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2020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云端”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02


  2020年12月30日,未来科学大奖迎来了成立以来最为特殊的一次颁奖典礼。受到疫情影响,2020未来科学大奖改为线上颁奖。
  未来科学大奖各奖项科学委员会委员和12位捐赠人齐聚云端,阐述对各奖项的理解,回顾参与、创建未来科学大奖的初衷。他们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礼赞科学成就,致敬科学之光。
  
2020未来科学大奖,属于他们
  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正式授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亭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作用。
  20世纪70年代,张亭栋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确三氧化二砷(ATO)可以治疗APL。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和同事们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PL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使ATO和ATRA成为当今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张亭栋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如果需要,我一定发挥余热,为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微薄的贡献!”
  王振义院士再次强调了年轻科研工作者所发挥的作用,“功劳应该归于他们”。获奖后,他看到的是社会对于科技的重视,这令他很欣慰。他把自己现在的工作称为“开卷考试”,内容就是给病人看好病,给年轻一辈做好教育,“我觉得这就是享受人生”。
  2020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被正式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彭实戈。彭实戈被认为是中国金融数学的领路人,此次获奖旨在表彰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
  “数学的美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彭实戈说。他一直觉得诺贝尔奖没有涵盖数学领域是一种遗憾。“未来科学大奖在这个方面做出了突破,能把数学与计算机奖授予倒向微分方程与非线性数学期待这个领域,对于我们这个领域的年轻人也起到了激励鼓舞的作用。”
  
为什么创建未来科学大奖?
  “现在世界上的民间科学大奖,还没有一个是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扎根的,而未来科学大奖是一颗希望的种子,会为中国整个土地上的广大人口带来极大的影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曾这样评价。
  而在这次线上颁奖典礼上,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2020轮值主席何川指出,“未来”寓意“科学会影响未来”。“几百年前的科学研究仍在影响今天的生活,科学研究本身就在面向未来。而科学的未来,在于人们保持对科学的向往、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源泉,也是设置未来科学大奖的初衷。”
  2020未来论坛理事会轮值主席邓锋是首批捐赠人之一。作为一名风险投资人,他创建的北极光创投,始终保持着对早期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热情,在TMT、先进技术、医疗健康三大板块投资过300余家公司。“我们这代人从时代中受益,也希望能以一己之力推动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邓锋的话说出了一众捐赠人的心声。他们尊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希望能够奖励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让科学家得到尊重,让科学精神得到弘扬,让人类生活更美好,让科学之光温暖世界。
  “能够和科学家们站在一起,帮助科学向前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捐赠人丁健说。捐赠人吴亚军也表示,有机会支持未来科学大奖,与有荣焉。而除了情结,对科学和创新的追求也是捐赠人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的重要原因。
  生命科学奖是未来科学大奖最早设计和建立的奖项。捐赠人沈南鹏认为,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很多研究已经是世界级的。捐赠人张磊看到的则是,生物技术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未来将与其他领域产生深度融合。
  捐赠人李彦宏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单细胞测序技术的普及,生物计算将大显身手。届时,不仅新药研发速度大大加快,人工智能还会在疾病早筛、精准诊疗等方面为人类带来福祉。
  而对于2017年才设置的数学与计算机奖,捐赠人马化腾的态度也极具代表性,在他眼中,“如果没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我们就无法进入数字时代,它们共同构筑了通往数字时代的道路”。
  用科学的精神来做科学的事——未来科学大奖,是一场科学家、企业家共同造出的梦。到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已经走到了第五届。而它的梦想是,成为像诺贝尔奖那样的百年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评奖对象为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提名后,由各奖项委员会投票决定候选人,每个奖项不多于3名。候选人确定好,科学委员会会指定5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候选人的提名成果给予评价。最终获奖者名单,由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专家评价进行不记名投票,半数以上通过确定。
  成立以来,未来科学大奖一直在以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确保评价的独立性。科学家们会在获奖人选确定后,收到科学委员会主席的电话通知。此前,他们不会收到任何消息。
  正是如此,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叶军才会对物质科学奖发出这样的感叹:“未来科学大奖表彰了这一领域的英雄们让我感到万分激动。我相信,这将推动物质科学的前沿发展。”
  所有参加到科学委员会工作中的委员,都对大奖表示出极大的信心。他们相信,未来科学大奖会向世界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原创性基础科学研究,是对相关研究的重要认可。而他们能投身到这份工作中,是一件极有价值的事情。
  作为2020年科学委员会中的三位女性委员之一,杜克大学生物系杰出讲座教授董欣年的加入还有另一重意义。她希望能通过评奖活动,鼓励更多的女性科学家,表彰更多的女性科学家。
  “我希望未来科学大奖会有更好的5年、50年,甚至500年。”董欣年说。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