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声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0

谢克昌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
  研究院副院长
   
  目前,煤炭领域革命在于整体推进煤炭在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节能提效可以显著减少煤炭的消费量,是中国碳减排最现实可行的途径。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欧佩克(OPEC)和BP公司给出的化石能源比例预测,2040年化石能源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是73%~78%,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是22%~26%,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最近几年,我国正在压缩煤炭比例,然而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注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还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如何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呢?我认为应聚焦到整个能源产业链的结构优化上,可从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一次优化,到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用能终端电气化率的消费优化,再到建立泛在能源互联网的综合优化。
  在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
  现如今,我认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和立足点依然是实现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要防范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对于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构成的伤害。
  (来源于科学网)
  
  
包为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伴随新一代全球通信卫星与空间互联网星座、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大规模空间设施建设及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迈向太空经济时代。相关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趋势和新模式。
  航天产业已经拓展到空间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在轨制造、医药卫生、太空旅游等领域,其发展呈现出航班化、商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等新特点。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可以完成许多在地面做不到的事情,破解许多在地面解决不了的难题,将突破空间的限制,突破地球资源的限制,开拓出新的家园和经济疆域。
  自由进出空间、探索浩瀚宇宙仍然需要解决诸多基础问题,如可靠性及成本问题、材料的极端服役与重复使用疲劳问题、动力与能源问题、高超声速气动力/热问题、多学科耦合与优化问题等,这些对航天控制也提出了高可靠、高品质、高精度、低成本、易维护等新需求。
  航天控制未来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在实现高可靠性方面,挑战在于可靠的飞行控制架构与软件、飞行控制的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技术、快速的自主轨迹规划与任务规划;在实现高品质方面,跨域多模态的高品质飞行控制将是未来挑战;高精度方面的挑战在于强适应高精度制导与姿态控制;实现易维护的挑战集中在快测试、易维护的电气系统上;实现低成本,挑战在于多次重复使用的制导与控制、集成化标准化系统架构。
  (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
    
  
傅志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俄罗斯交通科学院院士
    
  我国2020年以后将进入基础设施投资的变坡期,建设强度将逐步下降,需求将逐步上升。从全局看,基础设施能力大体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但也存在结构性问题和短板。公路运输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铁路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有调结构的需求。
  交通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共享化是现代发展交通的切入点,又是牛鼻子。实现一体化发展,实现公、铁、水、航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要向综合一体化包括基础设施、信息、服务要效益、要质量;力推绿色化发展要发展城市和城市群轨道交通,这是薄弱环节,发展轨道交通不光是地铁,是多层次的、多种形式的。
  我国交通装备仍然存在短板,飞机、汽车、船舶动力还受制于人,需要突破核心技术,提高装备水平,攻克汽车等载运工具的关键技术,实现排放的洁净化,提高高技术船舶的社会配套率等。另外要保持部分技术领域的领跑地位,保持高铁技术、港机装备世界领先地位,开发时速400公里级的高速列车系统,开展磁悬浮关键技术、低真空管道高速列车的研究。对于搞时速500公里的高铁行不行,我认为是不可能。不是说在试验上不可能,而是在运用上有它的问题,因为高速列车的能耗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高速列车对环境噪音的影响是和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如果解决问题,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来源于中国水泥网)
  
  
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
  安全管理中心名誉主任
    
  从实践论的视角看网络空间安全,我认为,网络空间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安全保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安全防护来自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安全环境应视为开放,不能假定是封闭。只有从开放中能感受到真实的威胁,才能提高防护能力。
  从相对论的视角看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有立足国情,适度安全,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在我看来,不是所有场合都必须使用物理隔离这类极端的安全措施,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情况也在不断演变,例如,现在流行的人脸识别是安全的手段,随着技术进步,人脸识别也不一定安全。应对的方法就是建立等级保护制度,例如,不重要的系统可以放在一级、二级状态,如果是重要系统需要达到三级、四级状态,威胁到国家安全则到达到五级状态。
  此外,从方法论的视角看网络空间安全,他认为网络空间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要从人才、技术、管理入手(人才为首、技术驱动、管理保障),要各方面协同安全,打造融合式安全服务平台,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最后,从矛盾的视角来看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是“妥协的而不是互斥的”,既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使命,更要在达到使命的前提下力求安全。   
  (来源于电子信息产业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