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郭仁忠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1

 

郭仁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物联网,是指每平方公里至少100万台设备连接。而5G的特性,使其能够真正支持“万物互联”。“感知、传输、存储、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必备的四大能力。”
  在我看来,5G将从移动传输、实时响应、室内外连续定位及创新应用四个方面助力智慧城市建设。而我们要建设智慧城市就必须建起城市的数据模型,像深圳这样一个城市,包括马路上的车道线、下水道、地下管线要完全跟实体世界一样,这将带来巨大的数据量,目前这种应用只能在有限的光纤环境下使用,还不能到移动端。而5G可以让其进入终端设备,惠及每个市民。有了5G,未来就可以让无人机在空中巡查时自动和三维模型相匹配,例如,对高峰期的路况进行快速感知和实时调度,对坏掉的公共设施进行快速处理,从而更好地服务百姓。
  同时,由于5G基站密度加大,频率提升以及天线的阵列,使5G的定位能力、定位精度大大提高。4G的移动定位在百米级,卫星的动态定位在十米左右,而5G的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在0.7米至0.8米左右。这意味着什么呢?
  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如果有人感染了,他的移动轨迹可以由手机记载到亚米级的精度,我们就能对其进行跟踪,迅速知道他和哪些人有过密切接触,同时根据其他人的轨迹进行比对,判断出潜在的感染对象,让隔离和病毒溯源更加精准高效。
  
刘中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作为我国能源资源的富集地,西北地区被赋予为建设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其中,因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和宁夏宁东最为典型、集中,被誉为能源“金三角”。但是,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及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能源“金三角”发展的“硬约束”,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的现象日益严重。
  针对煤炭区域发展与环保现状,我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保治理二者的辩证关系。在不突破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设定环境容量指标和考核方法,精准、有力地实施环保治理政策,避免不顾经济安全运行的“一刀切”政策。
  其次,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协同管理机制。当前以行政区域为界的环保治理体系已经难以应对环境污染的跨区域流动问题,亟须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区域协同管理机制。化石能源集聚地区也需建立如能源“金三角”环境容量协同管理机制,探索以市场化、行政化手段协同管理区域环境容量。
  另外,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化石能源集聚地区保障全国能源供应的战略定位和能源产品外调为主的格局,对于跨区域性的碳排放控制问题,合理分配排放源地区和能源产品终端消费地区的碳排放责任。同时要建立环境容量的分区、分类差异化评价考核机制。加快建立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动态评估和决策体系,因时、因地、因项目制定相应的环境容量管理措施。
  
李言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持续数月,至今仍未结束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公共安全威胁的同时,也给相关领域和行业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在科研领域尤其如此。比如,在我看来,这次疫情对于我国科技评价体制改革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简单归类的话,当前科研领域的评价可以分为三类,即对人的评价、对成果的评价,以及对机构(如重点实验室、学科、专业等)的评价。在我看来,在对人的评价方面,一定要大幅度地减少会评,增加盲评的比例。事实上,目前很多国家层面的人才评价制度,已经在加大盲评比例方面进行了尝试,但盲评的准确性有赖于一个相对大的样本量,量越大,越能保证其公平性,因此也要加大盲评的数量和范围,一般盲评要十人以上的同行函评有效性才会高。
  在对成果的评价方面,要尽量减少主观评价,如鉴定/评价会议、函评等。这些方式本质上都属于熟人体制,而这种在人情社会下的科技评价,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应该说,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目前国内对科研成果的主观性评价已经在减少,未来也应大大增加对科研人员代表性成果的客观评价。其中的关键因素,就在于科研成果是否真的解决了实际应用问题,特别是相关专利的有效转让与实施情况,这是需要重点考量的。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科研评价重点也应该从“量”的评价转为“质”的评价。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监事长
  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要求,即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当前形势下弘扬科学家精神,最重要的是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我认为:首先,科学家精神对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是重要且迫切的。中国制度、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3个独特优势。中国精神是什么?其中就包括科学家精神,这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世界格局将会发生变化,其中最关键的力量就是科技,因此,建设科技强国迫切需要科学家精神。
  其次,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说到底,科学家精神是党性在科学家身上的体现和反映。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取得了什么,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所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打牢科学家精神的思想和道德根基,努力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
  最后,要坚守科研诚信底线,遵循科研道德规范。
  那么,对于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而言,又该如何培育自己的科学家精神呢?我的体会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警惕、不断地激励自己,才能培育好科学家精神。
  
  (来源于科学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