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05
——王大珩教育思想的学习与体会
姜会林
2011年7月2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与世长辞,至今已过去一年多时间了。王大珩院士的去世,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损失,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下面结合本人的所见所闻及长春理工大学的办学实践,谈谈对王大珩教育思想的学习和体会。
一、卓越的教育佳绩
王大珩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世人皆知的。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心系教育、培养人才、尽职尽责、贡献卓著。
1.创办光学专业:1952年,在王大珩、龚祖同建议下,浙江大学设置了光学仪器专业。随后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138所高校设立了相关专业。
2.创办高等学校:1958年,王大珩等创办了长春光机学院,并任院长(直到1965年),以后任名誉院(校)长。1978年至1984年,又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兼任哈尔滨科技大学校长。
3.创办博士学科:1997年,王大珩院士给国务院学位办写信,建议增设“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得到批准。目前,全国有70所高校和9个研究所设立光学工程学科,其中有32家为博士授权单位,9家为国家重点学科。
4.创办光学基地:王大珩创办了多个研究所,形成了新中国光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强大基地。如: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成都光电所、安徽光机所,并协助创建上海技物所。这六个研究所中,已有30多位科技人员成长为院士。
5.创办科技学会:王大珩非常重视学会建设,创建了多个学会,通过学会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技成果,培养和推荐优秀人才。如: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曾任这些学会的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6.创办光学科技馆:2007年8月,王大珩,母国光,周炳琨,丁衡高等四位院士给温家宝总理写信,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的建议”,目的是普及光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现正在建设中。
7.举办多种学习班:①20世纪50年代,王大珩主持举办了多次“全国光学设计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许多人员已成为很有成就的光学专家。②1973年,针对我国彩色电视不过关的情况,举办了专门学习班,王大珩为此编写了《彩色电视中的色度学问题》一书,向全国百余人讲授色度学原理,解决了电视中的彩色复现问题。③1979年,王大珩主持举办“遥感试验学术会议”,全国60多个单位400余人参加,为我国发展遥感技术起到了开拓性作用。
8.亲自指导科技人员:王大珩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指导过许多科技人员,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光学界的领军人才,包括王之江、薛鸣球、姚骏恩等多位院士和中年科学家蒋筑英。
9.重视创新教育:①2007年6月,王大珩等三位院士致函温家宝总理,提出“关于加强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建议”,其中第二条具体建议是“从娃娃抓起,包括中小学、大学、科研机构、公众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得到了温总理批准。②1994年,王大珩出资设立“长白青年科技奖”,用于奖励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科技人员或研究生。至今,已有70余人获得奖励。③1996年,再次出资设立“王大珩光学奖”。至今,已有17所高校和研究所的58人获得奖励。
10.扶持重点实验室:王大珩非常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先后任多个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顾问等,如:清华大学原子分子与纳米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集团53所光电系统信息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二、先进的办学思想
王大珩认为,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必须坚持“特色鲜明、教研并举”的办学思想,造就“思想要好、基础要牢、能力要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1.提出先进的办学思想:1958年创办长春光机学院时,王大珩十分鲜明地提出了“突出办学特色”(即光学特色、国防特色)和“两个三结合”(即校内——“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校外——“学校、研究所、工厂”三结合)的办学思想。
2.实践先进的办学思想:①长春光机学院的专业设置突出“光”,其中包括全国独一无二的“光学材料”、“光学工艺”专业。②长春光机所的一些研究人员兼作学校教师,其中院士就有14位。③学校的教师参加科研项目,还与光机所的研究人员联合从事研究工作。④长春光机所工厂是学生实习基地。长春、成都、西安、上海、合肥五个光机所及上海技物所都是学校的毕业设计场所。⑤王大珩院士与学校师生多次召开办学思想研讨会。如2000年,召开了“21世纪光学发展与人才培养座谈会”。
3.取得优秀的办学成果:①由于办学思想先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较高。在10万多名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多数都是所在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有的还成长为院士、部长、将军、校长、所长、厂长等。兵工系统多数光学工厂厂长都是我校毕业生。②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深受社会欢迎。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50所典型经验高校”。③1996年,江泽民主席接见参加“21世纪中国与新一代留学生”研讨会代表。在60多名代表中,有我校毕业生3名(薛澜、高永健、郑延友)。④2009年,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在70多名代表中,有我校毕业生3名(于化东、施正荣、崔洪亮)。
4.发扬先进的办学思想:学校为了进一步发扬王大珩的办学思想,培养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于2005年成立了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现已有843名毕业生,其中很多人考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美国Arizona大学等校研究生。
三、严谨的治学作风
王大珩认为:“严谨、求实、认真、执著”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品格,必须从学生时代就加强培养。
1.英国留学期间成绩优异:在英国学习期间,王大珩发表了关于光学设计方面的论文,至今仍被人们采用。在稀土光学玻璃研究方面获得两项专利。发明的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装置,获得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明奖,已推广应用到全世界(该装置一直保留在英国皇家学会)。
2.亲自创建实验室:1949年至1951年,王大珩院士任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主任。他到西岗旧货店去选日本人投降后扔下的天平、显微镜等,又亲自动手制作平行光管等实验仪器。王大珩创办的这个实验室,被大连理工大学称为是“从旧货摊上捡出来的实验室”,至今还在该校传为佳话。
3.亲自给学生上课:长春光机学院建校初期,王大珩任长春光机所所长兼光机学院院长,百忙之中,坚持给学生主讲普通物理,理论物理等课程。在教室没有暖气的冬季,他带领学生搓搓手、跺跺脚再上课。
4.对学生严格要求、热心帮助:①1965年,蒋筑英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日本学者村田和美参观时评价说:“想不到中国人竟如此了不起,这么早就搞出了这样高水平的装置。”在全国光学测试大会上,王大珩把蒋筑英的大会报告改为书面发言,目的是让他不要滋长骄傲情绪。②1986年3月,我的博士论文初稿交给王大珩审查,王老指出公差一章存在不足,必须重做。按照王老的意见修改后,论文被收入美国出版的“里程碑丛书”,一直到2006年,Rochester大学等单位的学者还在引用这篇论文。该成果于199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5.严以律己、谦虚谨慎:①1982年蒋筑英去世后,我负责收集整理蒋筑英的事迹,其中写到蒋筑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的研究生。当我把初稿送给王大珩审查时,他把类似“著名”的字统统划掉了,并且对我说“不能随便使用这样的词,是不是著名,要由社会来评价,不能自己说啊!”。②1991年,在北京召开“庆祝王大珩从事科研工作55周年”会议,中国科学院一位领导同志讲“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立刻站起来说“此话实在不敢当!在我前边还有严老、龚老、钱老等等,我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做了一点点工作罢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四、科学的发展理念
王大珩在教育方面,做出了许许多多开创性的贡献,谱写了新中国光学教育数不尽的新篇章。下面以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机学院)发展为例,进一步阐述王大珩科学的发展理念。
1.坚持办好长春光机学院: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1958年创办的高校进行调整。王大珩亲自给聂荣臻副总理和其他领导写信汇报学校的发展情况。在上级领导的直接关怀下,长春光机学院不仅保留了下来,而且越办越好。
2.多次提出殷切希望:①1988年,长春光机学院30周年校庆时,王大珩到会讲话,并题词“三十而立,继往开来,发扬艰苦创业传统,培养现代科技人才”。②1998年,学校举行40年校庆,王大珩到会讲话并题词“发扬专业特色优势,教研并举,面向现代建设需求,人才辈出”。
3.推荐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年,原国防科工委决定设立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王大珩亲自给朱光亚、聂力写信推荐长春光机学院建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993年获得批准。
4.支持设立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学院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和军用光学博士点,王大珩、母国光等专家严格论证、大力支持。1996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博士授权单位及军用光学博士点。2002年,在王老的长期关怀下,我校光学工程学科不断发展,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5.全方位关心学校发展:①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长春光机学院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院士为学校题写新校名,并写了一封热情洋溢而又充满期望的贺信。②2004年6月,王大珩院士向学校捐赠图书三千余册。③2005年8月,90岁高龄的王大珩院士再次回学校视察,并向师生作了报告,题目也是他对学校的最大希望“实践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④2008年9月,我校举行50周年校庆,王大珩写了一封贺信,并签署了设立王大珩奖学金的授权书。
五、终生的学习精神
王大珩院士认为,在学校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时期,但这远远不是学习的全部,更应该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终生学习方面,王大珩既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又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1.常年看书学习:①王大珩在百忙之中,从未间断自己的学习。如:1983年,我在读博士期间到他家中请教问题时,他正在读书,是《BASIC语言》。他很认真地说:“我快到70岁了,可还是个计算机盲,不学习不行啊,都没有交流的共同语言了”。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使我很受感动。②前些年,由于眼睛不好,王大珩每天用放大镜看书和期刊,当发现问题时,就打电话找人讨论,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
2.坚持多渠道学习:①2003年,王大珩在认真学习和掌握新战争模式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该抓紧研制大飞机的建议,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预计于2014年底实现首飞。②2003年6月,“非典”刚刚过去,我去看望王老并劝他要注意身体,少参加会议。他反问道“如果我什么会也不参加,什么信息也不过问了,那不是等于我的生命终止了吗?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3.重视交叉学科学习:①2002年,一位记者采访王老,题目是“请王老谈一谈知识经济形势下的生产力三要素”,王老认真地把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做了比较,从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记者非常满意。②2004年2月,王老在深刻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关系的基础上,致函温家宝总理和陈至立国务委员,提出《关于在中长期科技规划中补充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与交叉融合内容的建议》,已被采纳。
4.精学博学、贡献卓著:王大珩学识渊博,率领科技人员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做出了卓越贡献。①1952-1960年,王大珩带领长春光机所科技人员研制出“八大件,一个玻璃系列”,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毛主席在参观长春光机所的成果时,十分高兴地赞扬到:“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中,就会像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光焰普照大地,任何人间奇迹都是会创造出来的”。②20世纪60年代开始,王大珩主持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测设备,为原子弹爆炸、导弹发射、氢弹试验、人造卫星上天等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9月18日,王大珩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专家”。③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向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新技术发展的建议”,很快得到邓小平的批准,后来被称为“863”计划,对我国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鉴于王大珩在科学上的重大成就与贡献,2002年3月28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第17693号小行星为“王大珩星”。这是中国人的无上光荣,它为国家在世界科学发展历史上增加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对王老一生科学生涯的高度评价,它将王大珩的名字永载人类科技进步的史册!
5.活到老、学到老:2007年3月,我和我校于校长、史副校长、谭主任到王大珩家汇报工作。结束时他说“我今年92岁了,我知道自己有效的工作时间不长了,但我仍然要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努力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在场的人都被感动得落下了眼泪。
结束语
王大珩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远不止上述这些,其生动具体的事例也不仅发生在我们一所学校,而是博大精深、惠及全国的。所以,王大珩的教育思想,既是高等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指导作用。
我们要缅怀王老的谆谆教诲,学习王老的崇高精神,继承王老的宏图伟业,努力完成王老未竟的事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怀念尊敬的王大珩院士,我赋诗一首,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一心报国立宏愿1,
弃博学玻解国难2;
远涉重洋归华夏,
百废待兴勇当先。
科学严谨七十年3,
执著追求步履艰4;
两弹一星立功勋5,
祖国光学换新颜6。
国家战略做贡献7,
世人齐颂八六三8;
力荐研制大飞机9,
倡议成立工程院10。
重视教育有远见11,
培养人才抓关键;
创建学科与高校12;
十万学子成中坚13。
老骥伏枥人称赞,
高风亮节为典范;
鞠躬尽瘁学总理14,
赤子丹心美名传。
恩师伟业留人间15,
崇高精神润心田;
后人继承宏图志,
光耀中华谱新篇!
作者简介
姜会林,长春理工大学原任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在光学系统设计、光电动态测试、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等领域卓有建树。现已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正在主持总装备部和国家“863”等课题6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215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他还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
注:
1.王大珩在英国留学时,一直准备回国做贡献。
2.为解决军用光学仪器需要光学玻璃的难题(解放前中国是空白),王大珩在英国放弃了正在攻读的博士学位,到昌司公司去学习光学玻璃制作工艺。
3.王大珩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7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一直坚持科学与严谨的态度。
4.王大珩从留英、回国、从事科技与教育工作,历经无数的艰辛,非常执著地追求真理。
5.王大珩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专家。
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光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大珩是主要贡献者。
7.王大珩为国家发展战略做出了许多贡献,被称为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
8.王大珩是国家“863”计划主要发起人,“863”计划对我国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9.王大珩向温家宝总理建议“抓紧研制大飞机”,被批准。
10.王大珩等6位院士向国务院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被批准。
11.解放初,在王大珩建议下,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先后开设了光学仪器专业,开创了中国现代光学工程教育的新篇章。
12.1958年创办“长春光机学院”,兼任院长;1978年兼任“哈尔滨科技大学”校长。1997年,建议增设“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得到国务院学位办批准。
13.王大珩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长春光机学院等培养的毕业生总计已有10万多人,已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14.王大珩在2007年3月说:“我虽然有效的工作时间不长了,但我仍然要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努力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5.作者是王大珩院士的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