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声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7

李言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培养出一批批各类优秀人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下,人工智能(AI)对经济社会及各行各业的影响和冲击非常大,我们要更加关注AI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挑战。

  现阶段,AI的单项能力已经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人类,从弱AI到强AI的转变正在加速进行。从技术层面看,AI从感知到认知,再到决策的转变正在加速。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高校和中小学必须高度关注近年来AI的非线性发展趋势。

  AI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所有学校和学科都不能独善其身,哪个专业都不能缺席,更不能落后,都要主动迎接AI浪潮并勇立潮头。

  对高校而言,在AI冲击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做出转变,即更加注重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人,注重全人教育,理工科学生要尽快回归“学好数理化”的底色。高校要花更多精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适应AI的能力。

  如果大学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变化、不能很好应对AI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还不如不培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真能力,很多人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就是学习能力太差,导致其在大学毕业后,于日常工作中逐渐丧失了自我学习能力。很多人天资聪慧但最终一事无成,大多都是这一原因。

  (来源:《中国科学报》)

  

金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校长

  准聘长聘制要成为“大人才”战略的制度性基座,力图在4方面有创新突破。

  一是与战略性人才引育紧密结合。长聘体系的核心不是“非升即走”,而是选拔最具内驱动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既要给予长期的职业安全感,让优秀教师潜心教学、立德树人、自由探索,从事长周期、原创性研究;又要给予持续的激励,助推教师队伍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二是进一步突出教书育人导向。坚持以长聘制改革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改革之间的耦合互动。在聘任合同中明确教学、科研、公共服务工作量,完善对于课时量不达标教师的处理机制;优化“双一流”绩效中的育人和科研绩效配比,强化师德和教育教学要求,多元计算育人贡献度。

  三是建立兼顾学科特点的晋升评价体系。以同行评议、对标评价作为晋升的主要依据。不同学科的评价标准可以有所侧重,如文科注重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理科注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性研究成果等,工科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导向,医科注重医教研深度融合。

  四是为卓越创新生态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深化“准聘—长聘”改革与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建设、有组织科研、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改革、成果转移转化激励制度优化的衔接耦合。

  (来源: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

  

刘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数据是大模型的基石,在数据质量不高、可靠性缺失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大模型参数量的增加,不仅无法提升模型性能,反而会放大偏差和谬误,产生更多不可信数据。如此一来,势必造成计算与存储资源的浪费,增加开发和维护成本,降低用户信任度。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大模型幻觉”和“灾难性遗忘”现象如果发生在精确性要求极高的工业生产领域,还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风险和隐患。以油气勘探为例,基于大模型给出的错误预测进行开采可能导致数亿元的资金损失,并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提升大模型性能,关键是处理好数据“质”和“量”的关系,构建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集。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清洗、验证和存储机制,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监控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此外,还应注重跨领域合作,引入数据科学家、AI算法工程师等多方力量,开展大模型算法合作、制定数据共享和隐私安全保密协议,推动大模型产学研用生态建设。

  如今,大模型的发展已迈入多模态融合阶段。通过加强数据治理,优化人工智能学习、训练和验证的“基础食材”,端上大规模、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集的“丰盛大餐”,必将助力大模型能力的提升,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造福人类社会。

  (来源:《科技日报》)

  

吴义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由于当前没有建立完善的木本油料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导致科技支撑乏力、生产力提升受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且木本油料生产周期长,成果转化见效慢,新技术风险高、成本高,农民缺乏尝试的动力。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经费支持力度,提升木本油料产业化技术水平。在“十五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木本油料科技创新专项,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木本油料科技创新攻关,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对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以解决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关键技术难题。

  二是借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功建设案例,在林业系统建立国家现代油茶、核桃等产业技术体系。围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需求,以产业链为主线,以创新链为引擎,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装备研究、集成和示范,培养高水平科技专家和创新团队,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为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是加强建立木本油料中试熟化平台,补齐科技成果转化短板。吴义强认为,在油茶、核桃等主要油料资源主产区重点建设木本油料新品种种植示范、精深加工中试平台,重点开展良种繁育、高效栽培、机械化采收及精深加工等技术的熟化试验,可整合上游品种选育、中游智能农机研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环节,形成技术集成示范线,缩短转化周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5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