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14
——记东北电力大学教授张儒峰
杨 洁 卫婷婷
电力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曾经的燃油汽车到如今逐渐增多的电动汽车,再到清洁能源供暖的兴起,电力行业的发展不仅见证了技术的飞跃,也预示着未来能源利用的新方向。
东北电力大学教授、电力工程系副主任张儒峰,便是这蓬勃发展的行业中的一位深耕者。多年的不懈努力与持续探索,推动着他在电力领域不断突破自我,稳健前行。这份坚持与付出,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
少年梦想启航,勤勉铺就成功路
张儒峰自小便展现出对学习的热爱,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向往。学生时代,他乐于为同学答疑解惑,梳理知识脉络,分享解题策略,这份热情与责任感让他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梦想。在填报志愿时,尽管对科研尚未有深刻认知,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对成为老师的憧憬,促使他选择了当前的专业道路。
2016年,张儒峰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获得了留校任教的宝贵机会,自此开启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双重生活模式。他深知,作为青年教师,应勇于担当,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他不仅在讲台上挥洒汗水,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还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包括党支部的活动,力求全面发展。在教学的初期阶段,张儒峰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教学准备上,力求将每一堂课都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他精心备课,反复研究教学内容,力求在课堂上做到全程脱稿,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他不仅顺利通过了“教学关”,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在科研方面,张儒峰同样展现出了高度的自律和勤奋。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包括晚上、周末和假期,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通过不懈努力,他逐渐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学校的科研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回顾这段充实而忙碌的时光,张儒峰深感收获满满。他相信,只要保持这份热情和努力,未来的道路上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在谈及导师李国庆教授时,张儒峰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李老师对我的影响深远且重大,他不仅在学术科研上是我的引路人,更在职业生涯中给予了我宝贵的指导与鼓励。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认识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关系,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教学与科研道路上并进的决心。总之,李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他的教诲将伴随我整个职业生涯,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科研笃行不辍,创新之路硕果满枝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肩需挑着教学,另一肩也要担着科研。张儒峰及其团队当前的研究重心深刻聚焦于综合能源系统、电力系统运行优化及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纳三大领域,这些领域紧密交织,核心均指向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鉴于吉林省作为清洁能源大省的显著地位,尤其是风电资源的丰富性,团队深刻认识到新能源消纳问题的严峻性与紧迫性。同时,响应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及国家电网向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转型的战略目标,团队致力于从综合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的视角,探索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新途径。
近年来,团队在科研探索上采取了多维度、深层次的策略,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的研究上。
首先是综合能源系统下的多能耦合消纳。团队创新性地提出通过多能互补、耦合转换的方式,将多余电力转化为天然气或热能,以拓宽新能源的消纳渠道,减少能源浪费。此举不仅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还促进了能源结构的清洁低碳转型,如利用风电供热减少火电依赖。
其次是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方面的研究。鉴于新型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如分布式光伏)的广泛接入,团队聚焦于输配电网的协同运行控制策略,旨在通过优化调度,提升系统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这一研究方向紧抓新型电力系统特征,为分布式电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除此之外,张儒峰团队还开展了负荷侧灵活调节潜力挖掘,深入探索高耗能工业企业的负荷调节潜力。通过引导这些企业根据风电发电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实现供需两侧的良性互动,从而显著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效率与稳定性。
此外,张儒峰团队在横向项目合作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与多个省、市电力公司等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这些项目围绕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新能源高效消纳两大核心目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研究与实践,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深耕于综合能源系统与新型输配电网的前沿领域,近年来张儒峰团队致力于通过精细化分析与建模,探索这一复杂系统的奥秘。他们的研究聚焦于如何通过多能协同与耦合策略,以及创新的输配协同机制,为新型电力系统乃至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调度与控制构建全新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方法。这一系列探索不仅深刻洞察了能源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与交互规律,更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提升,为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过去的几年里,张儒峰的研究成果丰硕,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60余篇高质量论文,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他在相关领域深厚的学术造诣,也赢得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与广泛引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成功获批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过往研究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他未来继续在相关领域深耕细作、勇攀高峰的强大动力。展望未来,他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化对综合能源系统及其运行调度的研究,力求在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突破,为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忆往昔感恩,启新程逐梦未来
对张儒峰而言,如今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与收获,无不深深植根于东北电力大学的沃土之中。在这里,他不仅系统地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在学术的殿堂里锤炼出了卓越的科研能力与深厚的科学素养。东北电力大学不仅为他铺设了知识的阶梯,还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以及强有力的支持体系。母校给予他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不断前行、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没有学校的话,就没有我现在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所以我对学校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我希望能够立足我们学校,立足吉林省或者说东北地区,为地区或者学校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在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蓝图中,张儒峰也致力于在多个维度实现自我与学术的双重飞跃。首先,在教学领域,他会矢志不渝地深化课程改革与创新,力求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上均有所建树。这不仅仅意味着要精进授课技艺,使课堂生动有趣,更在于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使之紧密跟随学科前沿动态。他将致力于构建一套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形式新颖的课程体系,并精心打磨教学材料,确保每一堂课都能成为学生启迪思维、探索未知的钥匙。同时,他将积极推动这些课程向精品课程迈进,为学生打造更高质量的学习平台。
在科研方面,张儒峰怀揣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致力于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面临的紧迫而复杂的挑战。他期望能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能源电力转型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吉林省电网的独特性为我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舞台,我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深入探索,力求在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