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25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庆邮电大学名誉校长
中国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工业数据。但数据充足的大型企业出于对数据泄露等问题的担忧不愿对外分享数据,而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数据不足的问题。所以尽管理论上拥有很多工业数据,但实际上可利用的工业数据很少。
引入可信数据空间可解决这一困境。
数据提供方将数据接入可信数据空间后,可对数据进行加密,使用方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计算,计算后的结果将反馈给数据提供方。在可信数据空间里,数据不出域且数据可用不可见。同时,在可信数据空间内,有大量可以共享的基础零部件数据,相当于工业“淘宝平台”,提供方可以将自身标准零部件送上来,需求方可以进行选取,并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大大降低设计成本,提升效率。
可信数据空间可以提供数据源的认证和接入身份认证,提供数据目录便于检索,对敏感数据过滤和匿名化,提供数据格式的转换,提供数据挖掘的工具,提供数据加密和解密的计算,提供数据安全的工具软件和合规检查,还可以提供数据清算结算的软件。既保证数据盘活又保证数据安全,这是激活数据和发掘数据要素价值很有力的工具。
韩启德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医学有三大属性——科学属性、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
科学属性——科学技术催生了现代医学。工业革命推动了化学、显微镜的发明及新药物的发现。例如由煤焦油研究启动的染料化学工业促进了病原微生物和第一个抗菌药物“606”的出现。除此之外,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医学对经验的依赖,现代医学重视因果关系等机制研究,强调实验和临床试验的必要性。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大大推动复杂系统研究,从而革命性地推动整合生物医学的发展,并使现代医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人文属性——医学包含对心灵的抚慰。医学不仅仅是对病痛的治疗,更是对人类情感的关怀与慰藉。医学的核心是关怀,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其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人们对现代医学的不满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道何时为止。人们因为成就而生出傲慢和偏见,因为无知变得无畏,因为恐惧变得贪婪,常常忘记医学从哪里来,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社会属性——健康水平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还受到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社会伦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例如器官移植、胚胎基因编辑等,尤其是在AI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这些伦理问题将成为医学发展的重大挑战。
潘建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2027年前后,中高轨量子卫星将具备发射条件,可以实现万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这将带来有意思的应用,例如可以构建一种非常精确的望远镜——量子增强的光学合成孔径望远镜,大幅提升空间分辨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研制出精度达到10~21的高精度光钟,这相当于10万亿年误差不超过1秒,它将为探测中低频段的引力波、搜寻暗物质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检验提供一种全新手段。
在量子计算方面,谷歌、IBM及英国和法国政府都提出在2035年前后实现100万个量子比特相干操纵的目标。我国正在编制的国家量子科技相关规划中,也提出了同样的目标——未来3至5年,将实现数百至上千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解决若干超级计算机无法胜任的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问题;在未来10至15年,将在量子纠错基础上相干操纵上百万量子比特,研制具备基本功能的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探索对密码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的应用。
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我国和美国等世界强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它是国际科技竞争中我国最有条件、最有基础、最有可能拔得头筹和抢得先机的重要科技领域。在国家的战略部署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保障我国在日趋激烈的量子信息科技国际竞争中保持和扩大领先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魏奉思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
当前,数字航天、智能航天正成为全球航天竞争的焦点,面临高动态、高时效、高稳定、高精细、高覆盖、高数智等挑战。随着数以万计的卫星进入太空,以及数十万地面目标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航天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在超低轨道稳定性方面,美国的星链计划就曾因为大气阻力问题,导致大量卫星坠毁。这一系列问题,都凸显了建设空间数智化应用支撑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
打造“数字空间”既是数智时代下,空间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航天时代向数字航天、智能航天迈进的重要方向。为此,我们提出了建设“数字空间”并打造“空间大脑”的构想。这是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人应有的担当。
什么是“数字空间”?它是以空间技术对空间环境、空间实体、空间效应、空间应用、空间安全5个方面进行数字量化为基础、空间信息通信网络为依托,融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构建有“空间大脑”的空间硬、软实力相结合,应用支撑空间硬实力发展的“空间数智化”体系。
“数字空间”的建设任务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建设空间数字化、智能化体系的重大基础设施,打造集前瞻引领、战略导向、应用支撑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数智空间强国“重器”;二是打造数字空间应用示范亮点工程,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融合发展的示范。
(本栏目内容来源于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