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开展中医药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同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重点实验室。2005年和2010年实验室连续两次顺利通过教育部的评估验收。

实验室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设有中药药理与毒理实验室、血液流变学实验室、血流动力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中药质量标准实验室、中药药代动力学实验室,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脉病证益气活血重点研究室、中医脑病实验室等。

近年来,实验室全体人员充分利用当代先进生物及药物研究技术,发挥中医学、中药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重点研究益气活血及相关方药防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风与血管性痴呆、肝纤维化等内科重大疾病的基本原理与药效物质基础,丰富和发展内科重大疑难病的中医治则治法及方药,提高中医药防治上述疾病的整体疗效,使团队在内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药理学的研究与国际同步,应用中医药防治内科疾病的研究水平保持一流水准。目前,实验室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医药知识、技术创新和优秀人才培养基地。

2022年是实验室成立20周年。实验室全体成员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学术活动接连不断

 

20年来,实验室面向防治重大疾病的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中医药学科的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先进的科研条件和多学科交叉优势,在中风病、冠心病、认知神经病、慢性肾病、肝纤维化和肿瘤等领域取得了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20周年之际,实验室开展了中医内科学学科发展论坛和分别以“中西融合求发展”“医药圆融享共赢”“医产学研促转化”“医工融通筑创新”为中心议题的青年及专家论坛等系列活动。并且,依托于实验室的“中西医临床研究平台”和“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平台”,通过在线研讨会形式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共18场专题讲座。相关活动为深化多学科交叉研究,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科学研究多面开花

 

2022年,实验室研究团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少新进展:

中药药效物质团队在中药痕量药效物质及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部分揭示了元胡、赤芍、豨莶草痕量药效物质科学内涵,阐释了莪术油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肺损伤中的多重抗炎效应机制。构建了化学结构表征新方法和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技术,修正了文献报道的错误结构,总结了结构解析的规律,实现了中药痕量活性成分结构高效转化合成,获得抗肝纤维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促进组织修复先导化合物3个。相关成果以独立/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本领域多个国际期刊,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得授权专利2项。

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改善肾脏贫血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这为缺氧诱导因子在缺氧性肾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对慢性肾脏疾病的影响提供了良性思考。肾病研究团队在中医“阴平阳秘”理论指导下,发现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能调节机体物质代谢,增加铁稳态,使机体维持“阴平阳秘”的状态,改善肾脏损伤。对非透析患者,稳定缺氧诱导因子,刺激肝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铁调素而改善铁代谢。升高血红蛋白可望延缓肾功能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脑病研究团队在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研究中,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网络药理学、蛋白质组学以及实验验证,部分揭示了祛瘀利水中药通过介导炎症干预血红蛋白分解、加速血肿吸收、改善脑出血,解毒通络中药调节铁死亡、抑制氧化应激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

此外,实验室成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科研总结工作组组长,对中医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科学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代表国家向世卫组织汇报中医药抗疫成果,为世卫组织充分肯定中医药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贡献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持。

 

专著出版成果斐然

 

2022年,在专著出版方面实验室取得了3项成果。

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领衔主编下,各领域专家学者倾力编撰完成了《乡村医生实用手册》。这是针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特点和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编写的临床工作实用指导手册。内容涵盖基层医疗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疗和康复,全面实用,中西医并重,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与人民健康所需,助力提高乡村医生诊疗水平和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是护佑全民健康的精品力作。

《中医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倾情作序,由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教授领衔主编,联合多学科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一部集权威性、先进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服务于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群体的继续教育教材。此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真实世界研究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展条件、基础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实际应用,有思路、有方法、有案例,汇集了国内相关政府机构既往发布的真实世界研究相关条例和管理规范,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实用性强,为开展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指导。

受国内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的邀请,实验室组织全国专家进行了“心脑同源”专题的组稿。此专题系统阐释了心脑同源的中医理论及其与现代医学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此专题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的第1次专题刊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平台建设及实验技术提升明显

 

2022年,实验室在平台建设及实验技术上提升明显。

临床生物样本库从入库申请—系统培训—实操管理—精准定位—出库登记等环节规范管理,逐步提升管理合规性,提高样本全流程追溯功能,为申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临床和基础科研提供了高质量的样本存储管理服务。凭借小动物超声仪器,团队开展了大鼠肝肾脏、髂动脉、颈总、心总动脉等相关血管的检测,并建立了实验技术方法。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器官-器官、细胞-细胞通信,来阐释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机制,建立了不同细胞外囊泡(微粒和外泌体)体液和组织的提取方法,并建立了器官转移示踪、细胞转移示踪的方法,为开展高水平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实验室通州院区5000平方米科研平台建设装修完成,即将揭牌投入使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的一年,实验室将抢抓机遇,同心同德,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宏伟蓝图,以发展中医药为己任,继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人心向学,和合共进”,承国家民族健康之使命,开中医中药研究之新局,为中医药引领世界医药而不懈奋斗!

(责编:王芳)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