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崔晓兰:推进中药现代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06

本刊记者  黄 健 

    
       崔晓兰,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重点学科和三级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评审专家、中药保健品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阅专家、国家科技成果奖和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及多个省级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全国青年科技工作者联合会会员。《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中药杂志》和《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特约编委等多项社会职务。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抗击“SARS”先进个人称号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抗SARS勇士;2006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女科技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美丽的面容,优雅的举止,敏锐的思维——这是她留给人的第一印象。谈起科研工作,面前的崔晓兰研究员目光里洋溢着快乐。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重点学科和三级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多年来,她一直以继承、发扬及创新中药研究为己任,深入探索,勤于实践,在中药殿堂里实践着自己的药学梦想。

 

科海求索,巾帼建功
 

       在科学这个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里,女性似乎只能扮演配角。然而崔晓兰却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对科学的热爱,在这个领域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多年来,崔晓兰研究员一直致力于中药抗病毒机理的研究。她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药理论有机结合和灵活应用,根据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疗效显著、相对广谱和低毒的特点,提出“中药抗病毒作用可能是通过干扰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环节而发挥作用”的设想,为中药抗病毒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她成功将电耦合成像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及电生理技术引入中药抗病毒研究领域,建立了多个相关试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使中药抗病毒研究在方法学上得到了明显创新,其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在该专业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特别是近10年来,她带领研究团队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国家“973”、“863”计划及“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等10余项国家级课题,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申请相关专利9项,获专利证书5项。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2篇。

       同时,根据科研工作实际和科研成果转化及创新中药的需求,崔晓兰还带领团队逐步建立了评价感冒(流感)、病毒性心肌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高血压、抑郁、焦虑、糖尿病肾病、肿瘤、痤疮、颈椎病以及多种常见病的中药药效学评价技术平台。主持完成了10余项中药新药项目的开发研制工作,其中抗焦虑、抗抑郁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均为国内第一个由SFDA正式批准的中药新药。特别是2007年,崔晓兰作为负责人完成了“神七”出舱活动的航天用药“太空养心丸”的临床前药效学实验和毒性实验,为推动中医药在我国的航天事业中的应用做出了贡献。
       2003年获北京市“抗击SARS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奖:2009年3月,在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举办的巾帼建功活动中,崔晓兰研究员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光荣称号。她是卫生部系统三名获此殊荣者中唯一的中医药工作者。

 
团队出击,形成合力

 

       中药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采访中,崔晓兰研究员表示,中药和西药各具优势及特点,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研究对象也有别于西药。它不是一种非常明确的单体成分,而是一种多成分、多复方、多靶点的汤剂。实际上,正是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崔晓兰带领团队以中药防治病毒性疾病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等为重点研究方向。
       谈到过往的发展成果,崔晓兰备感团队力量的强大。据了解,目前,由她带领的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共有科研人员15人,其高级职称占40%,中级职称占33%,初级职称占27%;硕士博士占53%,平均年龄41岁,45岁以下博士学位占33%、高级职称占22%。实验室形成了良好的梯队结构和研究氛围。
       “当年,我是报考的姜廷良老师的博士,他是国内非常著名的药理专家。博士毕业后,我就留在了这里工作。”崔晓兰表示。多年来,她把从恩师那里学来的经验和本领都毫无保留地传授了给了团队的成员,带出了一支高水平的队伍。
       “我们团队的氛围是比较宽松的。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去做,业务水平一定要好。同时,我们还必须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一张一弛,既保持工作热情,又保持一定的创造力和和谐的氛围。”正是在这种核心精神的引领下,崔晓兰和团队成员们不断创造着中药研发的新成果。目前,国内呼吸系统与病毒性疾病相关的中药产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出自他们之手。这样沉甸甸的成绩,让崔晓兰和团队心中充满力量。
       崔晓兰带领着研究团队奋力攻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年来,她积极引进现代医学新理论、技术新方法,使实验室研究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尤其在生物力药理学、中药抗病毒、中药复方作用机理3个方面形成特色学科,建立了大量适合中药特点的新技术新方法,形成了一系列特色的优势技术,包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后胞浆pH值的方法及规范;建立HBV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建立治疗乙肝中药的评价技术方法;宿主细胞膜流感病毒M2受体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小鼠肺组织中流感病毒载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大鼠血管外套管损伤诱导内膜增生模型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血流剪应力/血细胞相互影响的体外模型的建立;建立黄连解毒汤的主要活性物质组合与抗脑缺血活性关系的数学模型。此外,他们还积极与与企业合作进行中药新药研发,每年要完成了大量对外技术服务项目。
       “未来,我们主要做三件事,中药抗病毒机理的研究,中药行业标准的建立以及相关实验手段的建立。”面向未来,崔晓兰和他的团队选择了勇往直前。
        自信,优雅,淡然,崔晓兰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着。正是那些如她一样的杰出女科学家,日复一日地为科学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行动向人们展示了女性的另一种美丽,向世人证明了科学不是男性专属。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