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声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30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我们中国提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其70%是绿色、蓝色面积,雄安提出来百分之六七十的生态面积,这些如何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地下空间的利用,现在我们国家各个城市都认识到这点了。
  碳的吸收,一种是植物吸收;另一种是把工业、电力、交通等排放出来的碳进行捕捉,然后压到地下空间,这项技术已经在试验了。我们有十几个试点项目,有的已经达到了几百万吨碳的成效,把碳压到地下油气田,同时把石油、天然气驱赶出来。
  这不单是对碳达峰、碳中和有作用,而且可以应对地面沉降。一般来说,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引起沉降,治理方法以往是注水。现在可以注二氧化碳,有助于减少地面沉降。
  碳的负排放主要靠绿色生态,而绿色生态需要地面的面积,才能利用阳光、空气、水,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现在全球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大,设施占用了很大的地面空间,绿色生态空间越来越小。而地下空间的利用就可以把这些设施放到地下,释放出地面空间,创造绿色的生态。这就是最大的碳负排放、最大的贡献。
  
傅廷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和湖北的专家论证过湖北省种植作物产业的优势,认为油菜是湖北在全国最有优势的作物。十多年来,湖北油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均保持全国第一就是证明。
  在我看来,新时期油菜产业发展的特色是,以油为主,因地制宜,多功能(油用、菜用、花用、蜜用、饲用、肥用)利用相结合,栽培机械化、轻简化,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那么,影响油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是效益,这是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欧洲及加拿大每公斤菜籽成本约为人民币2元,我国内蒙古海拉尔和新疆伊犁地区油菜籽成本大约也是每公斤2元,而长江流域菜籽每公斤成本约为4元。长江地区菜籽生产成本高于前者一倍,主要瓶颈问题在于机械化、规模化。因此,要提高效益,首要的是提高规模化和机械化,而规模化是限制机械化的主要因素。
  谈到提高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根据荆门沙洋的经验,我认为应该主要是:减投增效,机械化、轻简化、推广抗根肿病的油菜新品种等,减少劳力、肥料、农药等投入;质量增效,增加油菜籽单位面积产量、产油量,推广高油酸、高油分的品种等;扩能增效,充分发挥多功能利用的经济效益;加工增效,发展7D加工浓香菜籽油、饼粕精深加工等;品牌增效,如创建荆门荆花牌、农谷高油酸菜籽油的品牌等。
  
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当前我国化肥、农药年用量均为世界第一。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导致资源效率低、浪费大,环境风险高。尽管随着科学施肥技术的不断进步,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由原来的27%增至2020年的40.2%,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创新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实现生态种植,需要确保绿色产地环境。绿色种植首要条件是绿色产地环境,一方面,绿色种植体系设计及管理均应基于当地水、土、气、热等自然条件;另一方面,绿色产地环境对大气、水及土壤提出更高要求,产地环境应做到避免污染、生产用水质量达标、土壤元素含量适宜。
  其次,要创制绿色投入品。以气候—土壤—作物系统为抓手,创制气候、土壤、作物生产和肥料设计融合的绿色投入品,可在满足作物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作物的生物学潜力,最大化养分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养分损失。
  再次,要构建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依据“根际生命共同体原理”通过根层调控技术最大化根系对养分吸收和活化利用潜能,挖掘土壤和环境养分潜力;通过地上地下匹配技术,优化配置品种、密度、播期,设计高产群体;调控根层养分供应满足高产需求,同时降低环境代价;与绿色投入品、机械施肥、耕层扩容、秸秆还田、有机配施、水肥耦合等配套措施相结合,集成以“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为核心的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陈湘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关于韧性城市,什么是城市安全?首先是城的安全,城是由基础设施再加上生态和水系构成。我们人类没有水是不行的,而生态不好我们生存环境就差,所以基础设施加生态加水是构成“城”的主要内涵。
  情景或者社会,(像今天我们的谈话就是一个情景),这是“社会”或者“市”的主要内涵。
  城与市的全部信息的感知加全方位的协调或者智能管控,(比如万一发生火灾了,政府有部门马上救援、把火扑灭),形成了韧性的管理体系,就是全息感知的有效管理体系。
  韧性基础设施和韧性生态与水系(“城”韧性)、韧性社会(情景或“市”的韧性)和全域感知与智能化韧性有效管理系统(管理韧性)这三维体系构成韧性城市。这是城市安全的核心基础,是支撑城市安全的关键,也纳入“十四五”规划了。韧性基础设施和韧性生态与水系(城的安全)、韧性社会(市的稳定)和全域感知与智能化韧性系统(管理有效)三维体系,构成城市安全的战略路径。
  韧性城市最核心的是韧性生命线。发生各种灾害冲击的时候,城市的生命线可保才能让人民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线怎么保?把水、交通、供电、食品这些生命线尽可能放到地下确保安全,地面发生灾害的时候,生命线还在,人就安全。所以,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和高效能利用对支撑韧性城市非常重要。科
      
  (本栏目资料来源于科学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