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童心 美心 爱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20

童心 美心 爱心

——科学家人文情怀赞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王直华     

 

童心似山泉,美心若滥觞,爱心如江河。

滴水用身世描画,美丽的创造循环。          

 

题解

    大师的科学人文思想,带着我们赏美科学家的创造人格;大师的科学人文思想,带着我们走过美妙的心路和思路历程。

    “欲问科学人文,何方可晤大师?”

    请教科学与人文,我们曾拜访许多大师: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钱德拉塞卡、费曼、魏尔、丘成桐,以及C.P.斯诺等等。在思想的这个领域,有两位最让人景仰,一爱因斯坦,另一是彭加勒。他们的著作以及学者关于他们的论著,为我们带来高屋建瓴的见解。(注123

    “活生生的科学,几多感人维度?”

    科学不是无情物。包括“科学”在内,所有泛概念都没有被一致认同的定义。但是人们认同科学有三大内涵:知识体系,研究过程和社会建制。(注2)科学家从事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完整的文化过程;科学家具备的精神气质,体现完整的文化。

    “富有创造活力的科学家是怎样的人?”

    完整的文化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富有创造活力的科学家融合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于一身,拥有完整的文化。(注4)童心、美心和爱心展现科学家的人文情怀。童心、美心和爱心是科学家创造力的心理动力。研读科学家的科学理性、人文情怀和完整文化,结识真实完整的科学家,可以为创造力研究提供思路。

    “有意义的学习是怎样进行的?”

    有意义的学习,是动心、动脑、动手、动脚的全身运动。(注5)呵护、培育童心、美心和爱心,引导少年儿童构建强大的心理发动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第一要事。

美心:高境在天美

    1983128日,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会堂作的诺贝尔演讲,最后以两句箴言完美结束:“简单是真的标志。美是真理的光辉。”与会者用雷鸣般的掌声赞赏钱德拉的精彩演讲。

    钱德拉塞卡作这样的演讲并非偶然。在发表这次诺贝尔演讲的8年前,1975年他在一次题为《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的演讲中就引用了那两句拉丁箴言。

    1987年,钱德拉塞卡的演讲集出版,书名就让你眼睛一亮:“Truth and Beauty”。这个集子收录了作者41年间(1946年至1986年)所作的7篇演讲,其中不仅披露了演讲者对科学美的思考,还谈及爱因斯坦、海森堡和魏尔探求科学美、体验科学美的许多经历。

    钱德拉塞卡的美心感动了他的听众和读者。他徜徉于科学与艺术之间那片苍翠的田野上。

    在艺术、人文起步的地方,写着两个大字:情感。在艺术、人文建成的地方,写着四个大字:感性之学。

在科学发现起步的地方,写着两个大字:直觉。在科学建成的地方,写着四个大字:理性之学。

    看吧,科学之河与艺术人文之河,在高原上拥有同一发源地——情感、直觉。但是,到山下它们分流了,一个走向理性之学,一个走向感性之学。

    于是,我们听到福楼拜(18211880)的观点:“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

    于是,我们说出自己的心声:“科学与艺术人文,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

    于是,我们拥有一个宏观的判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

    滥觞,总是在山顶,总是在高原。江河之滥觞,在高原。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滥觞,在同一块高原。或者说,人类完整文化的滥觞,就在那个高原。

    啊,文化滥觞的高原!那里,有我们的直觉、灵感、想象力;那里,寄托着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因斯坦歌颂那高原,他说,他相信直觉、灵感;他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他说,对科学,该怀有谈恋爱般的感情。

    法国的彭加勒提醒我们:“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因此,缺乏审美的人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创造者。”

    审美从哪里来?有兴趣,便有了审美。

    兴趣是美心之源。广泛的兴趣,是广泛的审美力、鉴赏力之源。感人心、兴人趣者,莫诚乎意,莫先乎情,莫妙乎理;莫形乎象,莫鲜乎色,莫量乎体;莫细乎节,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美心是一种判断:判断在先,愉悦在后。有鉴赏力就是会判断。广泛的兴趣,是广泛的判断力之源。“如果你要做一个艺术家,你要牢记:必须开阔你的胸襟,务使心如明镜,能够照见一切事物,一切色彩。”达芬奇有明镜般的心灵,他在绘画时候也用明镜校正自己的作品。达芬奇有广泛的兴趣、广泛的判断力。

    美的高境是大美:小美愉悦耳目,大美震撼心灵。“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是句俗话,但话糙理不糙。这话告诉我们:鉴赏就是对比。歌德说,提高鉴赏力,要欣赏最好的作品。这样,对比就有了标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说这话的是庄子。庄子被誉为“天乐者”。

    科学有大美。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大自然不言、不议、不说,与大自然捉迷藏的科学家创生了科学。我们享受着科学知识体系之美:情趣之美丽,理趣之美妙,以及(广义科学的、非功利的)意趣之美好。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质,揭示特殊性背后的普遍性,揭示复杂性背后的简单性,揭示揭示多样性背后的统一性,揭示差异性背后的同一性,我们惊叹科学的美妙绝伦。

    科学有大美。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家属于“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共同体”。我们钦佩科学理性,我们赞美人文情怀,它们建构了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科学家“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情知无意中”,科学家“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科学家是爱因斯坦所倡导的“和谐的人”。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我们用一个美学概念来赞颂:崇高。

    科学有大美。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完整文化包括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正契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然后科学家;文质彬彬,然后科学研究;文质彬彬,然后科学。我们享受科学研究过程之美,那是文化会通(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会通,以及科学文化自身的会通)之美。

    美心对美的判断合个性,合审美规律。艺术家审美,不怀功利目的;科学家审美,同样不怀功利目的。

美心的高境是天美。天美者,莫不美:

风也美,雪也美,花也美,月也美。

光影美,线条美,构图美,意境美。

音域美,音色美,音量美,情感美。

理论美,数学美,计算美,实验美。

    美心的高境是天美。天美者,无一时不美,无一处不美。天美者,天天审美心,百年逍遥游。

    此刻我们听到,从高原那平静的滥觞,传来美丽而且美妙的话音:“欣赏完整世界,悦纳完整文化!”

童心:天真始得真

    19691210日,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盖尔曼的演讲,显现三个富有个性的亮点。

一是享受游戏。盖尔曼说:“我们被那种科学家通常永远满足不了的好奇心所驱使,而且我们的工作是赏心悦目的游戏。我常常对它总是产生对实验结果的正确预言感到惊奇。”

    二是赏美科学。盖尔曼说:“对于我,研究那些法则是与对表现千差万别的自然界的热爱不可分的。自然科学基本法则的美,正如粒子和宇宙的研究所揭示的。”

    三是“秀”瑞典语。盖尔曼兴致勃勃地说了两分钟的瑞典语。不料,这次瑞典人洗耳恭听的“语言秀”出了错。盖尔曼把一个词误读成了丹麦语,而不是瑞典语的发音!盖尔曼觉得失了面子,因此抱憾终身。其实,连工作都是“赏心悦目的游戏”,这“秀外语”就更是小儿戏,大可不必耿耿于怀。一想起盖尔曼这些童子故事,包括他给“夸克”的取名,就觉得很好玩。

    “大科学家一生是个孩子,惟其天真,所以得真。”说得好啊,惟天真者能得真!听得出,那是物理学家彭加勒在对我们说话。

    “我们永远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爱因斯坦也这么说。波普尔称道爱因斯坦“几乎是儿童般的天真”。歌德也说,今生是不朽人生的童年。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何谓“大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充实而有光辉的人,一生都不失其赤子之心。这是谁说的?孟子。

    “我们探索宇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出了科学源头的要件。科学从提出问题开始。勇于怀疑、勇于提出问题,童心使然。提出问题,是科学发轫之美;富于想象,是科学滥觞之美。

    文化滥觞之水,从童心的源泉涌出。科学之发轫,在童心。

    文化滥觞的第一滴水,来自开放的童心。那是科学之发轫。

    童心,是天性,是天赋,是天真,是天趣,是天乐,是它们的融合。

    童心天真,莫不奇;童心天趣,莫不趣;童心天乐,莫不乐。婴孩每日笑百多次,你现在还做得到么?莫不奇,莫不趣,莫不乐,就“童心未泯”。毕加索说他永远向儿童学习,我们也这样做。

    好奇、审美、游戏、创造,是童心完整的天性。

    何其宝贵呀,天真开放的童心!好奇、审美,就是“敞开心扉”,接纳完整的世界;游戏、创造,就要“敞开心扉”,将你的所想向世界表达。求知、审美、游戏、创造,都要“敞开你的心扉”,永葆天真开放的童心!

    何其宝贵呀,天性完整、天趣广泛的童心!我们要按照苏东坡的嘱咐“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来培育这童心!我们要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来响应这童心!

    何其珍贵呀,天赋各异的童心!我们要以“个性发展”、“自然发展”的教育观来呵护这童心!

    黄河之水天上来。大自然的滥觞之水来自天上。

    童心,就是天心。人类文化的滥觞之水来自天心。

    科也趣,艺也趣,文也趣,史也趣。天趣者,莫不趣。这就是童心。丘成桐,什么都喜欢。费恩曼,什么学科都喜欢。

    无一时不可学,无一处不可学,无一事不可学,无一人不可学。天心者,莫不学。这就是童心。朱熹倡导每事学。

    天也问,地也问,长也问,幼也问。天心者,莫不问。这就是童心。子入太庙每事问。

    物也探索,事也探索,教也探索,学也探索,诗也探索,画也探索。天心者,莫不探。这就是童心。伽利略、歌德、费恩曼,众多大师将探索的触角伸向广泛领域。

    问也无忌,探也无忌。童脑无知、无矩,童心无忌、无畏。他们从心所欲,在成年人的“管理”下,他们还偶逾矩。创造力心理学指出,敢于打破常规,是创造力第一维度。拥有童心,就站到了创造的源头。在致力于创造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要永葆无忌的童心。

    创造性科学家敢于打破常规。在这个时候,他们童心无忌;他们从心所欲,偶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述而不作”;从心所欲,总逾矩,是疯子;从心所欲,偶逾矩,是创造性科学家,是“天才”。“天才”与疯子,仅一步之遥。

    趣也无疆,学也无疆。童心无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出现于科学发明—发现的过程。可见,在致力于创造的人生道路上,永葆无疆的童心何其重要。

    此刻我们听到,从高原那滴水的山泉,传来热情而且深切的话音:“让阳光照亮童心,让童心燃烧一生!”

爱心:积极当永驻

    19651211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每位获奖者都有一个演讲,费恩曼讲的是“思想”,也就是使他获奖成就的一系列想法。

    费恩曼一贯的方法是,先猜测问题的解,而后再将这个猜测与实验相比较。

    为什么说这是“费恩曼一贯的方法”?原来,他在小时候就用“猜测问题的解”的方法正确地解答了老师出的代数题,而当时小费恩曼还没上过代数课呢!

    人们高度评价费恩曼的这个诺奖演讲:“对于后来的几代人,这无疑是1965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费恩曼的人生,有一个特点:爱好广泛。他说,他什么学科都喜欢,还说科学就是智慧的游戏。费恩曼爱教育,强调教育应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而不是死记硬背。费恩曼终身爱智慧、爱科学、爱绘画、爱幽默、爱游戏。

跟随费恩曼的脚步,我们沿着河谷从高原滥觞走下。我们难以忘怀渐渐远去的科学源头:尚在制定中的科学“作为一种被追求的目的,同人类其他一切事业一样,是主观的,受心理状态制约的。”

    我们观赏着高山峡谷,走过一程又一程:“逻辑推理谷”,“数学表达谷”,“实验检验谷”。不知道有多少诞生于滥觞之地的“假说”,被滞留在高处的堰塞湖里!

    终于来到山脚下,欣然发现壮阔的科学之河“发表”在广袤的平原上。静静流淌的大河在从容地诉说:“科学作为一种现存的和完成的东西,是人们所知道的最客观的、同人类无关的东西。”在远处,还有一条艺术人文的大河与科学之河并行,流向大海。

    爱因斯坦常会谈起科学之爱:“只有把科学当作自己的热爱,把科学的真善美当作自己的追求,把科学内化成我们精神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才有产生伟大科学思想的热情与灵感。”

    彭加勒的科学之爱也极其深切:“科学家研究自然,不是因为它有用,他研究它是因为他喜爱它,他喜爱它是因为它美。如果它不美,它就不值得被人知道,而如果自然不值得知道,人也就不值得活下去。”彭加勒称颂追求宇宙和谐的意义的理智美。

    我们选择了科学,我们选择了爱。

    爱,是在美的事物中作出选择。“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是由于选择了爱。”德国哲学家尼采说:“选择就是赞美。”

    爱是一种选择:在同类众美中,作出不二之选。

    审美是爱心之源。

    我们在学习中获得审美享受,便爱上了学习,选择学习型人生。我们爱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乐,是学习态度;勤,是学习作风。学习究竟是苦还是乐,常常不取决于学习本身,而取决于你对它的情感,你看它的心态。“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

    我们在科学学习、科学探索中获得审美享受,便爱上了科学,选择了科学人生。同时,我们也爱艺术和人文。

科学也爱,艺术也爱,文学也爱,历史也爱,哲学也爱,爱心的高境是“天爱”。游于物外,无往不乐,这是“出乎其外”;游于文化,无往不爱,这是“入乎其内”。

    懂得爱就是会选择。会选择就是成熟。

    爱的选择合个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

    有爱就有责任。责任与爱共生。我们选择了爱科学,就要记住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霍夫曼的话:科学的语言是在压力下形成的,因此特别美。切莫遗忘这“压力”。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遗忘。遗忘霍夫曼说的“压力”,就走向了爱科学的反面。

    爱是积极情绪的延续,爱是积极心态的硕果,爱是积极人格的大海。

    积极情绪是照亮心田的阳光,是激励进取的动因,是推动成长的力量。“出生,是为了看阳光,活着,是为了爱”,这是何其感人的积极心态啊!

    动车组不能没有动力,汽车不能没有发动机,人生和科学事业不能没有童心、美心和爱心。

    从积极情绪走来的爱,是内心的动力,是心灵的引擎。

    我们爱科学、爱艺术、爱人文、爱思考、爱探索、爱创造,那是我们持之以恒的抉择,一以贯之的抉择。

    我们爱科学、爱艺术、爱人文、爱思考、爱探索、爱创造,那是我们终身的抉择,无悔的抉择。

    我们爱科学、爱艺术、爱人文、爱思考、爱探索、爱创造,那是我们意义的抉择,幸福的抉择。持之以恒才能创造意义,无怨无悔才能享受幸福。爱心当永怀,积极当永驻。

    此刻我们听到,从平原那滔滔的江河,传来温暖而且亲切的话音:“永葆积极心态,创造幸福人生!”

结语

    心理学家的研究,归纳出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家的人格特征:献身事业;企求创新;自主力(autonomy)强;不执着于一说,富于伸缩性;求美;需求专家的赞誉。科学家的人格,第一重要的是童心、美心和爱心。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家是幸福的。

    人有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精神幸福是高境幸福,可谓“天福”。歌德对百万以上的读者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田之幸福。”幸福的高境是天乐。天乐者,莫不乐。

    快乐投入,创造意义,便有幸福,积极心理学家这样说。积极心理学给所有的人带来信心:把自己独有的天赋和潜能发挥出来,人人都能享受自己创造的幸福人生。

    童心似山泉,美心-若滥觞,爱心如大河,它们组成了科学创造的美丽正循环。

    天心、天美、天爱、天乐,组成了科学人生的美丽正循环。

    创造需要心理引擎。

    童心、美心、爱心,为我们提供创造动力。

    人生需要心理引擎。

    童心、美心、爱心,为我们提供人生动力。

注:

[1]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月第2版:200912月北京第5次印刷.

[2]李醒民.爱因斯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月第1.

[3]李醒民译,昂利·彭加勒著,爱因斯坦[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2月第1.

[4](美)罗伯特·J·斯滕博格著,王利群译,智慧  智力  创造力[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月第3版第2次印刷.

(本文初稿曾于20131129日发表于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近一月有余多次补充修订以求信达。借此文二版发表机会,谨向热心从事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研究、著述、交流的学者朋友们,表示问候与感谢。——作者注于七十有三年元旦)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