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孔子博物馆:让儒家文化“活”起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23

立体的建筑,立体的故事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凝结历史记忆,铭记辉煌历程。想了解一座城市,就去逛它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中“顺流而下”,从古到今,在一件件器物中遥想当年的盛景,感受历史并未褪去的温度。

  曲阜曾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都,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千年的历史浸染中,这座城市早已被深深地打上了孔子烙印,孔子也成为它的象征与代名词。

  作为建筑和规划大师,吴良镛先生一直坚信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是致用之学,科学和艺术在建筑上应是统一的,建筑既需要科学的拓展,也需要艺术的创造。40多年前,他针对曲阜的城市特点和历史底蕴,提出了“十字花瓣”城市模式的设想。40多年后,一座基于儒家美学思想,建筑与人、自然和谐共处的孔子博物馆作为“新三孔”之一,在曲阜新城的“十字花瓣”中央建成,与世界文化遗产“老三孔”(孔庙、孔林、孔府)遥相呼应。

  孔子博物馆历时5年建成,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从这里开始,人们将走进2500多年前那个动荡的社会,了解这位对中国影响至深至远的传奇人物的一生。

  作为孔子博物馆建筑规划的主持人,吴良镛先生的建筑设计作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想象力,表达出用建筑营造历史语境的深厚功力,以及在天地之间用建筑与古圣贤对话的文化魄力,是中国当代建筑中的大雅之声。

  吴良镛担纲的建筑设计恢宏大气而简洁,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优秀的建筑设计和高大的空间,为展陈设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担任孔子博物馆整体展陈设计的,是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张烈副教授。在策划和设计过程中, 张烈始终希望孔子博物馆是与众不同的,不同于目前常见的博物馆的形态,为博物馆和展示行业带来更多的讨论与思考。他希望孔子博物馆是吸引人的,不论年龄层次、知识背景,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都能够看到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些知识和事物,他还希望孔子博物馆最终能够呈现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我们希望呈现孔子这位文化巨人智慧的高度和深度,努力赋予其应有的一种感受和面貌”。

  和大部分博物馆不同的是,在张烈和团队的整体展陈设计之初,孔子博物馆最重要的是要展示出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以及对当代人的启示,相对来说表达了一个偏抽象的观念。经过反复论证,“景仰、对话、洗礼”的六字展陈设计理念被确定下来。这为设计和实施增加了难度,但也增添了意义。为传达这种精神的力量,设计团队特别注重以故事来讲精神,以借物咏志的故事体验和隐喻的手法,让观众从景仰、对话到洗礼。

  在实践的过程中,张烈和团队不断提升自己、完善想法,将学术上的思考和最终的实践结合到一起,去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能够以不同的视角重新看待设计问题,我们的思路和视野可能会更加开阔。从设计的角度来讲,色彩、材质、空间造型和氛围营造等呈现协调的美的方式,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说是不够的。博物馆的重点还是要讲故事,所以我们与建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互动。此后,我们思考如何用观众喜爱的形式和话语,把一些专业术语、考古发现等转化为更易于理解的叙事体系。同时,我们努力提升传播效率,形成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的展示设计。”

  “我觉得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是亲切的、温暖的、有故事的,同时也应该是引人入胜的。就像戏剧舞台一样,它能够吸引观众来投入展览空间,投入我们的故事所营造的氛围中去。”张烈和他的团队希望为观众呈现立体的孔子和精彩的儒家文化故事。


科技赋能文化


  孔子博物馆的建成运行,让很多“藏在”档案馆中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让尘封于库房已久的70万件孔府珍品变得可观、可感、可体验,让学术研究更接地气,让丰厚的文化资源活起来,通过声、光、电技术的应用,立体化、动态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孔子博物馆的装饰和陈设极具中式美感,偏厚重的暖色调给人以庄重肃穆感,行走间能闻到木头特有的香气。馆内展陈由“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六大部分构成。上行空间展线,是展示孔子文化的主展线;下行空间展线,展示的是孔府家传文物及孔府历史,为副展线。整体的展陈以孔子文化为核心,以文物为基本载体,以高科技为手段,以服务大众为目标,突出互动体验与感悟。

  踏入体现博物馆整体气质的第一个展厅“序厅·大哉孔子”,星空穹顶、孔子和山的形象,通过声、光、影的多媒体方式呈现在乳白色的环幕书墙上;顶棚设计了可发光和多媒体星空两种视觉效果,通过多种艺术方式和高科技把序厅塑造成一个庄重、肃穆、纯净的空间。

  “从艺术的角度,我们进行了一个转换,用很多亚克力的书模,并通过背后的光效配合,摆出了高山起伏中树立孔子像的造型,呈现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张烈解释道,“在这个空间,我们把人的视线往上引,仰头去看孔子像的轮廓,实际上也给人一种景仰的感觉。”

  序厅外32米高的“圆筒书墙”也是设计的一大亮点。书墙从一楼直通向顶楼,阳光从顶楼的开放式穹顶直泻而下。张烈说,这面大规模的真实木质书墙,要克服书架本身和书籍的双重重量,在技术难度上是一大考验。而书架的厚重、文化的厚度,在进馆之初,便让人感受到来自深邃博大的中华文化之光的沐浴。

  孔子圣迹图大型互动厅和孔子的智慧单元,较为集中体现了“对话”理念。“‘对话圣迹图’中,我们设计了孔子圣迹图数字化长卷,观众可通过和孔子对话,聆听孔子故事和智慧,并产生亲切感。”张烈说,“博物馆是一个真实的空间,有真实的物品和真实的存在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去阐释和衍生出更多有意思的信息,尽量把真实和虚拟的表达结合在一起。”

  2000多年来,儒家文化留下了近70万件文物。俗谚有云:“孔夫子搬家——尽是书。”展览馆内的孔府文物中,数量最多的当数9000多卷、20多万件孔府档案。现存孔府档案包括明代、清代、民国3部分,跨越1534年至1948年间414年的历史。除记录孔氏宗族事务外,还记载了历代帝王登基、庆典、科举等皇室大事和国家政事。除此之外,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都在馆内一一呈现。

  “一个好的博物馆,是一种跨界合作的成果,这非常重要。”张烈介绍道,孔子博物馆中凝结了很多清华美院老师的参与和艺术创作。雕塑系李鹤的浮雕《轴心时代》、绘画系莫芷的绘画作品《在齐闻韶》、信息艺术设计系王之纲的多媒体艺术作品《大哉孔子》和雕塑系王洪亮的雕塑《孔子见老子》、浮雕《稷下学宫》等,都为博物馆增色。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植根于中华大地,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对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311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曲阜视察时,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最近,孔子博物馆组建了“箫韶乐团”,主要围绕《诗经》,利用出土文物研制出来的各种传统乐器为游客进行演奏。此外,孔子博物馆还专门成立了礼乐传习所,旨在研究、传播礼乐知识,将传承数千年的礼乐文化推广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同时,孔子博物馆也通过举办论坛、讲座、培训、快闪演出、互动体验等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礼乐文化风尚,打造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文化IP,以及永不落幕的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舞台。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9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