的。”由于西安医科大学没有妇产科博士点,所以阮祥燕辗转考到了华西医科大学,在成都师从妇科肿瘤著名专家王世阆教授学习。没见王教授前,阮祥燕想象他应该是个又瘦又矮的老头,结果面试一看,那么高大——一米八的个子。
  这么魁梧帅气的王老师却特别平易近人,下班、出诊的路上,他会讲一些临床的案例,也会讲一些他自己的趣事。做课题时,他会让阮祥燕放开思维去做。在临床培训上,他的手术做得特别好,手术时会作为助手看着阮祥燕一步步将手术完成。
  在华西医科大学,阮祥燕读的是临床医学博士,为将步骤、方法一步步、一个个摸清,她经常利用晚上、周末去做研究。那时,刚学会骑车的阮祥燕经常蹬着自行车穿梭在各个实验室之间。博士毕业的日子来临,考试却不容易。上午临床考试,现场给病人,自己进行问诊、诊断,给出治疗方案、做手术。一整套手术做完,合格了,下午才能进行论文答辩,整个答辩要用一天的时间。虽然难度大,阮祥燕还是顺利过关了。
  “说实话,博士毕业我没想再做博士后,但博士后在当时也很稀缺,我就想看看博士后到底长啥样?天天做些什么?于是我和刚刚博士毕业的爱人就一起联系学校,后来他去了北京,我去了重庆。”
  阮祥燕一个人带着女儿到了重庆,在重庆医科大学做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妇科肿瘤的研究。导师是著名妇产科专家顾美礼教授,指导老师是王智彪教授,他们的研究方向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不开刀就能做手术,这也是现在肝癌、乳腺癌等做超声治疗的开端。
  “王智彪教授对学生的培养是引导式的,下班一起回家,他总是说‘小阮呀!这个问题你考虑考虑怎么做。’我也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个学生,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事情,就不遗余力地来想这个事情。”得益于之前的求学和经验积累,在超声治疗上阮祥燕得心应手,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首例人类临床成功病例就是她做的,现在这个方法已在全国推广。
  早出晚归,没时间照料孩子,孩子在脖子上挂着钥匙跟院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到了饭点常常会被热心的老师、邻居带到家里吃饭。重庆的生活点滴,阮祥燕记忆犹新,提起那些热心肠的人,她心里温暖又感激。
  回忆是很复杂的东西,想起重庆的时光,除温暖、快乐、感恩外,阮祥燕心底最深处始终藏着一份遗憾。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上临床前两天,父亲突然病危,作为该技术上临床前的核心成员之一,她选择了留在工作岗位,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她说:“我没有埋怨、没有后悔,只是留下心底最深的最永久的遗憾,这是我对父亲最歉疚的一件事。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写封信都要邮好几天,听说去世前父亲把我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揣在了上衣的口袋里。”提起父亲,阮祥燕哽咽了。
  忙忙碌碌中,博士后出站的日子到了。阮祥燕的踏实刻苦,让老师们都希望她留下来继续在重庆医科大学工作,但一个前辈的亲自到访,却让她最终选择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妇产医院”)。“我爱人博士后出站留在了北京友谊医院工作,假期去探亲,我到北京妇产医院看了看,并递了一份简历。陈宝英院长看了简历后,带着人事处长和医院的公章亲自来到重庆,并且我还没去医院报到,陈院长就已经把住房的钥匙给我了。我很感谢陈院长能亲自来重庆,更感谢她给了一个适合我将来开展工作的空间,这对于多年求学的人来说,意味着终于有地方可以安定下来好好工作了。”
  博士后出站,带着对未来的憧憬,阮祥燕来到北京。
  
受命创建新学科
  作为医院第一个引进的博士后,阮祥燕一到岗就接到了任务——创建更年期综合指导中心。当时医院通过国际招标引进了更年期相关的一系列配套仪器设备,但没人愿意放下手术刀来做这件事。更喜欢研究试管婴儿的阮祥燕因老院长的知遇之恩接下了这个任务。
  参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经验,阮祥燕带领团队于1999年在北京妇产医院率先建立了国内首个更年期综合指导中心,开始了对女性更年期保健与激素治疗的规范临床与研究。2002年,北京妇产医院又在全国率先建立妇科内分泌科,为更年期与妇科内分泌相关疾病的规范管理与研究奠定基础。
  2011年,因在绝经领域医疗工作中的出色表现,由中国医院协会、中华医学会联合授牌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科为中国首个“绝经门诊项目中心”,旨在为全国培训优秀的更年期保健医师,引领国内更年期保健及相关疾病诊治的科学性与规范化,为广大女性提供国际前沿的医疗保健服务。
  阮祥燕觉得她率领的内分泌科之所以在全国领先,与她在国外的访问学习密不可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我已经40岁,现在我的学生20多岁就走上国际舞台了,在这之前,我一次国际会议都没有参加过。也是在那时经过培训我才发表了第一篇英文论文,从科研数据的收集、分析到统计学的处理到最后的成文、修改,在那里我真是学了很多。”阮祥燕说。
  妇科手术技术一旦成型就不会总变化,但妇科内分泌的知识却不同,三五年就会更新一次。2006年从美国回来,又过了四五年,阮祥燕觉得应该再出去了解一下国际的研究进展了。当时激素治疗与致癌风险研究成为国际上一个研究热点,而妇科内分泌很多治疗要用到激素,在此背景下,2009年阮祥燕组织了更年期与妇科内分泌相关问题国际研讨会并邀请到了德国图宾根大学的Alfred O.Mueck教授,会上Mueck教授做了“激素与乳腺癌风险”的讲座。
  “我了解到,Mueck教授的实验室是研究激素与乳腺癌最先进的三个实验室之一,就特别希望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2010年,阮祥燕去了德国图宾根大学,并开展了激素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研究。
  3个月的学习,通过实验阮祥燕发现一些激素真的有导致乳腺癌增殖的作用。“在那之后,在临床用药中,我都会根据个体情况给病人选择治疗方案。从1999年建立更年期指导中心到现在,20年我们经常会用到激素,但在我的门诊没有人因为用了激素致癌。我想,这与我在德国的研究有很大的关系。”阮祥燕说。
  回国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阮祥燕率先在同一模型下研究目前国际常用的3种雌激素和11种孕激素对乳腺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种类雌孕激素及不同配伍方案对乳腺细胞的不同作用,发现了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影响最小的激素及激素应用方案,为临床激素治疗中雌孕激素的个体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了激素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种类激素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慎用证。重点研究的PGRMC1有望成为乳腺癌早期检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这些研究成果曾在2015年获得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获得国际生殖医学科学大会奖,荣获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等。
  
小手术引来大技术
  到国外学习,阮祥燕不仅会留意别人先进的实验技术,而且非常关注那些先进的管理、教学和临床方法。她发现Mueck教授的课堂气氛很活跃,讲到孩子的出生,会从现场传来视频,听到婴儿的哭声学生们不是鼓掌而是敲桌子,阮祥燕觉得这种教学方式挺有意思。“我们科是医院最年轻的科室,我是科室创始人,上无老人、前辈指点,下边的人又太年轻,如能邀他到我们医院做客座教授、到科室做荣誉主任就好了,回国后我就跟时任院长曹连元谈了我的想法。”2011年,Mueck教授正式成为北京妇产医院的客座教授,妇科内分泌科的荣誉主任。2013年Mueck教授被首都医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此后,通过Mueck教授,妇科内分泌科与德国一些院校的交流频繁起来。2012年、2014年阮祥燕两次赴德国进行了深入学习,在波恩大学阮祥燕为北京妇产医院引进了填补国内空白的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在科隆大学,阮祥燕见识了微型宫腔镜技术,并将此项技术引进到北京妇产医院,后又建立了中国首个妇科内分泌门诊微型宫腔镜中心。作为负责人,阮祥燕还牵头成立了中德妇产科学会中国首家微型宫腔镜诊断与培训中心,目前已成功完成数百例患者的诊断。
  提起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的引进过程,阮祥燕说:“干什么事情都要做有心人。可能有些人出去会只关注一个课题,但我总想去看看临床和教学。2010年去德国研究激素与乳腺癌风险时,一天老师告诉我今天有1例活检手术,对医生来讲活检手术就是一个特别小的手术,可能不屑去看。我就想,德国的活检手术是怎么做的?是不是跟我们不一样呢?”看过后她发现确实不一样。
  进到手术室,阮祥燕看到医生正在为一个患乳腺癌的18岁女孩做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随后做腹腔镜手术,把她的卵巢切取了一部分,放在一个特别的转运箱里,要转运到一个卵巢组织中心冻存库,老师说这项技术叫“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这个女孩还年轻,才18岁就得了乳腺癌,要进行全身化疗,这会影响她的卵巢功能,导致卵巢功能早衰,不仅会严重影响她未来的生育,各种慢性病及早死的风险也会增高,所以要在化疗前先把她的卵巢组织取出一部分保护起来,等癌细胞杀灭完再移植回来。阮祥燕觉得这是一项好技术。
  “卵巢早衰没有卵子,通过什么方法也怀不上孩子,没有卵子不产生雌激素对女性来说就像一朵鲜花干枯了一样,这是比癌症还严重的病。北京妇产医院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妇科内分泌科,患者四处求医无果肯定会找到我们,她们那么信任你,到你这儿来看病,你无能为力,看到一家人在那儿哭,作为医生心里会很难受,当时我就想把这个技术带回来。”
  但引进技术不是说说就行了,医院有没有场地?经费有没有?一个愿意跟着你吃苦的团队有没有?虽然犹豫过,但阮祥燕还是向领导汇报了。尽管有些领导有异议,但当时的院长曹连元教授还是决定在北京妇产医院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建立卵巢库。
  建卵巢组织库的地方很不好选,因为它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周围不能有有害、有毒物质。地址选定了,但中国的专家、工程师没有一个人见过卵巢组织库,怎么建呢?只有请国际专家。一起讨论后,库建起来了,但怎么上到临床?每一步该怎么做?如果有一个步骤出问题,全盘皆输。
  2012年建了库,2014年后阮祥燕多次带着年轻的团队去学习取经。2015年德国的专家又到北京妇产医院对团队进行培训、指导、考核。一切合格后,2015年1月在时任院长严松彪教授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妇产医院卵巢组织冻存库开始了临床冻存,2016年9月9日,阮祥燕团队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恢复正常。
  2018年11月,原北京市卫健委批准部分项目收费,这意味着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的8年抗战结束,从临床研究正式转为临床工作实践。目前,北京妇产医院阮祥燕团队卵巢组织冻存库已经冻存临床卵巢组织近300例,冻存卵巢组织已成功移植了10例。
  据统计,每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400多万人,女性将近200万人,绝经前的女性占50%左右,这些人的卵巢组织应该受到保护。还有一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虽然是良性病但需要骨髓移植,化疗会导致卵巢功能的彻底衰退,这些人也应该受到保护。另外,五大部委齐发文将来要对儿童血液病肿瘤进行救治和保护,进行化疗会影响女童的卵巢功能,影响她们未来的生育及健康,这些孩子更应受到保护。
  在患者、国家对此项技术有重大需求的背景下,阮祥燕不仅努力推动着卵巢组织冻存技术在全国的推广与应用,还带领团队为全国生殖力保护网络的建立做着准备。目前,在北京妇产医院接受培训的医院虽已达200多家,但因为联盟刚刚起步,任何事情做起来都非常艰难,考虑了地理位置的临近因素,目前享受卵巢组织冻存生育力保护医联服务的医院包括: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301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等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及北京妇产医院医联体医院—北京五洲妇儿医院和北京妇产医院托管的怀柔妇幼保健院。
  “冷链运输可在24小时内将患者的卵巢组织转到北京的卵巢组织冻存库,飞机、高铁的便捷更是实现了在大部分中国大城市的顺利转运。”阮祥燕相信,随着需求的增大、交通的便捷、冷链运输的发达及政策的允许,联盟会顺利建立起来并逐渐壮大。未来,不用上北京,患者在家乡就可以接受质量不打折扣的手术。
  
年轻团队朝气蓬勃
  提起多年来妇科内分泌科取得的成绩,最令阮祥燕引以为傲的莫过于在国际接轨方面做的一些工作。“我们与国际合作的项目拿到第一的很多,你看墙上挂着的就有20个牌子,包括卵巢组织冻存库、绝经门诊项目中心、跨学科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等目前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阮祥燕说,能够与国际接轨,一方面得益于团队积极走出去向国外求取经验,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国外专家对团队的帮助。“尤其是德国的M u e c k教授、Rabe教授、Montag教授、korell教授与Liebenthron博士,他们在卵巢组织库的创建和投入临床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M u e c k教授引领我快速走上了国际领域。因为在他那儿做了一些数据,所以我有机会投稿去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会议上认识了许多顶级的国际专家。”
  2014年,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阮祥燕入选世界妇科内分泌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填补了国内空白。2016年,阮祥燕牵头创立了“国际妇科内分泌学会中国妇科内分泌学分会”并被推选为主席。学会成立后,为促进中国与德国妇产科学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又积极推动建立了“中-德妇产科学会”,阮祥燕被推选为副主席,并获得国际妇科内分泌学会官方期刊和欧洲避孕与生殖健康学会官方期刊两个S CI期刊英文摘要翻译成中文并实时在线的授权,改写了S CI杂志只有英文摘要的历史。同时还获授权成立这两个S CI期刊中文版编委会,阮祥燕担任中文版主编。
  师父M u e c k教授把阮祥燕带上国际舞台,作为别人的师父,阮祥燕也把自己的学生领入国际领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因为有在国外学习的基础再加上团队有丰富的数据,有时参会,团队成员各带任务一去就是十几个人,这也往往成为会议的一大亮点。
  阮祥燕的团队是一支年轻又富有朝气的队伍,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提出要求,大家都会积极快速地响应落实,虽然一路走来并非全是坦途,但大家成长得都挺快。因为年轻,因为有创新思维,因为与国际接轨,这个团队获得国内与国际领域专家与同行的高度评价与肯定!阮祥燕说:“荣誉对我们是很好的鼓励,对我们做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肯定。但我们还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往前走,取得更大的成就。不是说一定要拿一个大的成果回来,只要能惠及我们的病人,服务全国的患者,我认为就是真正的成果。”
  阮祥燕是一个能将生活过得丰富多彩的人。和爱人一起做顿饭,她会觉得这是一天最幸福的时刻。她喜欢唱歌,有庆祝活动或学生毕业,她会献歌一首,新歌老歌全能驾驭。她还会跳舞,比不上高手,但练一练也还不错。能歌善舞,做饭也棒,学历又高,由全国妇联推荐,她被评选为“中国十位成功母亲”。当时记者问她成功之处在哪?她说:“作为母亲我没啥成功的,除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后来,她问了女儿这个问题,女儿想了想说:“你生了一个成功的孩子。”“她没有办法不成功啊!她必须得自律,必须独立性很强啊!”阮祥燕笑着说。
  前段时间,北京市朝阳区“凤凰计划”人才答辩,有个评委问阮祥燕:“你的年龄跟我也差不多了,对未来发展还有哪些打算?”她这样说:“我们团队还年轻,我希望把团队带出来。我没考虑过我的年龄是不是哪天该退休了,即使我退休了,我的学生应该比我做得更好,我也会督导他们继续前行。国际上七八十岁还活跃在学术前沿的专家很多,这对年轻人是很好的引领。有些人退休了去跳广场舞,这很好,但是我好像做不到,我应该把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团队带成全国最好的团队,这是我最想做的事。”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