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认知科学沐春风 学科交叉创辉煌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2-06

 
——第十二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六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综述
  
张 红  夏 炎 通讯员 龙艺红

  
  
  在不平凡的2020年,在京城初冬温暖的阳光下,2020年11月14—15日,第十二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六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在历史悠久,又是中国认知科学发源地的清华大学召开。
  14日上午,大会举行开幕式。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大会主席蔡曙山教授主持开幕式。他首先宣读了会议主办方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教授的致辞。王林教授祝贺会议胜利召开,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致以热情问候,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到爽爽贵阳、魅力民大指导工作,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教授、《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副社长、大会共同主席张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此次大会由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和《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承办。
  在14日和15日两天时间里,来自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天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的2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分别在线上和线下,围绕本届会议主题“认知科学与学科交叉综合发展”和7个分议题做了25场大会报告。这些报告有(发言先后为序)周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认知模式识别与智能叙事;陈保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邱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汉语人的一种认知相对性——从宽式语形和宽式音阶说起;杨英锐(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认知科学系,教授):关于实验的两种认知路径——牛顿框架与场论框架;彭凯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认知与情感——积极心理学的建议;张学立(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四新”背景下逻辑学与认知科学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蔡曙山(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院长、中心主任、教授):认知科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张正华(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认知科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江铭虎(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汉语非字面语言大脑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王琳(北京邮电大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教授):BTRC蛋白激活和抑制网络与认知;刘钰(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教授):老年人运动能力的改善:认知干预及其神经机制;曹春梅(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教授):优秀速滑运动员视觉空间功能相关的静息态大脑网络特征;衣新发(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创造力发展与促进研究;白晨(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教授):《诗经》连绵语词的信息分析研究;白正府(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和生学”在少数民族文化进基础教育课程的应用研究;张景婷(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认知科学与民族地区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研究;宋春艳(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机器人能够产生自我意识吗?——从认知边界的论辩谈起;方方(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教授):Map and Functions of Human Attention;刘嘉(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认知科学——打开人工智能的黑匣子;张黎(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教授):韩国儿童汉语L2词汇产出的语义场顺序研究;张寅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教授):王阳明认知模式与皮亚杰认知模型的比较;曹发生(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开放世界知识更新的逻辑;黄建平(苏州大学,讲师)、宛小昂(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产品信息不一致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丁宇(清华大学体育部,助理研究员、博士后(水木学者)):从鸡尾酒会效应看人类认知的五个层级;赵涛(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体育部,硕士生):射击训练对人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郭子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伍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直觉还是反思?第三方惩罚中群体偏差的文化差异研究;李爽(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情绪效价与强度对个体行为抑制能力的影响。
  本届会议还有一批来自清华、北大、中央民大、贵州民大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在大会作精彩报告,他们是童娴、邱健、丁宇、赵涛、郭子妍、郭丹、李爽、许丹。本次会议还得到了会务组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他们是吴莹、龙艺红、张腾宇、许丽颖、吴芸、童娴。
  经过一天半紧张而高强度的学术交流,15日下午1时,会议胜利闭幕,并举行闭幕式。会议主席蔡曙山教授进行会议总结。他认为本届会议特点和成就是:
  第一,国家意志,如沐春风。
  2020年以来,教育部推出多项举措,大力度促进认知科学和交叉学科的发展。8月27日,教育部公布了《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贵州民族大学有4个二级学科入选。其中,“逻辑与认知”“民族文化与认知”是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将该校优势学科与认知科学交叉设置的学科,说明认知科学是一个有很强结合力的交叉学科平台。9月8日,教育部公布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在认知科学之外批准设置了更多的交叉学科。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所谓新文科,就是传统文科加理科或工科或农科或医科,而这正是认知科学文理工大交叉的学科模式。清华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团队领先一步,认知科学和交叉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团队成员特别是青年学者感受到国家意志如强劲的东风,必将带来认知科学明媚的春天。
  第二,大师云集,学术盛宴。
  本届会议正值全民抗疫的艰难时刻,大会组委会原定今年暂停一届。但在上述政策利好的形势下,团队群情振奋,多数学术骨干和青年学者积极主张不间断地连续召开本会议,迎难而上,再创辉煌。本届会议虽然规模不大,参会人数略低于往届,但大师学者线上线下展风采,从参会学者的身份和学术报告的水平看,则又胜往届一筹。本届25场报告可说是场场精彩,涉及脑与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学科则涵盖脑与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和逻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教育学和文化人类学。本次报告的内容完全体现了清华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关于认知科学的理念:五层级贯通、全学科覆盖,是一场高水平学术盛宴。
  第三,青春靓丽,人才辈出。
  奖掖青年,提携后学——这是蔡曙山教授带领清华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团队的一条重要宗旨。以往各届会议都有蔡曙山教授所带领的团队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会,这些青年学子参加这样的学术盛会既能领略大师风采,又与大师同台演讲,可以开阔眼界,精进学术。本届会议有清华、北大、贵州民大的多位知名教授带领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会,他们或代导师宣读论文,或报告导师指导的论文,或与导师合作学术报告,成为本届会议一道青春靓丽的学术风景。很多青年学者表示,参加这样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感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入宝山而满载归。大家高兴地表示,未来的会议一定每届参与,不会缺席。
  第四,努力奋斗,期以未来。
  2009年开创的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学术会议,是在学科缺失(认知科学未列入教育部和国家学科目录)的情况下创办的。目标是以科学研究来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会议创办以来,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的方针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包括教育部985重大创新基地项目“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创新基地”(蔡曙山,2004—200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研究项目“认知科学的重大理论和应用研究”(蔡曙山,2007—201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非字面语言大脑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江铭虎,2016—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认知加工机制与计算模型”(江铭虎,2016—2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言、思维、文化层级的高阶认知研究”(蔡曙山,2015—2020,2017年获滚动资助);创办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2015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语言理解的认知机理与计算模型研究”(王厚锋、江铭虎等,2021—2025);创办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2017、2018),获教育部批准全国第一个认知科学本科专业(2019),并开始招收认知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9至今);在清华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开设认知相关课程(2002至今);认知科学宽基础、多学科、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在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与技术实验班和认知科学与技术本科生培养中初见成效(2017至今)。这些成就都是团队成员共同奋斗,在认知科学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这些成就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做认知科学”以及“怎样做认知科学”的问题。蔡曙山教授说,“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还有更多鼓舞人心的工作要做。我们要以认知科学为指导,争取学科交叉再创辉煌”。
  闭幕式最后,大会共同主席、《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副社长张红宣布大会圆满完成各项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宣布大会胜利闭幕。期待明年大家以新的成绩再相聚。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