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16
倪光南
大家知道,各行各业当前都处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中,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但是这个方向、这个趋势不可阻挡。当前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仅在“十四五”期间,新基建能够直接、间接带动的投资规模就高达约30万亿元。
不过,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不能说信息化先做起来,如果有安全问题我们再来解决,这是不对的。从一开始,我们讲新基建的时候,网络安全就必须同时考虑。在依靠中国自己的科技来支撑国内大循环方面,目前国产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中间件等软件,整体的水平已经从不可用到可用,而且现在正在从可用向好用的方向发展。
国内大循环重要支撑
我们可以说,新基建直接、间接带动的投资规模,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差不多30万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投资。大家重视新基建,因为新基建是我们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当前,各行各业都是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中。
一般来讲,我们把数字经济的发展归结为两方面,一个方面是“数字产业化”,就是把大家关心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这些数字技术进行产业化。另一方面是“产业数字化”,范围可能更大,是指我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两方面我们抓好了,我们的数字经济就能顺畅地发展起来,而且我相信这两个方面是融合的。
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当前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所以,中央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于国内大循环,基础设施的支撑应该说非常重要。老的基建被称为“铁公基”,而新基建的范畴,根据有关方面的说法,是三方面:第一是信息基础设施,第二是融合基础设施,第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比传统的基础设施范围更广。而根据测算,仅仅在“十四五”期间,新基建的直接投资就能达到约10万亿元,其中,5G要2.5万亿元,特高压要0.5万亿元,数据中心1.5万亿元,人工智能2200亿元等。相应的,新基建还将带动间接投资,经测算的数据是17万亿元。
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使我们确实有可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这样一个新发展格局,我觉得这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新基建的安全
在新基建的发展之中,应该注意保障网络安全。不能说信息化先做起来,如果有安全问题我们再来解决,这是不对的。从一开始我们讲新基建,网络安全必须同时考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网络安全也没有新基建的安全,这是大家要注意的。这一点近期在法规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保障。2020年4月份的时候,12个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这是在中央网信委的领导下,包括网信办、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2个部委联合发布的,说明这个“办法”非常重要,需要大家重视。
在当前形势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实施要考虑到我们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教训,例如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我们要保障网络安全,特别要强调自主可控,作为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一个充分条件,我们从来没说自主可控就安全,但是如果没有自主可控,一定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可能被人家卡掉,被人家停供、禁用,可能就被人“卡脖子”,这也是我们在这一段贸易摩擦里获得的经验教训。
新基建的产品测评,除了已有的质量测评和安全测评外,还需要突出“自主可控测评”。自主可控是可以评分的,可以有一个分数,也就是说自主可控是可以度量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或者要求。在选用相关设备、硬件或软件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它的技术指标、性能、性价比,还要考虑自主可控度。
我相信新基建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用户,特别是大用户,像基础设施的运营商,会更多地关注自主可控度的高低。如果所用的产品自主可控不好,分数特别低,我认为可以一票否决。不管其他做得怎么样,假如你自主可控不行,就有被别人卡脖子的风险。人家能够随时禁用,随时断供,这种产品新基建当然不能用了,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自主可控度的要求。
新基建将突出中国体系作用
我们有没有能力依靠中国自己的科技,支撑国内大循环?在国内的信息技术领域,这个条件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目前,我们国产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中间件等软件或硬件,整体的水平已经从不可用到可用,而且现在正在从可用向好用的方向发展。当然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达到真正比较全面的好用,但是我们肯定能够走向这个方向。
在新基建的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像金融、通信领域的大型数据中心,传统上这些领域大体上是以美国的IBM、英特尔的硬件,还有甲骨文(Oracle)的软件为主。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讲,如果你完全依赖这样的体系,别人可能就不卖给你,怎么办?近些年,人们提出“去IOE”,这方面发展不错。根据工信部中国信通院的测试,用鲲鹏集群和航天天域数据库,能够达到2000万tpmC等级的处理能力,就是每分钟的交易处理次数能够达到千万量级,比国外的小型机,包括英特尔公司X86高档服务器算力都要高。
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移动有上亿用户,目前每天交易数巨大的“短信网关”业务系统用国产的体系替代了国外的体系。我们单独的硬件或者软件可能没有跨国公司的那么好,但是如果我们整个系统设计合理的话,这个系统是可以和国外的系统相比的。这个例子也给了大家信心,我们国内一些重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会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中国体系上面,在安全上我们免除了被别人“卡脖子”的风险,在能力上也能满足需求。
在新基建的过程中,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将越来越突出中国自己的企业,来替代“IOE”体系,更好地保障新基建的安全,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国内大循环,支撑我们今后的发展,使双循环互相促进,在新的发展格局下顺利地推进。
(文章源自倪光南院士于8月10日在《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线上演讲的整理)
专家简介
倪光南,1939年8月出生于浙江宁波,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他始终坚持,中国应当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操作系统、CPU等核心技术。从1999年起,他积极支持开源软件,促进建立中国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他秉承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的信念,推动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的工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