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16
翻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不难看出,“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第一座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开始进入一页全新的篇章,开始验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神舟十二号”飞船从运送3名航天员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到驻留3个月之后再将他们安全送回地面,整个过程会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五个“首次”: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进行径向交会;神舟飞船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亮点1
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在空间站不断调整姿态的配合下,“神舟十二号”在发射之后,仅用6.5个小时与核心舱实现有效对接,并实施绕飞。其中国产芯片、系统等设备强大的功能,为这次的交会对接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由原来的2天时间直接减至6.5个小时。宇航员实现了“朝发夕至”,极大缓解了旅途劳顿。
亮点2
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
在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能力得到加强,具有更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具备与空间站进行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对接和分离的功能,并计划在本次任务中首次开展绕飞空间站和径向交会试验。
“神舟十二号”入轨后,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要连续进行6次变轨,达到空间站后下方的位置,跟空间站建立一个相对的导航。之后绕飞到空间站的正前方,跟空间站对接,形成组合体。
亮点3
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在轨停靠3个月。3位宇航员在太空进行为期3个月的办公,主要对日常管理、出舱活动、相关作业及空间实验等多个方面进行协调任务。
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神舟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
亮点4
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神舟十二号”飞船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着陆场的能力。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空间站任务中,为了节省推进剂的消耗,轨道位置会随着不同时间节点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长期停靠的要求。
神舟团队对返回轨道重新进行了适应性的设计,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从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并改进返回的算法,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亮点5
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神舟团队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即两艘飞船进场,由一艘飞船作为发射飞船的备份,作为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根据“滚动待命”策略,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以实现太空救援的能力。
自1992年9月21日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立项以来,神舟载人飞船通过一次次验证和成功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有能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编辑转载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