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13

文 张 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绘制了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点部署。

 

提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相互交织,正在成为大国博弈角逐的主战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向纵深演化推进,新趋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处于重要突破的关口,新兴技术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生命科学领域众多新技术的突破全面提升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调控和改造能力。科技发展制高点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拓进;绿色、低碳、健康、智能成为创新导向。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和科技创新范式正在加速变革,创新策源地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正在加快重构。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与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相比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重大原始创新偏少;科技领军人才少,人才激励机制不足等。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提出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打破高技术垄断,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只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建立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完整科技创新体系;只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占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科技制高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主动识变应变、因时因势而动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做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新部署

 

“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若干战略部署特别值得关注。

在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努力构建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进入新发展阶段,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实验室将稳步推进、系统布局,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此后重大专项的陆续实施动员了全国相关科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对我国形成比较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组织多部门多团队攻关方面也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此次“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都紧紧抓住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符合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此外,空天科技、深地深海,以及生命健康等领域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布局的重点。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将得到探索和实施。

在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方面,“十四五”时期将加大支持力度。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多年徘徊在5%左右,远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约15%的平均水平。此外,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偏低,导致基础研究创新供给不足。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超过6%。“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这一比重将提高到8%以上。随着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和长周期评价机制的建立,我国基础研究有望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健康稳步发展,有望未来在若干领域方向形成原始创新高地。在鼓励自由探索的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强化应用研究带动”,“十四五”时期以应用倒逼基础研究、强化基础研究支撑应用,将推动实现更多“从01”的突破。

在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各类创新要素在这些区域的集中、碰撞、融合,未来将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创新增长极。作为科技创新的“国之重器”,“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前瞻引领型”“民生改善型”4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将在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目标的实现重在落实

 

“十四五”规划纲要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凸显了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唯有协力奋斗、认真落实,才能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既定的科技目标。

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强化“高精尖缺”战略需求,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支持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引进一批海外高端人才。

打造优良的创新生态。倡导优良作风学风,引导广大科研人员主动肩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重任。

中国科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的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使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中做出更大创新贡献。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一定能大幅跃升,全面形成发展新优势,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转载自《人民日报》)

 

专家简介

 

张涛,1963年生于陕西安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长期从事工业催化的研究,负责研制的新型催化剂应用于我国航天、航空、石油化工领域,3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近期主要从事航天无毒推进剂催化分解技术、环保催化及催化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已培养毕业研究生100余人,发表论文450余篇(SCI收录),申请发明专利100余件(国际专利20余件)。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