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深耕矿域显匠心 实干创新行如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08

  在矿产资源开发科研和教育的无垠沃土上,他既是为民服务、敢闯敢拼的拓荒牛,又是艰苦奋斗、埋首耕耘的老黄牛;既是敢于破冰、勇于创新的开垦牛,也是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的孺子牛。埋首耕耘20余载,他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牛”的精神内涵。

  

  

  ——记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仙平

   黄雪霜  王慧娟

  

  首创铅锌硫化矿高浓度浮选新工艺,成果花落8个省大型有色金属矿山,短短3年创利46.16亿元,描绘出一幅科技与民生共融的绚丽画卷。

  巧妙将伴生硫铁矿资源整体清洁利用相关技术润泽江西、安徽等省,奏响绿色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乐章。

  技术成果赋予铜陵铜冠黄狮涝金矿新生,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5年,解决140人的再就业难题,彰显科技为民谋福祉的深远意义。

  …………

  回望罗仙平20余载矿业生涯,一桩桩、一件件真正解决问题、惠及于民的实事多到可以罗列出满满数十页纸。作为一名常年攀登象牙塔的学者,他毅然投身于矿山企业前线,直面挑战,磨砺出坚定的意志与自信,并将宝贵的智慧与见解,无私传授于后学。

  罗仙平常言:“研究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人生路多舛,唯决心、洞察力、耐心与恒心能开路。”这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20多年矿业生涯的写照。他以“三牛精神”为魂,勤奋为基,创新为刃,师德治学为灯,赢得了行业赞誉和师生敬仰,奏响了一曲“深耕矿域显匠心,实干创新行如牛”的特色之歌。

 

行稳致远的拓荒牛

——智慧源于对实践的探索

  时光倒流至1996627日,江西理工大学校园里,刚拿到本科毕业证、学位证且确定可以留校读研的罗仙平送走最后一个同学之后,乘上了从赣州到德兴铜矿的班车,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加选矿科研活动,没想到就此与矿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德兴铜矿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第一大矿山”。当晚10点左右到达铜矿后,罗仙平匆匆吃过晚餐,顾不上休息就来到泗州选矿厂磨二车间,与值班老师简单地交接过后,从628日零点当班起,拉开了在企业现场科研实践的序幕!

  在随后的两个多月,罗仙平频繁地投身于倒班之中。在当时国内设备最先进、管理最规范的选矿厂里,他如同饥渴的“贪吃蛇”,每有闲暇,便四处巡转,搜集整理资料,与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打成一片。他细致分析每日生产数据,汲取着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罗仙平在基层的历练中,细心摸索,迅速融入角色。他将学术知识与实际需求巧妙结合,生成一套能够解决铜矿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当多数同龄人尚在探索方向时,他就已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巩固了他的知识体系,也赋予了他强大的自信与勇气。即便在返回高校深造期间,他每年仍坚持在德兴铜矿实践两至三个月,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矿山工作流程,为他日后在任何矿区自信地直面挑战、独立开展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在德兴铜矿的锻炼给了罗仙平在广阔的天地里展翅翱翔的本领和自信,那么在四川会理锌矿第一次独立开展科研则为他打响了科研人生的“第一炮”。

  四川会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小城,隐匿于群山的怀抱之中,虽地处偏远,却沉淀着历史的厚重。在长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会理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不屈不挠。四川会理锌矿选矿厂就坐落在这里。

  2005年初春,会理锌矿选矿厂工人在正常选别作业时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任凭工艺参数如何调整,锌精矿的锌含量始终徘徊在40%45%,铅精矿的铅品位亦仅30%40%。质检部化验原矿终于揭开谜底:供矿的E708采场竟蕴藏铜矿。消息不胫而走,员工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这个发现意味着单位能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燃起了大家对未来发展的无限希望。

  但如何在选别铅锌时将铜也选出来成为会理锌矿面临的棘手问题。为攻克这一难关,公司广邀研究单位开展含铜铅锌矿的可选性研究,江西理工大学也在其中。这次,作为独立的项目负责人,罗仙平不辞辛苦驻扎在会理锌矿选矿厂。通过摸索探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提出的按铜—铅—锌顺序浮选方案脱颖而出,以创新理念和卓越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了会理锌矿的青睐。值得一提的是,在会理锌矿工作的几年时间里,罗仙平不仅解决了含铜铅锌矿选矿的问题,还针对选矿厂长期面临的低分选效率、高成本、高能耗等技术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了生产工艺的高效与环保,赢得了用户的赞誉。他引领的低碱条件下铜铅锌优先浮选分离技术一直沿用至今,成果先后获得2003200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殊荣。

  笃行不怠耕深域,一朝成名天下知。自此,罗仙平在行业里打响了名声,奠定了自己在领域里的学术地位,找上门来“求医问药”的矿厂络绎不绝。本着为企业排忧解难,提升国家战略关键资源高效开发水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罗仙平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由此开启了他越走越宽的资源开发人生之路,成为创新发展、敢为人先的拓荒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年后回望人生初起时,罗仙平仍感念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经历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更是天赐的宝贵机遇和财富,仿佛一束持续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他的征途。在矿山企业现场,他亲历了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与融合,见证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磅礴之力。每一次挑战、思考与尝试,都似砂石在磨砺他的意志,使他坚信:真正的智慧,源自对实践的深刻洞察与不懈追求。这是他人生航程中最关键的一课。

  “结合工程实践,敏锐发现问题,不仅是实验室探索之关键,更是理论转化为实践、技术发挥实效之智慧。深入实际,洞察问题本质,方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实现科技价值的最大化。”一路提炼,一路总结,换来了深刻的洞见和坚实的步伐,罗仙平的“拓荒”之路,实现了知行合一,行稳致远。

 

责任为先的老黄牛

——耕耘不辍砥砺前行

  “人生如河,航途各异。有的顺风顺水,有的却如逆水行舟。”回忆走过的路,罗仙平笑称自己挺幸运的,“人生里好像没遇上过什么太大的困难,因为把它给走顺了。”看似是命运的垂青,只有他身边的人知道,人生哪有永远的一帆风顺,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遇事以责任为先,能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迅速抓住关键点,周全冷静、坚韧果断,这些品质在罗仙平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难忘20012月在会理锌矿做铅锌高效浮选分离工业实验时,第一个班次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那天早上8点,实验流程还未理顺,现场管理也很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罗仙平冷静地观察了近2小时的生产现场,果断地判断出,铅锌浮选分离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硫化锌矿物抑制剂的添加,流程不顺是因为添加硫化锌矿物抑制剂的位置不合理,抑制作用效果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在铅的精选环节。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了果断的决策:将硫化锌矿物抑制剂加药管移到最后一次精选作业槽内。这样一来,整个生产流程就顺畅了,实验很快取得了成功。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咬牙坚持的人才能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凭借早期经验积淀,罗仙平在浮选分离研究上愈发得心应手。14年磨一剑,他率团队研发出铅锌硫化矿高浓度分速浮选新技术,开创节能与清洁选矿新技术体系,成效卓著。在此期间,他主导了内蒙古东升庙铅锌矿、内蒙古获各琦铜矿、青海锡铁山铅锌矿选厂的技术升级改造,西藏玉龙铜业扩建工程的工艺论证,以及8家大型选矿厂废水处理站的方案设计。至2017年,各技术改造项目均圆满投产,经济环保效益显著。特别是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新选厂采用新技术后,铅锌金银选矿回收率分别提高了22510个百分点,硫铁矿物实现综合回收,技术经济指标领先国内外同行业。

  铅锌硫化矿高浓度分速浮选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南京铅锌银矿、青海锡铁山铅锌矿等8个省(市、自治区)大型有色金属矿山大规模应用,近3年累计新增利润46.16亿元、新增税收8.4亿元。成果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江西省2017,青海省2019)、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等。

  其中,罗仙平对内蒙古获各琦铜矿选厂的技术升级改造印象深刻。这个矿厂坐落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铜矿资源丰富。因为历史原因,矿选矿厂建得像叠罗汉一样,层层叠叠,不仅设备老旧,产能受限,加之矿石成分复杂,导致铜硫分离困难。该矿选矿厂的技术与装备落后,无法满足现代矿业的需求,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都极低。

  升级改造迫在眉睫,重任落于罗仙平肩上。改造的道路并不平坦,摆在他面前的限制和困难很多,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一个老旧的组织管理经营体系中植入新的体系。为了说服员工们接受改造,罗仙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订详细的方案和科学的论证报告,理清思路,向矿厂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反复讲解:方案该如何实施,哪一阶段包含什么步骤;需要引进什么设备;当中可能会面临怎样的问题,该如何一步一步去解决……把所有的参数用科学的道理来讲清楚,因此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改造时他亲自把关每一个环节,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最终,罗仙平带领获各琦铜矿选厂成功实现了技术改造升级换代。

  伴随着困难的解决,罗仙平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矿厂的信任,技改升级的任务接踵而至,西部矿业几乎所有矿厂的技改升级,他都参与其中,为矿区的改革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将研究搬下高阁,真正惠及民生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自始至终,罗仙平心里都装着一个“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再苦再累,他都像老黄牛一样,“沉下心、俯下身、干出实绩”。他凭借卓越的成果收获了众多的鲜花和掌声,先后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但相比奖励荣誉,最让他感到高兴的还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惠及于民,得到大众的认可。

  安徽铜陵黄狮涝金矿的废弃尾矿库中,一堆看似无用的含金尾矿,却在罗仙平的巧手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他带领团队创新性开发出一种独特的整体综合利用技术,通过浮选获得含金约.4g.t-1、含硫大于42%的硫精矿,硫回收率不低于85%;选硫尾矿浓缩过滤脱水后作为水泥厂的铁校正原料直接出售;对选硫得到的硫精矿制酸后烧渣中的总硫含量低于0.8%;硫酸烧渣(含金约.6g.t-1)送全泥炭浆氰化提金,金的直收率高于80%,提金尾矿经浓缩过滤脱水后成为铁精矿。这些尾矿再选回收,不仅解决了氰化尾矿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变废为宝,整体回收了硫金铁资源,带来可观的利润。2006年,新技术在铜陵铜冠黄狮涝金矿有限责任公司转化,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5年,每年约为公司新增产值8000万元,新增利润3000万元,同时解决了140人的再就业难题。仿佛一股春风吹拂而过,矿山的生命力得到了延续。

  凭借相关成果产生的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2013年,罗仙平获得了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这不仅是对他技术的认可,更是对他多年坚持将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于民、回馈百姓的肯定和褒奖。

  “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言犹在耳,国家在资源领域里的战略方向、企业和百姓的迫切需求谨记在心,“将它们作为激励自己奋发的动力源泉,时刻准备着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这是罗仙平的心声。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这头“老黄牛”耕耘不辍,砥砺前行。

 

创新为匙的开垦牛

——把新风带到青藏高原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罗仙平的事业慢慢步入正轨,他也变得越来越忙碌,除了日常的科研、教学,还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先后成为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和工程研究院院长,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扎根赣州,在正撸起袖子准备加油干的时刻,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人生将会与遥远的青藏高原、美丽的青海联系上。

  西部是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的重要产地,但随着对资源开发过程环境安全的日益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面临着新的挑战。2015年初春,受学校党委指派,罗仙平从经济发达的学术象牙塔投身高原高寒的西部荒漠区,任职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西部矿业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摆在他面前的任务和难题,是如何帮助一家曾经战功赫赫,如今却面临生存困局的传统资源型领军企业实现转型突破。

  “长路延伸在梦中的天堂,你的梦,我的梦,在这世界屋脊展开了翅膀……”罗仙平在去青藏之前,几乎跑遍了国内的30多个省市自治区,唯独青海、海南这两个省少有光顾。或许是冥冥中注定,他要用一长段的时间来“偿还”。面对组织的安排,他不讲困难、不提条件、挺身而出,带着学校与西部矿业集团友谊桥梁的重任,游学已久想要另辟蹊径的渴望,以及想做一番事业的梦想,踏上了春雪尚未消融的青藏高原,开始了他在资源开发之路上的又一程“开垦”之旅。

  发挥能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迅速抓住关键点的长处,罗仙平上任没多久,就开启了他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的破冰之路,技术创新首当其冲。

  青海,这颗镶嵌在西北高原的璀璨明珠,是全球闻名的盐湖聚集地。在这里,盐湖星罗棋布,宛如一颗颗闪耀的宝石散落在广袤的高原之上。其中,柴达木盆地的盐类沉积储量居世界之冠,此外,还分布有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以及锂资源量最大的盐湖——东台吉乃尔盐湖等。柴达木盆地利用盐湖资源生产钾肥已有40余年,早先盐湖生产钾肥时对资源综合利用不够,提钾的同时大量含有MgCl2的老卤被外排,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给盐湖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罗仙平到青海后,带领团队在盐湖镁锂资源协同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以盐湖提钾后的尾盐水氯镁石为主要原料,他带领团队坚持科技创新,突破工艺瓶颈,巧妙地将矿物颗粒相互作用规律融入氢氧化镁的聚集成核与晶核生长控制体系中,打通了氨-石灰联合法制备高纯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他们攻关克难,先后开发了高纯氢氧化镁旋流动态煅烧制备高纯氧化镁、高纯氧化镁制备高纯电熔镁砂与高纯烧结镁砂等创新技术,使得提钾后的水氯镁石可以用来制备镁系阻燃材料、高纯电熔镁砂与烧结镁砂等功能材料。

  昔日危害一方的水氯镁石摇身一变,成了可以生产高端阻燃剂与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镁害”变为“镁宝”,有效降低了环境承载压力,为青海省盐湖镁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随着锂这一新兴战略能源金属的崛起,盐湖提锂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青海盐湖镁锂比高,提锂必须考虑镁钙钠盐的去除问题。针对提锂难题,罗仙平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盐湖卤水浓缩除杂工艺、吸附除硼、镁(钙)-蒸发析钠工艺等,利用高镁锂比盐湖卤水资源直接制取电池级碳酸锂取得成功,开创了国内从盐湖资源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先河。成果在青海锂业公司产业化,获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一等奖。

  科技创新,是攻坚克难的底气所在,也是激发企业活力的坚实保障。到西部矿业后,罗仙平坚持带领团队把改革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高效生产相结合,有效激发了西部矿业的发展新动能。

  牵头整合公司科技资源,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构建具有西部矿业特色、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能力建设与资质建设;推进集团公司高层次创新人才储备工作;对公司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科技奖励……伴随着罗仙平一个又一个创新举措的推动,西部矿业创新的大网徐徐张开,转型之路也是越走越顺畅。

  ——大刀阔斧推动有色金属矿山企业选矿生产管理与技术创新。罗仙平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引领集团各生产单位技术改造升级,力促各矿选厂升级改造。实施“机械化换人、规模化与自动化减员”策略,将锡铁山员工从900人减至200人,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经济效益。

  ——坚持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创新工作。以罗仙平带领团队推动青海铜业10万吨阴极铜项目的顺利投产为例,这是西部矿业集团转型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成果开创了青海铜冶炼的先河,实现了青藏高原现代化铜冶炼企业从无到有的突破,标志着青海有色金属冶炼产业结构和发展迈上了新高度。

  …………

  “创新不只有技术创新,也有管理创新,包含体制创新、人才创新等。创新是发展之恒动力,适应时代之钥,自我超越之梯。”回顾在青海的点点滴滴,罗仙平感慨科技创新是帮他和西部矿业开启梦想之门的钥匙。手持科技创新宝剑,罗仙平在西部矿业的广阔舞台上引领了一场技术革新的浪潮,不仅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带领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把这股用创新理念带动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的新风吹到了青藏高原,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培育下一片繁荣发展的绿洲。

  众人看到的是如累累硕果的成绩,只有罗仙平身边的人才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努力。在青藏高原工作的1650天里,他克服了严重的高反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工作接近16个小时,被同事们称为在公司“被偶遇率”最高的人。忘我的工作让他忽略了身体的健康,但正是这样的奉献精神,让创新的花朵在西部的高原上竞相绽放。

 

用心点灯的孺子牛

——赣江边造就金属的风骨

  “八角塘映日荷花别样红,赣江水源头万涓泛波浪……让我们造就金属的风骨……”江西理工大学悠扬的旋律时常回响在罗仙平的耳畔,从求知求学的学子到如今成为这所学校的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除了中间有几年受学校之托到西部矿业任职,他都把自己的爱和智慧洒在这片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的沃土之上,收获了满园芬芳。

  自19997月硕士毕业留校,罗仙平便一直坚守在本科教学的第一线,以满腔热情和深厚情感,为学生精心雕琢每一堂课,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罗”式课堂。他采用创新性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领略知识的无限魅力和学习的乐趣,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罗仙平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多次牵头修改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更新。在他的努力下,学校与宝钢集团、铜陵有色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确保学生从专业认识实习到生产实习再到毕业实习的每一个环节都扎实有效。他还开放科研平台,点亮了学生探索科学的道路。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直接参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前期研究和工程实践训练,使学生的毕业论文100%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从而接受了系统的工程训练。

  罗仙平还更新出版了包括《化学选矿》《二次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在内的8部专业教材和讲义,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同时,他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了《矿石学》《矿石可选性研究》等多媒体课件。其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教学成果奖。

  进入2010年后,面对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罗仙平再次牵头修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他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国际化。利用在加拿大访学的机会,他引进了国际知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并成功完成了专业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罗仙平虽身居“庙堂”却不曾忘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作为导师,他始终认为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对他们的培养要更加注重增强其科研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人手”变成“人才”。在他的引领和熏陶下,团队氛围浓郁,大家既相“爱”又相“竞”。

  在罗仙平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如同种子在沃土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实践中也大放异彩。他们的学位论文屡获省校级优秀荣誉,多人次荣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学术实力和综合素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那些曾受他指导的学生已经遍布国内外重点研究机构和企业,成为科研骨干和领军人物,承担着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企业技术创新的重任。

  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人更应如此。成为一名园丁以来,罗仙平始终坚守初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学生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问题都要考虑和解决。从2004年起,他和家人就开始资助贫困大学生,已陆续对47名贫困学生给予了共计45万元的资助。2011年,担任学院院长后,他将自己获得的宝钢教育奖金设立“院长基金”,用于资助学院贫困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他的事迹在校园内外广为流传,感动着无数人。如今,这份爱心仍在继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资助困难学生的队伍中来。这份温暖的力量正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为更多困难学子铺平前行的道路。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个人的力量总是很小,如何团聚起更多人,组建起同心共进的团队,构建好完善的教育体系,搭建好能够帮助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是走上管理岗位后罗仙平一直思索的问题,并为此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非常重视人才和团队培养,建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中有多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青年井冈学者等。江西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作为江西省的高水平学科与江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丰富的国家级及省级科研平台。在这些坚实的平台基础之上,罗仙平与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才俊,共同构筑了一支特色创新团队。这支团队在复杂多金属硫化矿的高精度浮选分离、硫铁矿资源的整体清洁利用、盐湖镁锂资源的平衡利用等领域独树一帜,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此外,他还积极调整优化矿物加工工程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大力推动实施“攀登教育”计划等,通过营造浓厚的“矿业文化”氛围,积极推动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与江西铜业集团等企业建立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作为学科带头人助力江西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及矿业工程博士点,推动学校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等等。

  虽然江西理工大学地处内陆城市赣州,但融入这座城市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契机中,罗仙平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放眼世界,致力于推动学校“执世界之手,共同进步”。在他们的推动下,学校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选派青年教师、研究生到国外进修及学术交流等。团队还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展现出拥抱国际化学术环境的决心和勇气。

  “教育的力量是强大的,但只有它汇聚成一股洪流时,才能奔涌向前,冲破重重阻碍,滋润万千心灵。”一边牢记使命埋首耕耘,服务于毕生所爱的矿业,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一边竭尽全力孕育桃李,培养接续力量。砥砺前行,方显矿石坚硬;深耕细作,才见桃李芬芳。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繁荣、社会发展的洪流中,是罗仙平所追求的“最崇高使命”!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