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5
杨 戈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封城令”,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作出部署: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坚决防止疫情向其他地区扩散。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场全国人民守望相助、驰援武汉,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壮举就此拉开大幕。
站在需要我站的地方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保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健康,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纷纷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加入到了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他们有的驰援武汉,在一线与病毒战斗,有的留守家乡,严守严控疫情蔓延。在此刻他们都不畏艰险,不论生死,成为我们心中最美的“逆行者”。
“谁都别去武汉,但我可以!”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两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先后率队驰援武汉,坐镇前线,国士无双。
多少长发及腰的护士,为了穿戴防护服方便,主动要求剪掉自己的长发;多少防护服后面的医生脸庞上淌满了汗水,却不忍脱下,十几个小时的密封,只是为了再多检查一个患者。
多少在一线抗战的医生,只能与家人保持着距离。无论几米之外是自己七八十岁的老母亲,还是五六岁的孩儿,他们不能上前去抱一抱、摸一摸,千言万语也只能汇成两字:保重。
一位自称有25年经验的医生毛遂自荐,自愿参与到一线工作,为了让领导能够通过,他在申请书的最后,写下了力透纸背的八个大字: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一对多日未见面的医护夫妻在隔离病房的过道偶遇,隔着防护服,凭借声音认出彼此后惊喜相拥,但是互道一声了“辛苦”之后,便又匆匆开始各自的工作,不曾有一刻耽误。
为病人输液、发放口服药、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这些在平日里看似轻松的日常工作,这一次却因穿起厚厚的防护服变得不那么容易,甚至有很多医护人员因为长时间受口罩和护目镜的挤压致使鼻梁被磨破,但是他们贴上止血贴后又继续工作。
一位来自河南医疗队的医生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记录道:“6个小时紧张有序的忙碌,我的防护服里湿漉漉的,就连提前准备的纸尿裤也被汗浸透了。嗓子痒不敢大声咳嗽,困了不敢张大嘴打哈欠,眼睛里进汗了不能揉,后背痒痒不能挠,实在难受至极。但每当我看到一个个病人安稳地躺在病床上,一切的不适都烟消云散。”
“这是医生的情怀。疫情面前,站在需要我站的地方,没有任何一人打退堂鼓。”一位不愿留下名字的护士表达了同样的信念。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双脚颤抖着却依然前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位白衣“逆行者”挺身而出,手挽手、肩并肩为中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科技硬核出手抗疫
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不论是防,还是战,背后都有一张越结越大的高科技网络,我们打的是一场高科技的“硬核战争”。
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科技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AI测温系统上线、医疗服务机器人交付火神山医院、大数据可视化、方舱移动CT、远程医疗等,通过它们的应用,让“战疫”工作更加有条不紊。
CT影像,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诊疗决策依据。但随着疫情的迅速发展,各重点防治单位胸部CT量暴涨,部分重点医院的日均CT量超过了1000例,医生阅片工作量大,而且肉眼读片难以准确进行定量分析,对病情的分级并不利。
人工智能企业就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出一套智能评估新冠肺炎的AI影像产品。系统引入了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CT影像学特征和影像组学参数,通过图像算法能快速进行肺炎早期肺损伤和损伤程度的定量分析,并对局部性病灶、弥漫性病变、全肺受累的各类肺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通过对病灶的形态、范围、密度等关键影像特征定量和组学分析,精确测算疾病累计的肺炎负荷,实现对CT的全肺病变动态4D对比。
利用这个新AI系统,能够实现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在2~3秒之内就完成定量分析,极大提升了精准定量分析的效率,为临床医生的决策提供依据。这对于引导门诊发热病人合理分诊、辅助临床诊断分型和治疗随访至关重要。
面对新冠病毒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传染性极强,不少“百毒不侵”、能24小时持续战斗的机器人也在第一时间加入了对抗疫情的战斗中。除了消毒机器人以外,护理机器人、问诊机器人、运输机器人等一大批机器人冲上防疫前线,成为人类的好帮手。在火神山医院里就能看到,各种机器人根据医院需求分别在执行递送化验单、药物等工作,用机器人替代医护过程中简单但耗力的流程化工作,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避免医护人员在递送路上感染的可能。
拐点何时到来?
关于疫情的进展,钟南山院士曾指出,新冠肺炎的疫情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然后逐渐得到缓解,在4月份之前结束。钟院士的判断依据是基于目前的数字模型和全国各地的防控手段。另外,随着气温的升高,病毒的活性会出现下降,这同样也可能有利于疫情的控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也表示:“现在全国范围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武汉疫情也在明显变好,希望3月底新增病例可以全部清零。”
对于杀灭新冠病毒,目前并没有特效的药物。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还是中西医结合。这使得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仍然较为被动,仍然是对症治疗、支持治疗,而且归根到底,目前新冠肺炎能治愈,主要依靠的是我们自身的免疫力。
接下来,康复病人捐献血浆、新的药物的研发试验,可以大大降低危重病人的致死率,在治疗新冠肺炎上,我们的底气也越来越大。此外,越来越多的中西药物被证实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对治疗新冠肺炎有益,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们对抗疫情的自信心。
俗话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加速疫苗研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世堂介绍,目前疫苗研发正在武汉、北京两地紧锣密鼓地推进,灭活疫苗的研发正在进行病毒培养,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已完成基因序列的核查。也就是说,目前多种疫苗研发途径正在同步进行,而且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尽可能缩短了一些流程。
人类目前唯一灭绝的病毒是天花病毒,就是因为天花疫苗——牛痘的大力推行,让天花病毒无法再肆虐人类。因此,如果新冠病毒疫苗研制成功,无疑会有效掐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也就阻断了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新冠病毒将长期存在,就像流感病毒一样每年会引发季节性流感,这是需要医院和疾控部门务必多加留心的事情,即便人类控制住了本次疫情,但是新冠病毒仍然有可能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想在地球上完全消灭这种病毒是很不容易的,不过人类必须努力去消灭它,就像以前消灭天花病毒一样,只有这种病毒彻底消失了,才能阻挡它再次暴发的可能,才能不让它再次引起麻烦。
另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能否取得战“疫”的最终胜利,不仅仅在于一线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对于病毒的正面交锋,更取决于“人民战争”是否做好防护,是否已形成全面动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拐点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上。当我们身处疫区中,我们个人对于防疫的准确掌握、防控,自己的卫生处置、是否带病行走、是否遵守隔离的规定、是否能隔离自己,同时隔离病毒传染源,都决定了病毒传染的烈度以及威力,也决定了拐点的最终走向。
在没有疫苗和绝对有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我们要能管住自己,守住每一个人自己的阵地。这段关键的感染爬坡时期,需要按照官方的指示,乖乖待在家中隔离,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戴口罩。这不仅是有关个人安危,也是全国甚至全球疾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