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为中国汽车之路减震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20

为中国汽车之路减震

——访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特聘首席专家黄显利博士

本刊记者  祝传海     

 

    自从有了机械运动,人类便开始不停与振动噪声斗争着。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生命与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振动噪声也成为以细节着眼、衡量一国汽车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在重型卡车制造领域,对于汽车振动噪声的控制问题比家用汽车更为突出,因为其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恶劣,振动噪声带来的驾驶隐患也更加明显。

    此前,在我国重型卡车的制造中,涉及振动噪声的技术环节长期受制于国外。2012年年底,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工作多年的汽车振动噪声技术专家黄显利,来到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奔重汽”)。加盟北奔重汽对于黄显利来说,是新的发展契机的开始。从此他不能只埋首于实验室,而是要契合国家与企业的发展步伐,在技术与领域中开疆拓土。

回国:想做的事情很多

    在不断翻滚变化的时代洪流中,黄显利的经历也跟随着时代转折起落。1980年,黄显利进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成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彼时,他从事的是水工建筑物抗震的研究,开启了他振动噪声研究的道路。1983年研究生毕业后,黄显利进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成为一名讲师。黄显利所在的研究室主任闻邦椿院士是机械振动专业的专家,也因此,黄显利进入了机械振动领域的研究。1985年,黄显利作为公派访问学者,来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学术访问。1989年,为了继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开拓自己的国际视野,黄显利考入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了硕士与博士学位的攻读。

    在美国,黄显利经历的是导师严格的教学要求和繁忙的科研工作。在导师的要求下,凡是机械系与电子电器工程系带有“控制”字眼的课程他都要选修,同时,还必须选修两门难度最高的数学课。黄显利说,攻读博士时很艰苦,课程必须修,课题也必须要做,然而,在这样的重压之下,他也比其他人收获得更多。1994年,黄显利博士毕业那年,他1月份便通过申请得到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青睐,然而为了完成论文,他不得不拒绝了这份邀请,而福特公司却为他保留了5个月的职位直至他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博士毕业后,黄显利顺理成章进入福特公司,从事汽车噪声理论方面的研究,他是福特公司唯一的高频振动与噪声专家。

    2012年年底,阔别祖国多年后,黄显利回国。“回国时并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但想要做的事情特别多。”对于正在加速上升的北奔重汽来说,黄显利的加入无疑成为一支助推器。从1986年开始买入德国技术许可证进行生产,到如今短短二十几年历程,北奔重汽已经进入中国重型卡车企业前六名,这个后起之秀正受到业界的瞩目,发展至此,北奔重汽也开始积极谋求自主创新的道路。

抓质量  优流程  武装产品

    在黄显利加入北奔重汽前,由于市场竞争以及自身管理的原因,公司在产品质量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黄显利进入公司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力保证质量这条生命线。早在正式进入北奔重汽之前,黄显利已作为企业技术顾问,为企业产品在噪声、振动与舒适性(简称NVH)方面产生的质量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正式进入北奔重汽后,黄显利更是加大了对质量的监管力度。他遇到实际问题需要出示报告,提供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解决办法。“国内的一些报告总是写得很笼统,这种报告是不具有操作性的。我要求提交的报告必须有详细的解决办法,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黄显利在产品质量检测上十分执著。按他的话来说就是:“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用土办法也要做。”比如在减振器的检查上,同一批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异很大。在没有任何测量仪器的情况下,为了选购质量更优的减振器,黄显利教会工人使用一种土办法测试减振器的减震性能:用汽缸工装拉动减振器510次,恢复时间越长的减振器,其阻尼越大,消耗的动能量也就越大,NVH性能越优。黄显利还对公司的各个质量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将复杂的NVH质量问题,化解成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法,使公司的NVH质量问题得到极大控制,信誉度不断提高。每个人都开始打心眼儿里佩服起这位国外回来的技术专家。

    黄显利坦言,尽管现在他在公司已经树立起信誉与口碑,但是刚入公司之初,由于经历与技术背景的不同,他与公司也着实经历了一段磨合期。他将这段经历称为“接受考察”。而他第一次经受考验是去年春节前的那次出差。当时,公司有一批天然气汽车要出厂,第一批订货40辆。由于在客户的要求下更换了很多部件,公司的研发中心担心车辆整体性能出现问题而不敢发货。刚进公司不久的黄显利临危受命,被派往山东蓬莱进行为期一周的车辆质量检查工作。40辆车,黄显利一台一台地试,有问题的车辆便扣下,没问题的发货,经过排查,12辆汽车存在问题,与之前他经过简单筛查得出的结论一致。此后,黄显利又出具了具体的解决办法,让工人按照第一辆车的解决办法进行复制,最终将12台问题车辆的安全隐患全部排除。这次事件的解决,黄显利不仅让公司赢得了客户50辆的追加订单,更让自己赢得了公司上下所有人对他的信任与钦佩。

    利用自己在专业技术与管理上建立起的威望,黄显利又加速推进公司产品开发流程的优化。“北奔是后起之秀,发展快,在产品开发流程方面做得不像现代化企业那样专业。”黄显利说,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科学的产品开发流程。利用自己在国外积攒多年的经验,黄显利正在积极建设北奔重汽的产品开发流程。他说,产品开发流程应该像一部精确的机器,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发挥相应的功能和作用;财务、采购、销售、市场、研发制造等都应该有机地联合在一起,提高设计与生产效率。在产品开发设计上,黄显利推行产品开发流程与提高产品设计质量不遗余力,首先要进行产品开发流程与功能设计的培训,然后不厌其烦地亲自与设计人员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的设计指导,然后对设计结果进行讲评,使设计人员真正学到设计精髓,为公司未来的设计开发提供技术积累。

    另外黄显利针对公司存在的质量问题,推行G8DDFMEADOE、系统工程、设计校验、产品校验等方法与技术,在全公司进行培训,而且亲力亲为地使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公司现存的质量问题,写出可以操作的报告,在全公司进行推广,使公司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

    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程,黄显利都在充分燃烧着自己,为北奔重汽向现代化大型企业的方向发展添加动力。

产品是关键  人才是核心

    加入北奔重汽之时,黄显利曾在心中许下宏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公司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养出领军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黄显利开始主攻产品与人才、团队培养两个方面。

    据黄显利介绍,北奔重汽此前主要进行一些部件强度方面的分析工作,但对于整车NVH性能的分析研究却极少涉足。“以前,公司花了巨大资金请外国公司来做这方面的工作。一个项目,仅花费在NVH方面的经费就是整个项目花费的一半。”

    如今,为了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拥有自己的整车NVH性能测试技术,也为了节约公司的经费,黄显利以技术促项目,以项目带技术,开始向NVH开发领域发起进攻。如今,他正带领团队进行“北奔重卡某项目越野卡车NVH系统技术”等项目的研发工作。他希望最终能够通过提高公司的设计水平,缩小与国内外汽车公司之间的差距;同时通过提高重型卡车产品性能,缩小与国外卡车性能的差距。“我不敢说要使公司达到世界水平,但起码我希望,通过一两年的努力,能让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水平。希望明年再有新项目时,我们的技术水平可以达到或高于国外,早日实现技术独立。”

    黄显利常说,技术的实现靠人才。而在他心中有着一个更大的范畴,不仅要实现人才的培养,更要实现整个团队的提升。在回国之初,黄显利已经规划好了自己在团队建设方面需要完成的工作:组织建立北奔重汽公司的噪声、振动(NVH)性能开发团队和带领提升北奔现有CAE团队与实验团队,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卡车噪声、振动(NVH)设计、分析、试验、定型技术,整车振动、噪声的计算机辅助工程模拟(CAE)技术,帮助兵器集团建立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振动噪声测试设备的振动与噪声实验室,帮助北奔重汽建立具有低频、高频噪声模拟软件的计算机辅助工程团队。带领团队,在现有重卡开发中,融入、利用这些技术,开发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产品,提升、优化开发现有重卡产品,最终带出一支能够独立工作的(NVH)性能开发团队,提升北奔现有CAE与实验团队实力。

    为了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黄显利甚至使用集团提供给自己的办公费,利用世界最好的软件公司为北奔重汽的工程师与设计人员开办培训班,培养、提高工程师与技术人员掌握技术能力与使用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多快好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经常组织定期的技术交流讲座,甚至请来国内外专家,培养团队成员对不同领域问题的互相交流、促进了解、共同提高精神,把整个团队在各个领域的技术水平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个团队的建设不仅只有软件,还需要先进的硬件支撑。黄显利希望帮助北奔重汽建立起NVH实验,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指导规范,使实验测试、模拟分析程序化、规范化,最低限度地减少人为的误差,减少实验结果误差对技术人员本身水平的依赖。他自豪地说:“以前,我们的人员不行、设备不行,有时甚至需要把车运到德国去测试。等我们的设备到位,超级计算机到位后,我可以自豪地跟德国人说,我们不再需要别人来测试。”黄显利常说,一个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如果不发达是不可能成为强国的。如今,他也在为中国的机械强国之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同NVH技术带给人们更舒适愉悦的驾驶感受一样,黄显利的归国也让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道路多了一分平坦。他计划的很多事还有待去完成,这些计划还会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哪些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