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2022年沃尔夫奖揭晓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0

以色列当地时间28日,2022年沃尔夫奖(Wolf Prize)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国的7位科学家获得数学、物理、化学领域3项大奖。

始创于1976年的沃尔夫奖是国际最高学术大奖之一,每个奖项奖金为10万美元。据统计,约1/3的沃尔夫奖得主最后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沃尔夫奖又被称为“诺奖风向标”。

 

沃尔夫数学奖

 

沃尔夫数学奖被视为数学界最重要的三大奖项之一。2021年沃尔夫数学奖空缺,没有颁发。此前,著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丘成桐分别在1983年和2010年获奖。2022年美籍罗马尼亚数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乔治·卢斯蒂格(George Lusztig)获得沃尔夫数学奖,以表彰其“对表示论及其相关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乔治·卢斯蒂格研究几何有限约简群比率表示理论和代数群。他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独创性、广泛的主题、非凡的技巧和深入了解所涉及问题的核心。

乔治·卢斯蒂格本科毕业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1971年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741977年在英国华威大学担任教授后,于1978年加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乔治·卢斯蒂格以在表示论方面的工作而闻名,尤其是与代数群密切相关的对象,如有限约简群、赫克代数(Hecke algebra)、量子群和外尔(Weyl)群。他基本上为现代表示论铺平了道路。这包括一些基本的新概念,包括特征标层(character sheaves)、德利涅-卢斯蒂格(Deligne-Lusztig)簇和卡日丹-卢斯蒂格(Kazhdan-Lusztig)多项式等。

 

沃尔夫物理奖

 

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安妮·吕利耶(Anne LHuillier)、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保罗·科克姆(Paul Corkum)、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教授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获得2022年沃尔夫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对超快激光科学和阿秒物理学的开创性贡献”。

安妮·吕利耶是法国/瑞典物理学家和瑞典隆德大学原子物理学教授,研究短而强的激光脉冲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她曾在获得理论物理学和数学双硕士学位后,转而攻读实验物理学,并于1986年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她被永久聘为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CEA)的研究员。1997年成为隆德大学正教授,2004年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安妮·吕利耶是最早通过实验证明高次谐波产生的人之一,这是阿秒脉冲形成的过程,并为该过程的适当理论描述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还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实验,以提高对基本过程的理解,并且是新阿秒科学研究领域形成的关键参与者。

保罗·科克姆是加拿大物理学家,超快激光光谱学领域的领导者和先驱。几十年来,他一直是洞察这一领域巨大潜力的主要发现者,因在高次谐波产生领域的杰出贡献和提出直观的模型而闻名,这些模型有助于解释与阿秒光谱相关的复杂现象。他于1973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利哈伊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做博后。如今,保罗·科克姆领导NRC/渥太华大学阿托秒科学联合实验室,并在渥太华大学担任加拿大研究主席。

费伦茨·克劳斯是匈牙利-奥地利物理学家,他的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产生和测量阿秒光脉冲并用它们来捕捉原子内部电子运动。他于1985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科技大学获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1991年在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获量子电子学博士学位,1993年获得特许任教资格,1998年加入电气工程系担任副教授,并于1999年成为教授。2003年,他被任命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所长。自2004年起,他担任德国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和实验物理学教授。

 

沃尔夫化学奖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邦尼·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以及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的本杰明·克拉瓦特三世(Benjamin F. Cravatt Ⅲ)获颁2022年沃尔夫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对理解细胞通讯化学和发明化学方法以研究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蛋白质在此类生物过程中的作用的开创性贡献”。

邦尼·巴斯勒因阐明细菌之间化学沟通的作用而获沃尔夫化学奖。她揭示了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如何被细菌用于其毒性,以及用于跨物种间的交流。她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两院院士。她专注研究细菌之间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来进行沟通。具体来看,邦尼·巴斯勒研究的是一种叫作群体感应的现象,它涉及一系列化学信号的产生、释放及探测。这些信号能让细菌群落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在群体层面调控它们的行为。理解群体感应,不仅在微生物学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也能协助理解高等生物的发育。能够干扰群体感应的疗法,有望对抗耐药细菌的感染。沃尔夫奖评价认为:“她的工作对于开发新型抗微生物疗法,或是下一代抗生素,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卡罗琳·贝尔托西因探索生物正交化学,理解糖萼(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而获得沃尔夫化学奖。这能用于生物成像、化学蛋白组学,以及体内药物递送。她于198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细胞免疫学博士后工作后,她于1996年加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56月,加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她的研究重点是分析细胞表面糖基化的变化,开创了双正交化学领域。该领域允许研究人员在不干扰原生生物化学过程的情况下,对生命系统中的分子进行化学修饰。

本杰明·克拉瓦特三世因开发了基于活性的蛋白质分析技术而获得沃尔夫化学奖。这一强大的工具已被广泛用于化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用于分析生物系统中的酶功能。他使用这一方法,分析了大量在人类生物学和疾病中起到关键角色的酶,这包括内源性大麻素水解酶,它们的脂质产物能调控细胞间交流。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和历史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博士学位,并于1997年加入TSRI。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理解人类生理和病理进程中的蛋白功能,并使用得到的知识来发现创新疗法靶点,以及治疗疾病的新药。他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上的工作,极大改变了蛋白质组分析的格局。他还开创了被称为“基于活性的蛋白质分析”(ABPP)的技术,用化学探针来直接分析酶的功能。比如,用荧光标记具有某些化学特性的酶,使科学家能够一次看清细胞中的所有活性酶的位置,并直接在生命系统中确定药物靶点。

(责编:李莉)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