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动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01

我国科学家合成新核素锇-160和钨-156


  中国科研团队近期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锇-160、钨-156,相关成果21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不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子核,科学家们把它们称为核素。合成和研究新核素,不仅对认识物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理解天体环境的演化提供重要信息,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手段。

  研究团队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利用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通过熔合蒸发反应合成了新核素锇-160和钨-156。锇-160(中子数为84)具有α放射性,而钨-156(中子数为82)具有β+衰变的放射性。团队测量了锇-160的α衰变粒子能量、半衰期及钨-156的半衰期等性质。

  通过系统分析新测量数据和已有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当原子序数大于68时,中子数为8485的同中子素的α粒子预形成概率逐渐变小,揭示了中子数为82的壳效应在缺中子核素中增强的现象。进一步研究认为这一效应增强的原因在于不断逼近可能较稳定的双幻核——铅-164(质子数为82、中子数为82)

  研究首次明确给出了中子数为82的中子壳在缺中子核素一侧的演化情况,同时使我国的新核素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核区。


64座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4日宣布,来自35个国家的64座新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GNLC),其中包括中国的南京和苏州。

  教科文组织称,这些城市得以入选,是因为它们在地方层面为所有人终身学习的实现作出了杰出努力。这些城市的名单在当天举行的“赋能各年龄段学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改变生活”活动期间揭晓。

  据介绍,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是一个国际网络,由成功推动社区内终身学习的城市组成。新的学习型城市经由专家评审团推荐,其入选的重要条件在于市长和城市管理层对终身学习的坚定承诺,以及良好的实践和政策倡议记录。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在推动受教育权涵盖所有年龄段方面,城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成员加入后,学习型城市网络目前包括来自全球的356座城市。它们共享经验,为3.9亿市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

  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亚太地区新城市除了南京和苏州外,还有菲律宾黎牙实比、韩国扶安郡、泰国曼谷、越南胡志明市等。比利时列日、法国里尔、德国德累斯顿、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英国曼彻斯特、乌克兰利沃夫等多个欧洲城市也在此次入选。

  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新成员将在各个城市共同领导“我是终身学习者”运动。这项运动鼓励世界各地的学习者终身对学习抱有热情,并强调受教育权须涵盖所有年龄段。


我国科学家揭示甘蓝变种快速驯化的隐藏驱动力


  近日,中国科学家联合国外科研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文章,揭示了甘蓝变种快速驯化的隐藏驱动力,获得了一批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

  甘蓝类蔬菜作物种类众多,包括结球甘蓝(圆白菜)、花椰菜、青花菜、芥蓝、苤蓝、羽衣甘蓝、抱子甘蓝等十余种变种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大类蔬菜作物之一。甘蓝类蔬菜的形态变异十分丰富,如结球甘蓝由多层叶片包裹形成的叶球,抱子甘蓝腋芽分化形成的小叶球,青花菜、花椰菜茎顶端分化形成的巨大花球,苤蓝茎基部膨大形成的肉质球茎等。

  尽管类型丰富多样,其驯化历史相对较短。与其他作物相比,甘蓝类蔬菜具有形态类型快速多样化驯化的特征,甘蓝类蔬菜在较短的驯化过程中形成异常丰富表型变异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揭示甘蓝类蔬菜快速驯化的驱动力,解析调控不同变种分化和特异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对于甘蓝类蔬菜的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为甘蓝变种形成的驯化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中建立的“结构变异-基因表达改变-表型变异”的调控模型,加深了对结构变异调控性状形成机制的理解,对回答“植物表型多样化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基因表达剂量是基因丢失或功能变异之外的驯化选择作用的重要对象,对其他作物的驯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海底注水树投用


  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海洋石油水下生产核心装备——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海底注水树在湛江海域投用。它的投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在助力老油田“降递减”上迈出新的一步,对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水树是油田水下生产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它连接地层深处的油层和平台水下注水管道装置,通过最大压力约17兆帕斯卡的过滤海水驱油,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产量。此次投用的海底注水树长3.5米、宽3.2米、高3米,整体重量近22吨。

  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了海底注水树的设计制造,这次研发的海底注水树具备轻量化和低成本的特点,重量能够降低40%,成本能够降低60%以上。注水开发是提高原油采收率、实现油田高产稳产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油不断从海底地下开采出来,地下油层渗透性变差、地层压力不断降低,油往往无法自然流出,注水树就像是“注射器”,把能量注射到地层的“毛细血管”中,驱动油气向指定位置流动,增加油气采收率。这次投用的注水树创新设计了液压对接衬套,解决立式注水树与油管挂定向对接等难题,同时,配合研发大直径隔水高压立管,解决自升式平台安装水下井口“水土不服”的问题,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海底注水树具有良好的海上推广性及示范意义,对带动我国海洋油气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有帮助。


我国天文学家计算出仙女星系质量


  近日,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光谱数据和仙女星系(M31)已有的观测结果,来自云南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构建了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具有视向速度测量值的仙女星系天体星表。基于此,他们成功绘制了有史以来观测范围最广且精度最高的仙女星系旋转曲线,并计算得到仙女星系质量约为1.14万亿倍太阳质量。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仙女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大型漩涡星系,离地球大约250万光年。在由银河系、仙女星系等组成的本星系群中,仙女星系是唯一一个类似银河系且能够被完整详细观测的大型动力学系统,因此仙女星系是研究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绝佳案例。

  然而,因为仙女星系距离地球较远,天文学家证认其内部的天体非常困难,加之缺少这些天体的运动信息,所以精确绘制仙女星系的旋转曲线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此次,研究团队收集了13679个具有视向速度测量值的位于仙女星系的天体,绘制出距离仙女星系中心40.76万光年内的旋转曲线,精度达到5%20%。研究结果显示,仙女星系的旋转曲线在其星系盘上保持恒定值约为每秒220千米,向外逐渐减小至外晕处时约为每秒170千米。

  质量是一个星系的基本物理属性。准确测量仙女星系的质量对于理解其物质分布、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在本星系群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基于这一旋转曲线,研究团队构建了包含3个成分的仙女星系质量模型,给出了仙女星系的质量分布,并计算得到仙女星系的质量约为1.14万亿倍太阳质量。

  这项研究为理解仙女星系乃至一般旋涡星系的质量分布提供了全新的认识,对进一步理解旋涡星系的动力学结构和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