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0
——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纪实
2010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正式定名为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新余高新区”)。自此,新余高新区便开始形成以光伏新能源、新材料、金属压延、机械电子、纺织服饰、医药食品六大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态势,尤其以光伏产业极具代表性,发展较为迅猛。新余高新区陆续规划了7万亩的光伏产业用地,包括硅材料产业基地、硅片产业基地、电池-组件-系统-应用产品与辅助材料产业基地,以及光伏产业教育科研培训基地四大功能区。
近年来,新余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建设,坚持人才引领驱动,通过多项举措全方位聚集、引进、培养、用好人才。
优化政策环境,强化载体建设
在政策层面,新余高新区先后出台了《新余高新区支持新余市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十条》《新余高新区鼓励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同时,园区上下用心用情为各类科技人才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人才服务专窗,为人才落户、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让各类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科技人才结构、现状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在人才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升科技人才服务效能。此外,园区内还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周、人才研修、“最美高新人才”评选等活动,增强科技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
在结构建设层面,新余高新区则着力培育创新型主体,建立了科技型企业“雁阵梯队”培育路径。截至2023年,全区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3家,其中4家企业获批省科技领军及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同时,高新区积极巩固提升“研发飞地”的引才成果,鼓励企业采取柔性引才、科技副总、揭榜挂帅等方式集聚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并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眼下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众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平台开放共享,为企业筑巢引凤,助推科技人才驻足、成长。新余高新区狠抓科技人才项目,以科技人才项目促进人才发展,带动科技人才成长,鼓励全区各类创新主体申报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和人才项目。2023年,新余高新区内两位海外人才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实现江西省新余市海外人才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零的突破。
狠抓科研攻关,敦促“智造”发展
目前,新余高新区已经明确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强化政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的发展主旨,且进一步采取了与市人民政府、赣锋锂业集团及中国有研就“新一代电池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区管委会、赣锋锂业与中南大学三方共建锂电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行动。同时,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高新区正在与新余市人民政府、新余学院等单位合作筹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一系列行为已经看到了结果:仅2023年一年,高新区内便已有多项科技研发成果荣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并投入实际生产。
2024年8月6日,位于新余高新区内的无取向硅钢生产车间里,只见一条长达200余米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数字大屏实时显示设备运行、能耗监测等重要信息。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数字化提升改造,企业设备联网率达100%,车间自动化率超过95%,生产周期缩短22.5%,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此外,园区负责人还表示,今年以来,新余高新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倾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地。目前,辖内已有27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了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普查,将分批注入智能传感设备、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应用技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为保证企业制造向“智造”转型,新余高新区甚至自筹1500万元资金,对符合数字化发展水平的企业给予奖励。截至目前已推出总规模达10亿元的“数转贷”担保产品,针对数字化转型企业购置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贷款项目,给予担保费减免,进一步减轻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此外,新余高新区精心筛选24家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安排园区干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全力冲刺省级“数字领航”“小灯塔”企业,以及“数智工厂”标杆,推动地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协同发力布局,盘活土地存量
新余高新区内,多家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人员穿梭,装料机来往奔忙;而厂房外,也并不是“一片寂静”——新的生产车间陆续完成了基础工程建设,数栋办公大楼也已拔地而起。
随着经济发展,新余高新区工业用地已越来越紧张,成为制约高新区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但与此同时,因历史和其他原因,高新区周边还有大量土地处于闲置低效状态,于是,如何破解土地瓶颈,促进经济发展,成为高新区亟待解决的一项紧迫任务。
所幸近年来,新余高新区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先后引进江西九达科技、新余全汇贸易等10家企业入驻,使沉寂多年的土地如今已变得热闹起来。同时,高新区以新余市工业园区土地盘活存量求增量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不断加大园区企业闲置、低效用地处置改革力度,成立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处置工作机制,出台《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处置工作方案》,按照“全面清理、分类实施、依法处置”原则,摸清每宗闲置低效土地使用现状、有无抵押等基本情况,集中清理处置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四类”土地,明确协商收回、分割转让、终止合同等14种处置措施,并采取“一企一议”“一地一策”方式建立处置工作台账,真正让低效闲置土地“活”起来,实现向“存量”要“增量”、化“负担”为“财富”。截至目前,全区已摸排存量工业低效闲置土地7400余亩,已处置2300余亩,处置率约32%。
在处置低效闲置土地工作中,新余高新区创新推出了“成本+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价格协议收回措施,并探索司法拍卖、破产清算等处置盘活模式。对于长期停产而又发展无望、厂房可再利用的企业,推行“成本+银行同期基准利率”价格协议收回模式,实现企业利益和盘活土地、闲置厂房“双赢”。通过“中介评估、协商谈判”方式,帮助原企业收回部分投资成本,减少盘活处置中的经济矛盾。同时,新进驻企业可利用原厂房直接装修、安装设备,缩短新项目审批、建设、投产时间,实现“拿地即开工、进厂即投产”。针对园区“僵尸企业”、破产重整企业,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制,组织企业、银行、法院、税务、不动产登记等单位,摸清企业资产结构、土地利用状况、债权债务关系、税费欠缴等情况。通过法院裁定等司法程序,厘清企业债权债务关系,打通查封、抵押等难点堵点,解决企业权属争议和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土地“净地出让”,让新进驻企业无过户、欠费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