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声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1

黄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当前,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我们研判,未来将是“碳基材料+光电过程”(或曰“碳+光”)的时代,石墨烯、碳基纳米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激光与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等将成为其显著特征。“碳基材料+光电过程”催生了柔性电子和柔性电子产业,并为其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随着大量以信息电子、健康医疗等为代表的光电器件的柔性化,柔性电子学应运而生。它以柔性材料为基础、柔性电子器件为平台、光电技术应用为核心,是一类将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光学工程、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等学科高度交叉融合基础上形成的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形式,在表观机械柔性方面超越了经典电子信息系统,为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和智能制造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机遇。
  相比传统的电子技术,柔性电子是将有机/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柔软、质轻、透明、便携、可大面积应用的柔性电子器件,极大地扩展了电子器件的适用范围。柔性电子将深入交叉融合人工智能、材料科学、泛物联网、空间科学、健康科学、能源科学和数据科学,进而引领信息科技、健康医疗、航空航天、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新变革,带动相关产业实现新跨越。
  
程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未来医院扮演着新的角色,遇到急病,最好到家附近医院去就诊。但如果医院离你住的地方比较远,未来还有一种模式,就是由航空母舰式的大医院派出的车载式移动医院,可以在第一时间开到你的身边,贴身为你服务。
  针对车载式快速响应实验室的规划进展,我们在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合作研究如何应对未来,建立机动、灵活、功能强大,但是体积又不是那么大的移动医院,它可以直接受大医院领导和支配,可以快速移动到任何需要的地方。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给人们带来很多新的思考,又会催生很多技术手段的问世。未来,社区一旦出现群聚式暴发的疫情,所有的人最好在家里待着别动,快速响应移动实验室会直接开到你的社区为你服务,这样就可避免人群在流动过程中带来的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给了互联网非常好的平台。医疗大数据如果没有生物传感器产生数据,大数据平台是空的,所以互联网平台一定是跟终端要么是传感器,要么是执行器相结合。5G没来之前之所以不能在网上做手术,是因为延迟时间太长。低延迟是5G最大特点,使远程手术有可能成为现实,技术上的准备就绪给我们希望的可操作性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徐宗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在人工智能中,与数学联系最为紧密的是机器学习。人的智能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再加上自省,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用机器来模拟这种智能时,就是机器学习。
  在我看来,数学与人工智能存在着自然的“框架性”联结,两者在处理问题的方法论上存在一致性,因而能够“融通共进”。
  这一“框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是智能体和环境。
  我认为,智能体从形态上可以是网络结构、机器人或是无人系统等。但从数学描述上来说,智能体可被认为是一个含有大量参数、可调节的任务求解器,而目前希望能找到一个递进函数,让智能体在“环境”中来提高自己。这个“环境”特别值得关注,它有两个重要性质:首先是可描述出来的,可以用数据、模型或知识来描述;其次是环境是可以建模的,它能够对智能体的行为给出反馈。
  尽管数学更强调模型化,但事实上,与人工智能中智能体在环境之中去交互,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思路是如出一辙的。
  我认为,人工智能已经突破了从“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正在从“可以用”迈向“很好用”,处在从人工化走向自动化的“前夜”,迈向自主化的初级阶段。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自主智能,即智能体对环境的自适应自控制,但还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亟须重大技术变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随着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公共卫生应急问题成为焦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期,也显示出我国在应对突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方面仍存在不足和短板。对此,我建议,中医药发展应当针对行业短板开展以下具体工作。
  首先,要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和机制。建立一套成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组织架构,必要时能协调各级政府机构应对突发事件;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其次,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将中医药真正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来,实现中西医并重参与传染病防控体系。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和防治能力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加强中医疫病学、传染病学及公共卫生管理课程的教学,建立起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学科体系;培养更多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的人才。
  四是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为该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国家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必须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完善标准化的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师培养,是国家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
  
  (本栏目资料来源于科学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