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11

——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袁泉

杨 洁  吴 彪  

  

  高效的交通规划与管理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自20世纪初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后相继出现了因交通需求增长带来的道路拥堵、污染排放、安全事故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现代城市交通规划课题由此诞生。这一课题发展至今,需要在全球化、城市群等条件下,梳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使用者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城市交通管理者面对的不光有快速城市机动化问题,还有如何支撑产业经济繁荣、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可以说,大到全国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小到一块土地的开发影响评估,都离不开城市交通规划知识的运用。通过自身所学、所见、所感,理解城市交通、审视城市交通、思考城市交通,然后提出科学的城市移动性规划方案,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袁泉一直努力的方向。他的求学与成长历程,可以用这样5个先后相续的阶段来概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学问思辨——漫漫求学路


  中学时代,受家庭氛围的熏陶,身为理科生的袁泉一向喜爱阅读史书、学习地理,本就不多的高中课余时间几乎全部被他用来学习这类“文科知识”。到了高考填报志愿之际,兴趣爱好也影响了他的专业选择:“城市的发展既在空间概念上进行,也在时间概念上进行,同时,它又在整个历史中不断发生复杂演化。我觉得城市规划这个专业是符合我个人兴趣的。”以兴趣为出发点,满载理想的希望,袁泉在北京大学开启了新的征途。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城乡人口和劳动力流动速度迅速提升,人口、产业、城镇和基础设施与布局等方面的问题逐渐突显……随着眼界的开阔和对专业的理解加深,袁泉逐渐意识到,城市交通规划已经成为我国急需的专业之一。同时,由于了解到“经济与城市交通发展密切关联”,袁泉下定决心辅修经济学。他指出,“城市早已成为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而经济的增长又会反过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并强力带动其产业升级和功能布局变化。所以经济学是影响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学科,也是我们平时用到诸多理论知识的源头。”此外,地理学作为城市交通空间规划的基础学科之一,也始终贯穿袁泉的整个求学生涯。对他而言,城市交通规划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交叉学科。这种交叉学科塑造的交叉思维一直伴随他到今天,为其更好地解决科研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交通规划要解决的是众多现实难题。如果这一领域的学者仅仅依赖书本知识,热衷于纸上谈兵,那么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实干型人才。因此,北京大学每年都会组织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去不同地区、不同机构进行社会实践。

  交通枢纽、物流企业、产业园、数据研究中心……这些地方都曾留下袁泉奔走调研的身影和探索求知的目光。其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更是记录了他第一次接触科研并将所学知识用于城市交通规划实践的青春回忆。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经历让袁泉领悟到:“无论是城市交通规划还是其他的社会科学,其实都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你必然要不断去接触实际的生活现象、社会问题,特别是要在不同的城市中感受这些问题。这样,你才会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和底气。因为做科研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要发现和理解问题产生的动机,而这种动机就来源于现实生活。”无论是到实际生活中调研,还是去交通所实习,都更坚定了他投身城市交通规划这个领域为国家长远作贡献的决心。

  2011年,袁泉取得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经济学双学位,并于同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了他的异国求学、观察之旅。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2年公布的《20世纪人口统计趋势》,美国自1900年到2000年的一个世纪中,城市人口增长了近3倍,城乡人口构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度城市化国家。分析美国城市化发展历程,观察美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探究美国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进步尤其是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决定了城市的密度和扩展范围,对城市化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交通运输作为先导性产业,不断支持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完善城市空间格局形态,促使城市联系日趋紧密。袁泉所在的洛杉矶是一个低人口密度城市,当地人日常出行对私家汽车的依赖度很高。这引起了袁泉的兴趣:“我想知道交通是怎样去塑造这个城市的,由此我就接触了一个新的方向——城市规划范畴内的交通公共政策的制定。”跟随国际著名停车问题研究专家唐纳德·舒普教授,袁泉系统地学习了停车政策是怎样不断影响美国住房市场、交通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形态变化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产出了北京胡同区——一个停车高需求和低供给的特殊区域——的停车政策改革方案。经过两年的学习和研究,袁泉由衷感受到交通规划不仅社会需求大,而且十分有趣。所以到了博士阶段,他便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继续深耕这一方向。

  在南加州大学,袁泉幸运地结识了美国国家科学院荣誉国家会员、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前主席吉纳维芙·朱利亚诺教授,并在其建议和支持下将城市货运和物流规划这一方向作为新的研究课题——这也是袁泉如今的科研工作重心。

  回忆研究开展之初,袁泉坦言:“一开始是迷茫的。”像绝大多数外行人一样,虽然在生活中常常进行物流消费,但对于城市物流运行的具体流程、其如何影响城市生活等问题,他仍然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认识,甚至心中也会隐隐怀疑自己的研究是否真的能对社会发展产生实质性帮助。为了得到真实数据、解答自身疑惑,袁泉不断深入当地的物流集散中心及周边地区走访调查。在他的回忆中,低密度城市里的很多物流中心占地面积非常广阔,每天有数不清的货车在这里集散,自然会对空气污染、路面损耗、噪声、周边居民生活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不能系统理解物流产业的需求并对其进行规范或者引导,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不仅会在当下对城市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甚至会改变城市的形态。

  坚定了信念的袁泉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细致观察和系统总结中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货运和物流交通系统的问题不断涌现,袁泉的博士研究成果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素不相识的学者通过邮件与袁泉进行学术探讨,寻找着新的研究方向和问题的解决之道;部分政府组织和相关机构也关注并引用了他的部分研究,并将文章中的一些理论切实用于改造现实。如此种种,都让袁泉更加坚信:“我们在城市交通规划这个学科中做的一些科学研究,不仅是停留在纸面上,也确实能够用于实践,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实践笃行——殷殷报国情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世事怎样变迁,袁泉始终记得自己科研报国的理想。于是,结束自身求学生涯并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得到一年博士后工作的锻炼后,他于2019年年底返回国内,同年12月入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和城市交通研究院,并加入杨超教授领衔的同济大学数据驱动城市交通分析与优化课题组。

  在同济大学的工作对袁泉而言,算得上是全新的领域。对于交通工程的中文教学,他没有太多的一线实践经验;而对于交通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这一方向,面向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充满挑战。但他仍旧满怀信心与激情:“‘交叉’这种特性和状态一直伴随着我的整个求学和工作过程,过往的经历无一不证明了‘交叉’对科研的积极作用,它能碰撞出更多的可能。虽然刚开始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我其实很享受这种不同学科融合的奇妙感觉。”这种直面挑战、享受挑战的习惯养成一方面源于袁泉本身的性格特点及他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受到身边导师和前辈深远影响的缘故。

  一路走来,无论是本科时的各位任课老师还是后来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以及如今工作中遇到的各位前辈都对袁泉帮助良多。以影响他最深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为例,袁泉跟随他们求学时,两位导师均是70岁上下的年纪,已在科研岗位工作了近50年。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年轻人一样对科研的无限热情,其中博士生导师朱利亚诺教授甚至在60岁时向城市货运这一新领域进发。从这些人身上,袁泉看到的始终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两位导师和国内很多前辈学者身上的这种对学术热情的保持、对自身科研的坚持,以及到了花甲之年还能够去开辟新方向的勇气,都极大地鼓舞了我,是值得我们所有新一代学者学习的精神。”袁泉对于这种精神品质的学习和践行,正体现在他的科研中——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2021年,为支撑松江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独立节点性新城,实现产业结构高质量、多层次、可持续提升,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3支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了“松江枢纽物流港”专项研究成果,主要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松江区的区位优势,高密度、高强度地建设开发港口,以最小的土地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袁泉正是研究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介绍:“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特别强调了物流的双重价值,第一重价值是供应链的稳定,它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石,城市物流就是这样一个供应链最核心的组件之一;第二重价值在于物流本身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效益的产业,它本身就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产生大量的税收及其他的社会贡献,所以物流对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基于此,团队结合松江区发展现状、长三角和上海市各项上位规划指引,提出了建设‘面向高价值服务、智能技术驱动的综合性枢纽物流港’的战略目标。”与这一战略目标配套的发展方案还有“以区域一体化、多式联运、智能系统化及集约绿色转型为主要特征的空间布局方案”“基于容量、效率、韧性和低碳综合目标的集疏运体系完善方案”“面向智能化、柔性化、一体化和社会化的智慧物流体系实现方案”等。

  从当前正在推进的产业化行动中可以预见:在这套发展策略的指引及科研团队、政府和企业的技术支撑下,松江物流枢纽港将在不远的未来,为当地孵化出具有区域辐射能力、核心服务价值、先进商贸功能的特色物流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地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配套支撑,并力争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区域核心的物流枢纽典范。

  如今,除了上述研究,袁泉在与团队共同推进广州市城市级货运需求建模、上海市东方枢纽货运功能设计及福建省莆田市物流产业和货运体系规划等课题研究的同时,也积极与包括中远海运、顺丰集团及中交兴路在内的行业重点企业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在他看来,纵向与横向研究始终是相辅相成、一体两面的:“这是一个闭环的过程,也是我们科学研究必须经历的、把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统一在一起的必要形式之一。”面向未来,他依旧会在整个城市交通的范围内深耕城市货运与物流规划方向,在横向研究中发现问题、对接实践的同时在纵向研究方面提供理论支撑,探索事物发展规律、预测事物发展趋势,而后通过横向课题将成果搬下高阁,以公共政策更新和技术迭代解决现实发展问题。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7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