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10

 

  科学家是科学普及的“第一发球员”,他们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科学家因为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因而科学普及离不开科学家的参与。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受过学科专业训练的科学家天然地具有科学传播的技能,科学传播需要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做指导。在公众获取信息渠道愈发多元化的时代,科学传播应更多地获取公众的注意力,需要运用情感的力量,科学家也要学会讲故事。此外,科学传播既需要科学家积极地介入,对科学传播活动和项目进行策划,对受众和目标有所了解,也需要学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因此,《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为从事科学传播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和建议,是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的教科书。
  该书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传播是科学家需要学习的新技巧,并且以婚姻为比喻来形容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从理论上论述了科学家从事科学传播的必要性。科学传播不同于同行之间的传播,它需要的是对注意力的竞争,特别是在公众获取信息渠道多元的情况下,科学传播还需要掌握讲故事的技巧等。
  做好科学传播需要进行策划,包括澄清目标,了解受众,对局限性和机遇的识别,对信息的选择等,《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在这方面专章谈论了这些问题。此外,本书还专门考察了如何讲述科学故事,如何通过媒体记者开展科学传播等,可以说这是一本从理论到实践的“手册”,对于有志于从事科普的科研人员来说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一书中有很多亮眼的观点,是值得科学家们在开展科普的过程中去注意的。比如,它主张从事科普并不是首先就要用一堆科学事实对读者进行轰炸,而是要先建立信任,否则再多的科学事实也只能如泥牛入海,甚至会引发一些不适感,包括逆火效应。再比如,它还主张在开口之前先学会倾听,因为只有倾听你才能知道对方的意图和需求,那么你才能找到双方的结合点,进而在后续的交流中把你的意思和想法传达出去。
  所谓“未做传播的研究是未完成的研究”,而这本译著正是致力于阐述如何进行传播,正如郑永春、李大光和尹传红在推荐语中谈到的那样,“科学家是进行科学传播的最佳人选,但并非所有科学家都有能力做科普。传播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需要锻炼机会和经验的积累”“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只有做事的人才能真正说清楚,科学是科学家做的事情,也只有科学家才能说清楚什么是科学。但是,这本书告诉科学家,怎么说才能说得更清楚”“这部‘指南’不仅可以看作是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优秀向导,亦可视为科技记者和科普作家了解科学传播的重要参考”。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