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27
——记青海大学藏医药研究中心主任李啟恩
卫婷婷
雪山、高原,是令人生畏的“苦寒之地”,却也拥有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最丰富的资源。在这里,世代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疾病治疗经验。历代藏医贤圣,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临床经验,形成了藏医药学理论体系。其完整及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在人类防病治病方面发挥着独具特色的作用。
在世界屋脊,有一群人,在众人追寻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时,他们用责任、执着和热爱紧紧拥抱着这片土地,全身心投入藏医药研究事业中。青海大学藏医药研究中心主任李啟恩就是其中一员。
李啟恩本身是汉族,但他却自幼学习藏文,并有个宏大的理想,希望自己为之坚守和奉献的藏医药研究能够造福于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
不忘初心,走进藏医学领域
“我这辈子也许就是为研究藏医药而生的吧。”李啟恩如是说。
在他看来,藏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特别是,其经过世代的传承与发展,吸取了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波斯医学之长,熔古代哲学、天文历算、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于一炉,成为一朵耀眼的“雪域奇葩”。多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在深深吸引着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持续关心与扶持,我国藏医药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藏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空前加大。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李啟恩于2001年7月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中等民族师范学校,以全州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入西藏藏医药大学(原西藏藏医学院)藏医本科专业。通过6年的系统学习,他以总成绩第一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成为当届优秀毕业生,并同时考取了本校的藏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的藏医药学家尼玛次仁教授(岐黄学者)。在这里,李啟恩对藏医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解读,也更加坚定了他未来的从医理想。
为了能在基层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2008年,李啟恩在顺利通过西藏首批藏医全科医生培训后,便赴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嘉黎县藏医院工作,在那里度过了8年的藏医全科医疗工作时光。
在基层藏医院工作期间,李啟恩针对藏医脉泄特色疗法由于临床风险而未能发挥出重要临床价值的现实问题,组织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藏医骨干,拜师于西藏索县著名的藏医脉泄疗法传承人旦孙扎巴先生,系统学习和研究藏医脉泄疗法的同时,在老先生的指导下组织编纂并公开出版了附有视频教学的《藏医脉泄疗法临床指南》,成为我国首部关于藏医脉泄特色疗法抢救和推广的临床指南。
在临床藏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和医院制剂开发方面,针对西藏基层缺医少药的现实,李啟恩牵头获批了西藏首个国家级临床藏药学重点专科,并经过5年的努力,开发了107种常用藏药医院制剂,其中8个品种为独家品种,为西藏那曲基层医疗服务工作提供了常用藏药供应保障。
为了能够更好地从事和推动藏医药传承创新工作,李啟恩在基层一线从事医疗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在职攻读了兰州大学植物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植物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家安黎哲教授。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他对青藏高原特有高寒藏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道地藏药材形成的生态及分子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将这一理论应用到藏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为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脚踏实地,致力藏医学传承创新
青藏高原道地藏药材一般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极端环境,具有耐寒旱、抗紫外、光合作用强、次生代谢产物积累高、生物活性强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深入各种高山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李啟恩早已练就了对各种青藏高原高寒道地藏药材如数家珍的本领。
“藏医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传承和保护的同时,我们也要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挖掘其精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为青海大学藏医药研究中心主任,李啟恩及其团队一直以此作为自己的信念,十年如一日在这一领域笃行探索着。
在青藏高原高寒特色藏药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面,李啟恩及其团队以青藏高原高寒道地藏药材尼泊尔黄堇为模式植物,已系统开展了其濒危机制、遗传多样性、分子谱系地理、生理生态适应性、种群动态、野生抚育、人工种植等多学科交叉的资源生态学相关研究,同时还开展了尼泊尔黄堇在传统藏药用药中的名称、基原、药性和用药规律考证等传统研究及治疗胃溃疡、抗癌等现代药理学研究等。
经过研究,李啟恩团队发现:青藏高原纬度30~31N°和经度90~93E°为尼泊尔黄堇最适宜生长区,此区域最适宜设立濒危藏药材尼泊尔黄堇自然保护区和野生抚育基地。基于最适宜生长区研究结果,李啟恩团队在西藏那曲嘉黎县建立了我国首个高海拔原生境尼泊尔环境野生抚育和驯化引种基地,实现了尼泊尔黄堇的仿野生抚育和人工驯化引种。在研究中,他们还系统揭示了尼泊尔黄堇适应高寒极端环境的生态机制、分子谱系地理结构和用药规律,为尼泊尔黄堇的资源保护和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并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验证了尼泊尔黄堇治疗胃溃疡、胃癌和肺癌的药效及作用机理,分离合成了主要活性成分,以期在治疗胃溃疡和抗癌治疗领域摆脱对其野生资源的过度依赖。
目前,藏医药在理论、疗效、资源及炮制等许多方面均独具特色。但是,我国藏药产业仍面临着青藏高原特色道地药材资源匮乏、已上市复方藏药的安全性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数据缺乏、藏药炮制理论体系不完善和传统度量衡标准空缺等“卡脖子”问题。
面对这一行业难题,李啟恩及其团队在藏药炮制理论体系及传统度量衡标准研究方面,以西宁市重大科技专项为依托,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建立了藏药炮制理论体系,为藏药炮制提供了藏医药思维和传统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炮制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做到了传承创新。同时,针对藏医药文献中的传统度量衡换算成现代国际单位制时存在的混乱现象,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制定换算标准和标准器皿,这将为藏药炮制、藏医临床用药和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合理指导。
再接再厉,矢志推动藏医药发展
几十载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野外考察,扎根藏医医疗和教育一线,李啟恩不仅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也更清楚当前我国藏医药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所在。“今后,在藏医医疗领域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他说。
展望未来,李啟恩还将带领团队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指导,基于前期研究,紧扣藏医药发展的重点方向及重点领域,开展青藏高原道地藏药材可持续利用研究和大品种复方藏药的二次开发研究。
在青藏高原道地藏药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面,李啟恩将领导团队借助青海大学藏医药研究中心和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优势,持续开展青藏高原特色高寒道地藏药材的遗传资源及品质形成机制相关研究,以期培育出高抗性和高有效成分的藏药材人工种植品种,解决青藏高原典型道地藏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瓶颈问题。
在大品种复方藏药的二次开发研究方面,李啟恩及其团队将针对目前很多已上市藏药品种的组方原理、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等尚不清楚、适应症广泛等制约藏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以经典大品种藏药“如意珍宝丸”为目标,系统研究其组方原理、作用机理、物质基础和安全性评价,为现代藏医临床用药和大品种藏药产品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让藏药走出雪域高原,一代代传承发展下去,为地方经济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李啟恩对藏医学的赤诚之心,将激励他在这条道路上奋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