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三十而立再冲锋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20

——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始建于1990年的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年30岁了。它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与滨江区行政城区合二为一而成。2002年6月,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下辖3个街道,60个社区,常住人口45.5万人。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第10个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6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将杭州高新区列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计划序列。
  30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科技新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队伍”三对关系,深化“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奋力推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2019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592.2亿元,同比增长8.2%;财政总收入341.94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59亿元,增长6.5%。2020年上半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789.25亿元,增长7.0%,增速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209.67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14.5%,总量跃居全市第一;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1106亿元,增长6.9%。
  
重抖擞
  而立之年的杭州高新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外部环境的改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上半年GDP同比增长高达7%,4月至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的一连串数据,再次体现了杭州高新区的经济韧性。
  但是去年的一份新排名,让杭州高新区开始了“自省”:曾经综合实力两度位列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前三,进入全国10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的杭州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从前三滑到第十。即使杭州高新区的地区年生产总值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已逼近1600亿元,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总量不大等,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提升必将受到不小的限制。
  直面现实,杭州高新区为未来15年做了一份“生涯规划”: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规划纲要——“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主创新策源地,代表国家全面参与全球竞争”。
  杭州高新区去年开始酝酿,将规划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作为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战略机遇、破解自身发展瓶颈的重要抓手。同时,杭州高新区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对接上海张江科学城、合肥高新区,全面开展人才合作、创新协同和产业融通,为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8月,杭州高新区主要负责人更是专门飞往北京与专家面对面论证新规划纲要,谋划新定位新坐标。
  在新规划纲要里,杭州高新区明确了四个战略定位:全球创新源、世界数字港、未来智慧城、国际魅力滨。坚持痛点思维、问题导向,杭州高新区制定了“高新引领、开放协同、体制突破”三大原则。在原有数字经济产业的基础上,高新区布局区块链、大数据、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寻找更多突破点。
  杭州高新区勇于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势必将在困境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固优势
  时至今日,杭州高新区已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建设者。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杭州高新区也能以冲锋者姿态前进,离不开以下五个优势:
  一是产业结构优。始终坚持走主导产业突出、高新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打造了网络信息技术产业的全产业链,形成了千亿级智慧经济产业,具备了可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涌现了阿里巴巴、吉利集团、网易(杭州)、新华三、海康威视、大华技术、宇视科技、正泰太阳能、浙江中控、聚光科技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电子商务、智慧互联、智慧物联、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一大批“互联网+”的产业集群,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收入3692.5亿元,增长15.6%。累计拥有上市公司51家,成为“浙江资本第一区”。
  二是创新能力强。始终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近年来全区R&D占GDP比例始终保持10%的高水平。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全区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53个,其中国家级20个,居全省第一。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正式运行,北航杭州研究生院开工建设。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滨江联合创新中心”5G实验室正式启用,华为鲲鹏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杭州)等多个重量级创新平台落地。2019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5家(在册1256家),列全省首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8330件,专利授权量10341件,首次突破万件大关。
  三是人才集聚快。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经济工作最首要的位置,推出人才新政30条,实施新一轮“5050”计划,2019年新引进各类人才3.13万人,其中硕博士占比超过26%;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1426人,新增各类人才工程入选者45人,诺奖、海外院士3名;累计拥有“国千”102人、“省千”159人。全市率先实施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工作。实施人才安居改革,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同步推进。近年来,每年引进2.3万大学生人才,从业人员已达39万人,就业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50%。
  四是城市形态新。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将城市工业项目容积率放宽到3.0,并大力开发地下空间,造就了现代科技新城的城市形态。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彩虹快速路、西兴互通立交、望江隧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地铁1、4号线顺利运营,地铁5、6、7号线顺利推进。圆满保障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和阿里20周年庆典活动,奥体中心“大莲花”将作为2022年亚运会主会场。
  五是体制机制活。始终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社会事业改革。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最多跑一次”,设立全国首个全门类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创新工业综合体模式,实现产业项目供地与供楼双轨并行,促进新制造企业集聚集约发展,首个工业综合体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为12亿元。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社区“一滨办”改革、养老服务业改革等一批民生事业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望未来
  2020年9月,高新区出台了新一轮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融合产业,在未来5年要引进和培育上市龙头企业10家,打造世界级生命科创高地。未来,杭州高新区将继续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到2025年,要全面具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基本形态,建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创新网络的主要枢纽。
  与此同时,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从产业集群视角,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持之以恒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融合发展,并在相关产业规划和布局上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培育更多世界级科技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产生一批原创新兴产业,辐射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成为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枢纽。
  三十而立,更要三十而励。坚持高新引领,杭州高新区正向世界一流迈进。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