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助力油气行业智能升级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08

——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企业高级专家时付更

 李 莉  祝传海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应用,信息化发展进入智能共享新时代。研究和建设统一的数字智能化平台,加快数字智能化转型,高效灵活应对业务需求变化,既能解决油气研究及生产管理这些接地气的创新应用问题,又能解决油气勘探业务痛点的智能化应用创意问题。助力智能化油气田建设,成为当今油气勘探开发向前迈步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明确提出“业务主导、自主创新、强化激励、开放共享”的总体要求,对实施创新战略做出全面部署后,又多次强调以创新支撑引领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中石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变革着石油行业每一个环节。

作为中石油高级技术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企业高级专家,时付更长期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勘探开发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主持了中石油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A21.02.0的建设、运维、勘探及生产信息系统专家中心日常运行;负责完成了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十三五”和“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上游信息化顶层设计、智能油田技术方案、认知计算在油气勘探生产领域应用研究等课题,为推进中石油智能化油气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聚焦行业需求,在助力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向“数字化、自动化、协同化、智能化”转型的征途上,时付更一直深耕不辍。

 

发现兴趣所在

——参与建设A2系统

 

兴趣是坚持完成一件事的真正动力,但发现兴趣并不容易,时付更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开始于大学求学时。20世纪80年代,虽然大家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那时的大学生精神世界丰富,他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心中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对新鲜事物往往投入极大的热情与兴趣。

时付更所学是油气开发专业,但他对计算机课程却情有独钟。当时没有互联网,在局域网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已让他感到惊奇不已,对编程更是充满好奇。“油气田开发数据比较多,靠人工分析、统计,效率远没计算机高,而且公式一复杂,算起来更不方便。编写程序,把数据参数输入,结果能很快出来。自己的想法能通过程序实现,让很多事情变得更简单,这是我对计算机着迷的原因。”在计算机课堂上,时付更学得尤为认真。毕业时,他是荣获计算机优秀水平奖的少数学生之一。

毕业后,时付更考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由此走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油气田实际问题的科研之路。数据整理、数字模拟、动态分析、生产趋势预测,用信息技术都可实现。在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油田生产实践中时,他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对油气田开发业务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

汽车是代步的工具,英语则是编程的工具,要在编程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必须有过硬的英语水平。为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时付更除了在英语学习上狠下苦功,还积极汲取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种知识。

时付更的积累很快有了用武之地。2000年中石油发布信息技术规划,将信息化工作统一到集团层面来做,时付更不仅参与了规划的编制,也有幸参加了A2系统的早期研发,工作从“十一五”开始一直延续至今,A2系统也从1.0升级到2.0

“我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一直比较超前,毕竟信息技术也是一直更新,我们的编程工具,也从最早的fortran变成C++,后来又变成Javapython。软件升级的同时硬件也在升级,最早我们用的是小单机,后来变成工作站,又变成虚拟机、云平台。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迭代要比我们油气田专业知识的更新更快。”时付更说。

时付更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能。他将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致力于用创新方法解决油气田业务中的实际问题。以前“百花齐放”,中石油下属油田公司标准模型不统一、数据业务规则不同,随着A2系统的建设,逐渐实现了规范统一。以前数据统计至少需要10天,现在最多只要两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就像古代的度量衡要统一,油气开发涉及的代码也要统一。例如:以前关井的分类统计就五花八门,甚至连什么叫关井,大家对它的定义都不同,我们制定规则,通过信息手段实现了软硬件的集成统一,又从生产数据采集、汇总统计、报表曲线生成等方面进行优化,大大缩减了工作耗时。”时付更介绍。

时付更参与建设的A2系统目前已覆盖中石油总部和16个油气田公司,190多个采油气厂,2500多个采油队。业务涵盖稀油、稠油、常规天然气及非常规天然气的生产管理,规范了14100多个数据处理规则,实现油气生产数据处理规则的统一管理。A2系统管理了600多个油气藏,1.2万个区块的40余万口油气水井的60多年的油气生产数据,数据量为60多亿条记录(约5.5TB)。系统注册用户数达到1.5万人,日均在线人数达到4000多人,日均访问3.8万人次。系统已经成为采油队、采油厂、油气田公司和中石油总部各级油气生产管理和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平台。

A2系统油气生产数据权威,为国家能源局、中石油规划计划部、审计部等部门和9个统建系统,以及187个专业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替代与集成油田功能相近的系统138个。系统每年对外提供油气生产数据4000多万条记录,实现数据共享,最大化地发挥了数据的价值。

结合在“十三五”期间应用情况,总结效益、效果等应用价值量化数字,每年A2系统可在辅助增加油气产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自建系统投入等方面创造近亿元的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

在信息技术为油田勘探开发带来新机遇的同时,时付更清楚石油供应安全问题对技术提出的挑战。国内石油总体进入低品位资源勘探开发的新阶段,产量大幅增长难度大。老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产量递减,新增产量能弥补递降产量,已属不易。生产原油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解决供求平衡,降低进口依赖任重道远。

在此背景下,只有更加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应用才能很好应对挑战。因此,深入了解市场趋势,把握业务需求,利用最新信息技术为油气田提质增效的发展添柴加薪成为已在油气田信息化建设深耕20余年的时付更必须面对的课题。

 

数字化转型

——提升效益挖潜空间

 

“上游我们已经积累大量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数据,实现增储上产,就要靠对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数据对于我们就是‘黄金’,对数据进行再认识,新的油藏就有可能被发现。”时付更说。

数据驱动支撑业务创新,这是一个潮流。时付更供职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就是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而成立的。

时付更介绍,近年来,面对勘探难度大、成本高等难题,国际石油公司纷纷与互联网巨头联手,通过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力度,促进勘探开发业务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效益挖潜空间。在大的国际发展形势下,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人工智能是实现石油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实现人工智能是中石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

以战略规划、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为发展定位,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全力加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工业软件研发、成果转化与规模应用研究,旨在将中心打造成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三个高地”。一是成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高地,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建设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研发升级大型工业软件、规模落地应用特色智能产品。二是成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产、学、研联合研究高地,发挥产、学、研各自优势,形成“快速研发”“快速测试”“快速应用”的迭代式研发模式,加速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有形化,赋能勘探开发提质增效。三是成为勘探开发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高地,培养一批勘探开发与人工智能技术多学科融合的高端技术人才,助力推进中石油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发展目标,作为信息技术专家,时付更在顶层设计、技术研究、应用落地上都参与了一些工作,同时也做了自己的工作规划。

“原来我们没有顶层设计,每年对各个油田的信息化投资没有集中管控,油田发展不均衡,有跑得快的,有刚起步的。现在做顶层设计,可以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不仅缩小了各油田的发展差距,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业务上,重点支撑了业务的战略发展需求。”时付更说。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引领为动力,以打造新型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突破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难题,支撑中石油上游主营业务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集团级—国家级—国际级”研发中心的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时付更先后参与完成智能油田方案设计、勘探与生产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及滚动、勘探与生产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上游信息化顶层设计、中石油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战略研究等重要课题研究,为中石油上游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先导技术支撑。

在技术研究上,时付更紧跟行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面对油田存在的难题开展了攻关。他针对数据存在小样本问题,数据量无法满足深度学习要求;训练样本缺失,难以获得供机器学习的样本数据;通用人工智能算法无法直接使用等客观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在上游业务网络化运行、信息平台化技术、协同研究环境、智能油气田等方向,开展了核心信息技术研究,所做工作为指导中石油信息化的未来技术发展贡献了力量。

为推进技术的应用落地,早日赋能勘探开发,时付更一直致力于实现典型场景关键技术快速突破,研发适用于我国油气藏储层和开发特点的智能化软件产品。“按照业务需求的迫切程度及实现的难易程度,我们选了几个点,都是对业务支撑大,资金投入比较合适的,有勘探类的,包括地震图的解释、断层的追踪;有开发类的,包括产量的预测;有工程类的,包括项目工况的诊断。通过这几个点,我们希望以点带面实现技术的规模化落地。”

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的建立为时付更提供了施展空间和舞台,他喜欢在这里工作的状态,也享受与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这些团队的合作。“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经常能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有助于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时付更说。

但当前,要实现勘探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面对着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挑战。客观的技术制约不必说,主观上复合型人才欠缺,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缺少共同语言让应用场景落地面临不小的挑战。

“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关注点不同,技术人员追求技术创新,业务人员关心技术对业务开展帮助有多大。技术人员需要把业务人员的需求理解到位,而且要用通俗的语言,让业务人员理解技术的功能,否则鸡同鸭讲,业务与技术两张皮,技术落不了地,如同英雄无用武之地。”长期深入业务一线,时付更对沟通不畅带来的阻碍深有体会,他也期盼有更多既精通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涌现,发挥桥梁作用,让技术能顺利规模化落地。

借着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勘探开发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高地的东风,时付更正在着力培养一批勘探开发与人工智能技术多学科融合的高端技术人才,为推进中石油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积蓄力量。

 

致力自主创新

——用心探索地下世界

 

“团队实力不是自己说了算,开会作报告时大家的掌声,日常工作中领导和用户的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前不久我们开A2系统深化应用交流会,油田用户都说这个系统好用,听到用户积极的反馈,大家士气高涨。”言谈间,时付更对研究团队予以了肯定。

为发挥好团队力量,让大家拧成一股劲,时付更在团队建设上没少下功夫。目标明确,做好分工,划分权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责任,团队避免了一锅粥的混乱局面,增强了战斗力。

在这支队伍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个人能凌驾于他人之上。大家相互倾听彼此的想法,有问题共同讨论。头脑风暴,对开阔视野、思路帮助很大,在群策群力中,团队避免了走弯路,更不会走错方向。

时付更认为,一支团队的工作态度很重要,因为细节决定成败。于是团队专门设立了类似售后服务的热线电话,负责跟踪油田问题的解决,认真回应、处理用户的反馈。另外,通过技术培训,管理与业务培训,大家的综合能力提升很快。

在这支团队中人人都能吃苦,尤其做A2系统推广时,大家被分到16家油田现场做部署实施,一去几个月甚至1年,与油田工作人员一起,摸爬滚打、深入一线,没有一个人喊过苦和累。在后方的开发团队也是加班加点、随时待命。正是大家身上的奉献精神,让这支团队越来越强大,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远。

做信息技术研究,不能闭门造车,时付更重视与其他团队的交流。早先建设A2系统时,他积极与国际团队合作,迅速缩短了与国际的差距,将自己的队伍培养起来;第二期升级时,团队已能独立完成任务。通过发表论文,时付更也在积极寻找与国内学者、团队的交流合作通道。他认为把成果与大家分享,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或者困惑、经验告诉大家,可以避免他人少走弯路,同时也增加了互相学习的机会。相互促进,才能把工作越做越好。

创新是科研工作的动力源,也是科研工作的永恒主题。面对国内原创性不足的现实困境,实现自主创新,不再受制于人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脚踏实地,认真解决正在面对的每个难题,一步步行稳致远,是时付更对解决宏大问题的回应与处理方式。“尤其我们油田信息化这一块,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耐住寂寞,踏实勤恳,不浮躁。”时付更说:“对地下的认知如同对太空的认识一样奥妙无穷,大家往往习惯于仰望星空,探索太空宇宙,而常常忽略了自己脚下的世界,其实地下的油气世界充满了各种神秘和精彩,值得用心一寸寸去探索。”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