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疫苗竞赛:人类对抗疾病的代价》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8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首页上,人们用地图、折线图、柱状图和不断更新的数字追踪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的痕迹:截至8月底,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已经让2400多万人染病,夺走了80多万条生命。与此同时,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网站上,另一场追踪也正在发生:四种新冠肺炎疫苗“选手”已经进入疫苗研发的冲刺阶段——三期临床实验,其中三种来自中国科研团队;还有二十多种来自世界各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先后进入一、二期临床试验。这是一场我们正在见证的“疫苗竞赛”,是人类与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之间的对抗,也是各国科研力量的较量。科学家们与时间赛跑。
  人类文明与细菌、病毒、瘟疫已相伴而生千年,但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阻击甚至消灭大流行病的时间却相当晚。回顾现代疫苗的发展历程,不仅有科学家们与疾病对抗的利他主义英雄故事,也交织着人类社会乃至人性中的各种复杂因素:政治权术、官僚主义、商业竞争、伦理危机——这是美国作家梅雷迪丝·瓦德曼(Meredith Wadman)在其2017年出版的著作《疫苗竞赛》中揭示出的20世纪中叶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幕后故事”。2020年8月,该书的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译介推出。
  疫苗保护我们的原理是什么?疫苗安全吗?研发“比火箭科技难得多”,究竟难在哪里?问题疫苗危害有多大?如何实现有效监管?梅雷迪丝·瓦德曼凭借自身医学、新闻学的双重教育背景以及近20年的生物医学报道经验,完成了一段出场人物繁多、细节丰富、通俗易懂而引人入胜的科学史非虚构叙事。全书围绕着WI-38细胞给读者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仿佛发生在昨天的疫苗发展故事:
  1962年6月,一位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妇女“×太太”做了堕胎手术。几天后,在当地的国家细菌学实验室,这个四个月左右的女胎的肺被解剖出来,搭上飞越大西洋的航班,辗转寄送到位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中的威斯塔研究所。利用女胎肺叶提取出的细胞,该所的研究员伦纳德·海弗利克制备出800支安瓿瓶的人二倍体细胞株并取名WI-38。相比于潜藏各种病毒的动物细胞,这些正常人胎细胞更洁净安全,更适合用以制备、生产抗病毒疫苗。
  而彼时的美国,针对脊髓灰质炎、风疹、狂犬病的“疫苗竞赛”正在各研究机构与制药公司间上演,尽管当时以猴肾细胞制备的各种疫苗已频现安全危机,以WI-38制备疫苗的安全性仍遭受质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生物制品标准部官员的保守官僚作风、政治活动家的游说、制药公司的利益权衡等多方因素的介入与角力使疫苗竞赛偏离了纯粹的科学研究道路,也最终阻碍了更安全的以WI-38细胞制备的疫苗在美国上市。
  《疫苗竞赛》对于科学家、政治家、医生、父母,对于每一个对医学研究世界感兴趣的人,都是一部重要作品,一部令人信服的作品。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