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声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0

王赤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

  当前我国空间科学的原创成果开始呈现出多点突破的态势。“悟空”号开展暗物质粒子探测、“墨子”号首次开展空间尺度的量子科学实验,“慧眼”是我国首个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羲和”“夸父”竞相逐日;“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我国火星探测的序幕;中国空间站建成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通过这些任务的实施,极大推动了我国科学家在暗物质粒子探测、量子力学检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太阳“一磁两暴”观测、高能时域天文观测、月球形成与演化、火星环境与地质构造、空间环境下的物质运动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和成果,深化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标志着我国正在走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的中央。

  然而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我国空间科学卫星数量较少,产出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还不够多,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迎头赶上,在取得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努力实现规划制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也就是在2027年我国空间科学将进入第一方阵,2035年重点方向跻身国际前列,2050年在重要领域国际领先,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

  

朱俊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

  空间科学就是对人类认知极限的一种延伸。对这种未知元素的探索,肯定会带动各种探测手段的进步,比如对传感器、精密的光学仪器、高性能的探测器的带动作用能极大促进技术的进步。通过这些技术进步,为整个航天探测活动培育新技术,这也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助推生产力发展。那么,如何把这些成果用好,促进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第一,跨学科大联合。对这些已经拿到的成果进行深度挖掘,找到更多成果,这需要大家通力合作。

  第二,需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一起合作,真正推动这些成果的应用转化,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找到它们的落脚点。

  第三,需要政策支持及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共同形成合力,推动资本市场关注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要关注宣传、成果推广,整个空间科学的深度、难度还很大,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了解这些成果、认识这些成果,这样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

  第五,还要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良好的成果转移转化环境。

  总体来说,成果的推广应用肯定依赖企业、政府、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通力合作,来共同推动这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利用。

  

舒德干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北大学教授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像地球这样“好运气”的星球少之又少:她连续40亿年维持“恰到好处”的液态水圈和含氧大气圈,并最终进化出人类。在漫长历史中,人类一直在努力探寻自己的源头,产生了很多神话与传说。

  19世纪中晚期,达尔文的进化论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在之后的150多年时间里,学术界依据进化论继续追踪人类的由来。其中,狭义上人类祖先由猿到人的完整化石序列已经在非洲和亚洲初步确定并被认可。再之前呢?人类祖先的祖先是什么样子的?作为古生物学家,我们希望根据化石的“蛛丝马迹”,继续向前探源。

  古生物研究是大海捞针式的研究,可能几十年才会遇到一块好标本。无疑,偶然背后存在必然,好运气常常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当前,中国古生物研究处于国际第一方阵,这得益于我们拥有澄江动物群、热河生物群、蓝田生物群、瓮安生物群及三峡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志留纪脊椎动物群等多个得天独厚的化石库,同时更因为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古生物学研究人才队伍。古生物学是关于生命历史的科学,与历史学性质相似。我们学习历史,因为它有助于人类获取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的经验;同样,我们应该学习和了解古生物学,因为它能帮助人类在与大自然协同演化中不断取得发展。

  

陆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精神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可能还有差距,但在某些领域,我们旗鼓相当,处于“并跑”的状态;甚至在一些方面我们更有优势,处于“领跑”的状态。尤其是中国一线城市临床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居世界前列。不过,整体上我们还要努力追赶。

  第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精神科医生的数量不足,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二,在精神疾病的科研方面,需要为各个省级大学配备高水平的实验室,用于提高整体科研水平。第三,进行全民健康素养教育,尤其是在农村或偏远地区,消除对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同时能够科学看待疾病和暂时性的健康问题,比如什么情况是疾病,什么情况不是病,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患病了应该怎么配合医生治疗等。

  从过去到现在,中国的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项目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赞赏。比如,重性精神病项目中有约700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这些人需要登记、照护、管理和治疗,这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做不到,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政府有关部门意识到精神卫生领域的重要性,在这个领域投入很多,比如国家启动的中国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是世界上最大的脑研究计划。国家投入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研究抑郁症、自闭症和痴呆等对全人类都有重大影响的疾病,每一次进步和突破,对中国以至全世界的脑疾病防治都是非常重要的。

  (资料来源于科学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1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