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曾春华:系统科学助力彩云之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21

关 弋

 

 

彩云之南阳光明媚,滇池之畔海鸥翔集,苍山洱海交相辉映,动车穿梭在高山峡谷,游客徜徉在绿水青山。近来年,如何闯出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考题,激荡在云岭大地的高山峡谷间。

2015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讲话,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7年间,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彩云之南涌现出非常多以建设家乡为自身信仰的科学力量,曾春华及其带领的团队也身处其中。曾春华作为团队负责人,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云南省首届“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十余项,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60余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期刊《化学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SCI期刊他引1500余次;其成果更一度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的全球科技新闻网服务网站“真相提示”(EurekAlert)以“热虹吸效应:热量从低温流向高温(Thermal siphon effect: heat flows from low temperature to high temperature)”为题特别报道。此外,曾春华还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随机延迟动力学及其应用》和教材《实用量子力学教程》,并被聘为全国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等。多年来,他以责任为桨、以创新为帆,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的征程上乘风破浪、鞠躬尽瘁,只求可以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云南答卷。

 

理工结合尽显系统科学魅力

 

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曾春华一直醉心于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纳米网络热传导和新能源催化技术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他直白地说,“一直以来我从事的都是基础性的研究,应用也都是潜在的应用,虽然不易察觉,但是不可或缺”。

曾春华勤学苦思、艰苦奋斗的品质使其科研能力在求学生涯中早早崭露头角,经历过凿实理论基础的本科生涯,他顺利考入云南大学物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随即被派往梁河一中进行支教。虽然条件艰苦,地区的教育条件与经济条件都欠发达,但曾春华却甘之如饴,在体会帮助别人乐趣的同时,他还不忘夜以继日地坚持自己的科研工作,仅在2010年中便发表了6篇高水平论文,并且于同年承担了其第一项研究项目——由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生物系统中的噪声和延迟效应研究”课题。2013年他获批自己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随机干扰下多稳植被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时间延迟效应研究”。这对于一个刚取得硕士研究生文凭的学子来讲,实属难得。

其后的4年中,曾春华将自己的每一分钟都进行着尽善尽美的管理,科研脚步一刻未停。曾春华非常清楚,若想朝着自己的目标与理想稳步前行,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做支撑,因此他毅然返回校园,开始在职博士的攻读,并于2014年顺利拿到了工学博士学位。至此,曾春华真正实现了学术上的理工结合。“理工结合”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哥根廷大学著名的数学教授克莱茵(Klein)提出,他认为当时的德国唯有依靠学术上的理工结合,才能在科学发展的维度上与当时世界上的科技最强国——美国——相争。多年间,有无数前赴后继的科研人才秉持这一观念获得无数创新性成果。这其中包括曾春华非常尊敬的科研前辈钱学森,其学术经验为曾春华提供了许多科研灵感,也让他产生了更多针对系统科学的现实应用场景的设想,从而拓宽研究领域。此后,曾春华的学术研究成果“遍地开花”,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其中包括过渡金属修饰的铈基氧载体、癌症、统计物理与纳米网络热调控等。

上天不会辜负肯拼搏的人,2016年,曾春华完成了“随机干扰下多稳植被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时间延迟效应研究”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此项目着眼于生态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植被、湖泊,例如洱海、滇池等的富营养化研究。研究成果获得201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在此项目中,曾春华及其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噪声和大延迟结合会加速生态系统的灾难性跃迁。传统观念认为,噪声会随机干扰、削弱系统的稳定性及恢复力,但他们却凭借一个重要发现颠覆了这一认知。在对多稳植被或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无时间延迟及小延迟的情况下,噪声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结论一出,立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美国俄亥俄州阿克伦大学麦肯齐·琼斯(Mackenzie Jones)博士对其工作评价道:“曾春华团队有效拓展了生态模型(Zeng have expanded upon the biological model)。”更有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西里亚姆·贾亚普拉卡什(Ciriyam Jayaprakash)在生态学重要期刊《理论生态学》(Theoretical Ecology)上论述了他的研究成果:“我们指出时间延迟的较大价值……大时间延迟存在下生态系统稳态转化(We note that for larger values of time delay... regime shifts done on systems with large time delays)”。

 

科教相融共创家乡未来

 

2014年对曾春华来说是难忘的一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这一年,刚刚进入昆明理工大学工作5年、年仅31岁的他被云南省人事厅破格晋升为教授,此时他已经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20余篇论文。凭借着自己的优异表现,曾春华先后被组织任命为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系主任、理学院副院长,从此开启了科教相融的探索之旅。

年龄从来不是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但面对“天降大任于斯人”,教学管理与学科建设经验尚缺的曾春华也有过片刻迷茫。令人钦佩的是,他很快便调整好心态,投入新领域的工作之中,“我花了2年时间把行政工作理顺,接着去南京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再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等高校做访问学者,边工作边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与科教融合能力”。优秀的人无论身处何种领域都会灿灿发光,不断充实自我的曾春华在其后不断被委以重任。2016年,昆明理工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曾春华出任副主任一职,在其秉持的“提升个人科学素养,从而加强教学工作”的理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迄今为止,研究中心已经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面对成绩,曾春华只是淡淡说道:“荣誉只是对工作方向的肯定,表明我没有选错道路,但不代表可以停下探索的脚步。”2018年,作为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带头人,他牵头申报获批了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实现了昆明理工大学理学博士点零的突破。

2021年是曾春华投身教育工作的第12年,在学生的眼中,或许他是一位严师,始终如一地坚持着对学生科研过程的“高标准、严要求”。他强调“在科研工作中,绝不能马虎,只要环节中有一点问题,哪怕是极为细微的错误我也会当即指出来,这是在为他们的科研道路负责”。但另一方面,始终坚持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的他也总是能敏锐地体察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非常乐于且善于跟学生探讨教学内容,勤于创新、与时俱进,丝毫不见“刻板学究”的影子。他说:“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科教融合育人,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想;另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一定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谁耐烦去看‘20年不变的课件’呢?我要以最新的学科发展和学习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思想及内容的更新。”事实证明,这种教学理念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自从20125月曾春华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176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以来,他共培养了20余名研究生,其中10名学生考入或者作为联合培养对象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厦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8名研究生分别获得20142021年国家奖学金;2名硕士研究生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毕业生。而曾春华本人更是多次荣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优秀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优秀教师”“伍达观杰出教师奖”等教师类荣誉称号,曾春华常说:“学生取得了成绩,我比自己取得成果更高兴。”

生于云岭大地、彩云之南,曾春华便以全部的青春来回报这片热土的养育之恩,更令人振奋的是,桃李满天下的他已经看到了许多有志青年的涌现,那是科学未来的希望,也是云南未来的希望,在众人一心的努力之下,一幅底蕴丰厚、浓墨重彩的云南画卷正在徐徐舒展。

(责编:关弋)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