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05
李廷栋
一、人才是第一资源
胡锦涛曾在2012年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温家宝也曾在2009年11月3日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求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历史的经验证明:一项科学的新发现,一个学说或理论的诞生,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都与一位名家或伟人的名字相伴生。16世纪,以笛卡尔、莱布尼兹、布丰等为代表的科学先驱,先后提出以地球演化为核心的地球学说,成而尔后几百年地质学家不断证实和补充的模型。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建立了“将今论古”的地质学说,奠定了地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成为“活动论”的先驱和诞生“板块构造”学说的前奏。在中国,李四光创建了“地质力学”的学说,黄汲清创立了“多旋回”构造理论等等。
2010年,国土资源部党组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3大人才工程5项重大人才计划。其中,3项人才工程包括:(1)高层次创新型国土资源科技人才培养工程;(2)国土资源管理与国土资源经济人才培养工程;(3)地质找矿一线紧缺人才培养工程。5项重大人才计划包括:(1)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国土资源高端人才引进计划;(3)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 划;(4)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优秀人才不只是一项生产要素,更是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人才流向哪里,兴旺发达就到哪里。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决定着一项事业的成败,决定着一个单位的枯荣,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我国作为一个地质大国,需要成长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素质的地质人才大军。这支大军既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方法各分支学科一批将才、帅才、领军人才,也包括一批管理专家和地质矿产战略研究专家,更包括若干个大师级人才和世界级科学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才能繁荣地质事业,从地质大国走向地质强国。
二、新时期地质工作特点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进步,新时期地质工作出现了许多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化”,即:(1)目标任务的双重化;(2)服务领域的社会化;(3)调查研究的国际化;(4)科技支撑的最大化。
1.主要目标任务的双重化——地质工作面临着矿产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任务
发达国家,把矿产资源与环境地质置于同等重要位置,甚至更强调环境地质的重要性。但在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研究仍置于优先地位,但同时越来越强调保护和优化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在矿产资源方面,强调“立足国内”,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当前,地矿行业正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强调“攻深找肓”的重要性,力求取得找矿的重大突破。在环境地质方面,强调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上,强调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2.服务领域的社会化——地质工作的社会功能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空前扩大,除地质资源勘查和环境地质探查评价外,尚服务于重大工程(桥梁、水坝、海底工程、地下管线等)勘探、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废弃物地下储存、农作物的优化、影响人体健康的地球化学探查等,从而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学科——工程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军事地质、旅游地质、医学地质等。由于地质科学涉及地球起源、生命演化、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以及海陆变迁等人们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地质学也成为普及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因而,近年来各国编撰出版了一系列普及地质知识的丛书和图件。
3.调查研究的国际化——国际地质科技合作交流空前活跃
近年来,地质工作及地质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凸显,主要表现:
第一,双边和多边合作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这种合作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和极地;既包括单一学科,又包括综合学科;既包括一个地区的,又包括国际的、洲际的乃至全球的。
第二,一些国际地学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研究计划。如世界地质图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各洲、各大洋和一些地区的地质图系;国际地科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实施了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国际岩石圈委员会组织实施了地学断面计划(GGT);国际海底委员会组织实施了海洋钻探计划等。
第三,国际地学学术研讨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大部分为单一学科的,如地层、岩石、构造、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部分为综合的。国际地质大会近几届参会人数都达5000~8000人,美国地球物理年会(AGU)常常达1~2万人;在加拿大、中国、南非举行的矿业大会,参会人数也都在几千到万人。
第四,一些发达国家地质工作计划大多为全球性的计划,国外勘查研究项目越来越多;一些发展中地质大国(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外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项目比重也在大幅度增加。
第五,国际化(或叫世界级的)地质人才日益增多。他们具有全球视野,研究和了解全球地质矿产,洞察科学前沿,异国工作或兼职者大幅度增加。
4.科技支撑的最大化——地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地质工作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地质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科学技术密集的工作,地质科学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科学,特别需要科技的支撑。“上天、入地、下海、登极”。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航天、航海以及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的发展,各国都从空间、深海、地球深部出发,使用了一系列地质矿产探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地质科技快速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探测的精度和效率,而且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的周期大大缩短。地质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使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伸向“三深”空间(深空、深海、深地),向微观与宏观双向,以及专业深入和综合交叉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地从定性走向定量。地质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从更高层次上支撑了找矿突破、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助推了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拓展。
三、当代地质科学的前沿领域
1.地球深部作用和大陆动力学
地球深部作用制约着地球各层圈的耦合过程和物质、能量的交换,影响着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和构造格局。大陆动力学是要通过大陆系统行为、作用的研究,揭示大陆的结构构造、地质作用过程及其与驱动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解决板块构造应用于大陆的局限性,建立大陆形成演化的新模式。
2.地球表层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
地球表层系统不但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研究和认识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人地作用过程和机理,对于评估资源潜力与环境质量,解决某些重大理论问题,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地球物质科学
地球物质科学是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学科交叉、综合形成的边缘学科。地球物质的研究对了解地幔对流、流体运动、地球演化、矿产形成及综合利用和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预测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4.流体地质
岩石圈富含各种流体:淡水、卤水、各种气体、烃类、岩浆等。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床形成和矿液及油气运移,以及壳、幔物质交换、变换地质体物理性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流体地质已成为地球科学前沿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5.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倍受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研究目的在于洞察地球系统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提高人类预测气候环境变化的能力。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第四纪的全球变化是地质学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6.成矿规律与矿床理论
为了提高矿产勘查效率和效果,取得找矿重大突破,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加强成矿规律和成矿理论研究,把成矿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作用纳入地球动力学演化框架中,剖析岩石圈构造演化、物质迁移、流体活动等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追踪成矿作用的轨迹。
四、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
地质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密集的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探索性很强的工作。地质科学是一门知识和经验积累性的科学。地质人才成长的规律表明:一个成熟的高水平的地质学家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应该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为地质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涌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投身地质调查研究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地质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地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地质找矿的突破、地质科学上的新发现和地质理论上的创新,都是经过地质调查研究的实践取得的。板块构造理论是在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诞生的。地体构造学说是在加里福尼亚及阿拉斯加大量区域地质调查中总结出来的。地质工作者大多是在几个地质勘查或地质科研项目实践中,充实了地质科学认识和理论,提高了室内外地质现象的鉴别能力,增长了才干,逐步成为一名成熟的地质学家;也都是在地质勘查研究的实践中,丰厚了科学积累,做出了重大地质新发现,创新了地质理论,乃至创建了新学说,逐渐步入领军人才或地质大师的行列。
2.专业领域相对稳定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前提
地质学中各分支学科人才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这些分支学科的水平,也决定着地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个地质强国需要有一批各分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成长,要相对稳定他们的专业,让他们在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地区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深化对这一学科领域或这一地区地质规律、地质理论的认识,以致达到精通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一批各个分枝学科或地区的权威性的高级专门人才。没把工作任务与培养人才紧密结合,科技人员专业、地区变动频繁,是造成目前高级专门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给足业务工作时间是人才成长的基本保证
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成果的产出,以及人才的成长,都是用时间换来的。保证科技人员的科研时间,使其大部分时间潜心于科学研究,是人才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多头的项目申请,频繁的汇报评审和中期评估,复杂的经费预算,以及过多的非业务性的会议、活动等,夺走了他们许多宝贵的时光,分散了他们的精力,降低了他们学习和工作效率,这是造成高级专门人才匮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4.强化理论修养和启迪创新思维是高端人才成长的基础
高端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但要有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的实践和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要精通本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到“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识渊博”,并富于创新精神。如果做了大量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但没有把这些实际资料进行思维加工,概括出规律,上升到理论,进行科学理论上的创新,不但影响了成果的质量,而且阻碍了杰出人才的成长和涌现。
5.培育全球科学视野和提高国际知名度是高端人才的必备条件
地质无国界。许多地质现象和矿床具有全球共同的成生特点和演化规律,许多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适用于全球,许多地质工作和地质科研的成果和经验可以相互引用和借鉴,这是当前国际地质合作研究和成果交流异常活跃的主要原因。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展全球科学视野,熟悉本专业的全球知识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在国际地学界的知名度,是高端地质科技人才涌现的必要条件,更是我国走上国际地质强国的必备的人才条件。表演艺术家之所以容易出名,一靠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二靠成天登台表演,有较多的涌现机会。我们也应给杰出地质人才以涌现的机会,宣传他们的创新性成果和贡献,给他们以国际合作交流的条件和机会等。
作者简介
李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原院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喜马拉雅地区协调委员会委员,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学部主席团成员,长春科技大学名誉校长等职。长期从事区域地质研究和地质编图工作。曾主持与参加20多项国家及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主持编制地质图件10种,地质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目前,正主持“中国区域地质志”及中、俄、蒙、哈、韩五国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
相关资料:地质工作
地质工作的概念
地质工作是指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经济有效地摸清地质情况和探明矿产资源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地质工作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满足人类物质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地质工作起源于人类社会对矿物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地质工作的内容
矿产普查勘探工作一直是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工作正以比过去远为迅速的步伐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地震地质以及地下热能的开发利用等,均成为地质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工业化所导致的水源、能源和矿物资源的日益短缺以及环境的逐渐被破坏和污染,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正在逐步扩大,能源矿产地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以及农业地质等已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地质工作所需的各种地质理论及有关的自然科学理论与勘探技术方法,如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形测量、钻探工程、山地工程、岩矿测试、遥感探测、数学地质乃至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等,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
地质工作中的矿产普查勘探工作
地质工作中的矿产普查勘探工作是一种调查研究工作,一般分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矿床勘探、矿山地质(包括基建地质)等几个阶段,地质科研工作则贯穿在各阶段之中。可见,地质矿产普查勘探工作既是一个由面到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连续的调查研究过程,也是一个认识的发展过程。它的产品(普查勘探报告)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成果,但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应属科学实验的范畴;但是,由于它是基本建设的一个先行步骤,大多与采掘工业有密切关系,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信息量” 的生产过程,应属物质生产的范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介于二者之间,是一种带有生产性质的调查研究工作。地质工作虽然有一个大体程序,但与一般的工业生产流程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地质工作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根据不断地综合研究所获得的认识来指导下一步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由于认识是逐步深化的,所以地质工作部署也有可变性。因此,地质工作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并保证必要的研究程度,是关系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