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动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06

我国首个地铁北斗定位系统开建

 

320日,我国首个地铁北斗定位系统在北京地铁首都机场线开工建设。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室内空间导航定位系统。预计在2022年内建成。

此次开工的地铁北斗定位系统,覆盖北京地铁首都机场线30公里运行线路和5座车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项目的重要配套示范工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但是在地下、水下、建筑物内等非暴露空间,由于受到遮挡导致卫星信号无法直接接收使用,是导航定位应用亟待拓展的领域。系统将通过5G融合的定位基站和技术的部署,实现室内定位信号的播发,让用户接收到导航定位的信号,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据了解,地铁北斗定位系统将使地铁站地下空间的定位精度提高到优于2米,不仅可用于车辆调度、客运组织、应急处置等方面,同时乘客能够使用手机地图,通过三维立体导航实现地铁站内复杂空间的导航定位。系统的建设在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服务、智慧维护,改善用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318日,我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两河口水电站65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是国家和四川省重点工程、西部大开发优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战略工程。核准投资总额664.57亿元,总装机300万千瓦,电站库容108亿立方米,具备多年调节性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超过110亿千瓦时。电站于201410月开工,计划2023年全部竣工。

两河口水电站平均海拔3000米,是我国水电开发向高海拔寒冷地区发展的标志性工程。雅砻江流域是我国第三大水电基地,拥有高坝大库的两河口水电站是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站全部投产后,通过两河口、锦屏、二滩等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调度和快速调节,可以将雅砻江流域随机波动的风电、光伏发电调整为平滑、稳定的优质电力,借助水电外送通道打捆送出,有效破解风能、太阳能开发和消纳难题,实现雅砻江流域水风光清洁能源协同开发和优势互补。

据了解,通过两河口水电站的补偿调节,还可为雅砻江中下游、金沙江下游和长江干流上的水电站增加平枯期年发电量约342亿千瓦时,相当于两河口水电站自身发电量的3倍。电站全部投产对缓解四川电网“丰余枯缺”矛盾,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挂牌

 

316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海南三亚挂牌。

据了解,此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中心按照“总部、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试验站/基地”的模式进行建设,在地域上覆盖全国所有典型盐碱地生态区,研究领域涵盖种质资源、生物技术、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土壤肥料、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和农业机械等学科方向。

中心将总部设在三亚,在长沙设立种业研究中心,在海口设立生理调控研究中心,在青岛设立盐碱地改良研究中心。在全国典型盐碱地生态区设立华南、华东、西北、东北4个区域分中心,分别承担不同生态类型耐盐碱水稻生理调控、品种创制、配套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等工作。同时,在内蒙古兴安盟、吉林大安、山东东营、江苏盐城、广西北海、海南文昌、黑龙江肇源和辽宁盘锦等地设立首批代表性区域试验站,主要进行耐盐碱水稻新品种、配套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

 

西天山发现新矿物镁高铁角闪石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山—阿尔泰增生造山带大宗矿产资源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在新疆天山西段矿物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发现了新矿物镁高铁角闪石。

据悉,新发现的镁高铁角闪石属钙质角闪石,产于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岛弧带晚古生代与斑岩-矽卡岩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体中,新矿物所赋存的成矿岩体以富水和高氧逸度为特征。初步研究表明,这一新矿物在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矿床中普遍发育,但在非成矿岩体中却极为罕见。

据这一矿物的主要发现者介绍,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委员会(IMA-CNMNC)严格审查与投票,新矿物正式获得批准,编号为IMA2021-100,命名为“镁高铁角闪石”。

资料显示,角闪石是造岩矿物中一种重要的超族矿物,种数达100余种,但由我国学者发现的寥寥无几。作为火成岩中常见的硅酸盐矿物,角闪石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对揭示岩浆起源演化、岩石成因、成岩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岩体含矿性评价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标识作用。

镁高铁角闪石这一新矿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矿物学基础研究成果,促进岩浆岩的成岩成矿作用理论研究,同时,可为斑岩-矽卡岩矿床的岩体含矿性评价和找矿勘查提供重要的找矿矿物学标识,还可为人工合成新材料提供支持,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依兰陨石坑进入世界陨石坑版图

 

近日,美国宇航局地球资源卫星图像库、地球观察站和地球天文台分别连续发布了由美国地质调查局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8)于2021108日获取的依兰陨石坑高分辨彩色卫星图像,并同时发表了标题为“在依兰发现的年轻撞击坑”的署名文章,对依兰陨石坑发现和主要特点做了展示与评述。这表明依兰陨石坑已经得到国际科学界的承认,进入了世界陨石坑版图。

依兰陨石坑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依兰县,坐落在小兴安岭南部边缘地带。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6°2303″,东经129°1840″,形成在地球造山带,直径1850米,深度150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并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第二个陨石坑,而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罗圈沟里村的岫岩陨石坑,是我国第一个得到国际科学界认可的陨石坑。

依兰陨石坑是一个巨大的碗形撞击坑,形成之后经历了特殊的演化历史。这一陨石坑底部充填物质的总厚度达429米,其中顶部为1米厚的土壤层,上部109米厚为湖泊相沉积物,下部319米厚为撞击形成的花岗岩角砾和岩屑。

据了解,在距今4.9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一颗直径大约为百米的小行星强烈撞击导致了陨石坑的形成;距今4.84万~2.88万年前,陨石坑被湖水充填成为了一个湖泊,并在陨石坑底部沉积了一套厚达百米的湖泊相沉积物;在距今2.88万~1万年前的地球末期盛冰期,陨石坑南部坑缘受到了冰川作用侵蚀,导致部分坑缘缺失。作为一个新发现的地球近10万年来发生的最大规模星球碰撞事件地质遗迹和冰川遗迹,依兰陨石坑受到了科学界和广大民众的特别关注。

(责编:李莉)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