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王从义:减糖,传递健康正能量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06

本刊记者  李晓文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糖尿病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早在1992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雷德·戴蒙德就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说出了这样的预言。
        这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却在20年后一语成谶。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人已达到1.14亿,占全球1/3,这意味着全球每3个糖尿病人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
        严酷的数字背后是“糖友”们对健康的期望,这期望投射到糖研者们身上就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从义教授也生活在这份责任中,从国外到国内,他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尽量能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上多推出新的发现,向健康传递出正能量。


始于兴趣,孜孜完善

 

        “国内主要以II型糖尿病为主,I型糖尿病比较少。但无论它们,还是高血压、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症等其他常见病,遗传因素在致病机制中不一定是唯一的。I型糖尿病遗传因素约占50%,II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遗传因素还不到50%。这就意味着,有遗传因素不代表一定会得病,得病与否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的奥妙就是环境因素介导的表观遗传因子。”
        谈到研究,王从义娓娓道来。他从事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表观遗传因素如何影响疾病的发生,但这并不是他事业的开端。
        大学毕业后,王从义被分配到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用他的话说,能从事器官移植免疫是兴趣所致。“移植所的科研和临床在整个亚洲地区都很突出。”提到当年的老东家,王从义依然很自豪。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1994年,他代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参加了国际器官移植会议,并就当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学术发言。很少近距离接触大型国际会议的他当时很紧张,只是他并不知道,从此会走上一条更为宽广的路,而当初的紧张也会逐渐变成后来的游刃有余。
        1994年,他以短期访问学者身份前往澳大利亚Austin和墨尔本皇家医院,学习有关器官移植组织配型的先进技术。1995年~1998年,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主攻方向为自身免疫和基因组学。“到佛罗里达后,最初我还是在从事器官移植免疫研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开始从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即I型糖尿病研究。”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型,王从义表现得极为淡定,“移植免疫是免疫细胞排斥‘别人的东西’,而自身免疫则是免疫细胞排斥‘自己的东西’。靶标虽不同,机理却是一致的。”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任何一项研究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延伸出更深远的内涵,免疫也是一样。21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展得如火如荼。到2003年4月,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宣告全部完成。这张图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张解剖图”,将从微观上或者说从根本上使人类了解自身,同时也拉开生物技术世纪的帷幕。这项研究使王从义的研究如鱼得水,却也令他发现了新的问题。
        “尤其是单卵双生的双胞胎,他们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但他们罹患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的机率却不完全一致。这是不是说明在遗传基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呢?”王从义隐约觉得自己遗漏了什么,城市化、工业化、食物链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精神因素、心理和生活压力等等,这些外在的环境因素究竟会与遗传基因发生怎样的作用呢?
        此时的王从义在2002年已经加盟美国佐治亚医科大学病理学系生物技术与基因组医学中心。两年后,对环境因素的敏感令他将表观遗传学也纳入研究范畴,他的研究体系也逐渐完整起来。

 

羁鸟恋旧,常思反哺

 

        2008年,王从义已经是美国佐治亚医科大学副教授(终身教授)、佐治亚医学院病理系临床分子诊断实验室主任。同年,他拿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师从同济医学院著名免疫学家龚非力教授。
        “我从来没想过会一直在美国。”即使拿到了绿卡,王从义还是想叶落归根。2009年9月,他应母校之邀回来创建同济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位于武汉市中心,寸土寸金。所以看到单位从科教楼腾出一层,又在短短两三个月内整理出研究中心雏形时,王从义倍受感动。事实上,从医院邀请时的真诚到后来场地、资金等支持的力度,几年来,他的感动一直在持续,也以加倍的努力回报着这份信任。
“每一个从同济出来的人都爱同济”,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情结。作为佐治亚医科大学终身教授,全职回国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最初几年,只能两头“飞”。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松要求,中心建设也参照国外一流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走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路子。
        “做研究一定要把握国际前沿的发展动向,提前做准备,等到某项研究真正热起来再做,就落在别人后面了。”说着,他又很老实地补充了一句,“这样也容易拿到科研经费。”
        为了将来的发展,中心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动物模型,并从佐治亚医科大学招聘了3名青年科研俊才,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学科背景与同济医院的临床资源,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划。目前,中心设立了移植免疫(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肥胖等)、胰岛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如糖尿病心血管病,肾病及尿控疾病等)及分子遗传学等主要研究方向,并与同济医院的20多个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在同济明朗的支持态度下,中心的发展没有了后顾之忧,王从义要考虑的只是建设好这个团队,努力营造出自由、团结的氛围。“只有真心热爱,才能耐住寂寞,做好科研。被动的压力不利于科研成长,自己所给予的压力才能真正形成奋发的动力。”王从义钟意的科研环境就是自己指点大方向,科研人员独立实践各自的想法,心无旁骛地履行他们的理想。
        在国内外走了一圈,王从义对于接受的良好培养极为感恩。或许正是如此,他为学生考虑良多,希望能通过自己多年的心得训练他们成为独立的科研人员。研究生面试时,有些学生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他就在培养过程中创造演讲报告等机会,让他们学习如何表现和推销自己。学生的英文论文撰写能力不过关,他就针对学生的研究方向下载相关的前沿文章分给他们看,并在每周的文献俱乐部上与他们交流。“老师就是要花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啊。”王从义说得理所当然,“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小孩,他们都很努力,而且尊重导师,让我觉得无论怎么去做都很值得。”

 

脚踏实地,无愧于心

 

        从“尿脸综合症”致病基因的鉴定到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筛查,王从义用十余年的坚持换取了在这些研究上的进展。回国后,他的研究思路得以进一步深化,并落在了新的着重点上。
        2012年,他所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SUMO化对I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和功能损伤的调控及控制研究”正式立项。同时,他也参与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心血管疾病大鼠模型建立及集成的资源示范基地建设”,负责提供10种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此外,他还获得了欧盟糖尿病协会的特别资助。
        “糖尿病致病原因主要涉及胰腺里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I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的绝对缺乏,II型糖尿病是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够,但不管哪一种糖尿病最终都会导致β细胞的凋亡。”两年来,“SUMO化”课题进展得很顺利,目前已有十几篇文章发表。
        “蛋白质SUMO化修饰应归属表观遗传学的一部分,DNA甲基化修饰同样也是。”近来,王从义对DNA甲基化影响自身免疫性反应上做出了新的成果,其相关文章也已在审核中。
        “我国糖尿病病发率很高,对国家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尤其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据联合国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王从义希望能够在未来几年找到比较关键的靶点,来预防或延缓环境因素对遗传因素的影响。
        “科学是无法预见的,我不敢想能否做到国内领先或国际一流,只能努力去做得更好。我也希望中心能够成为同济医院的科研平台,让更多人得到成长。”多年的坚持下,王从义形成了一派但求无愧于心的从容,踏踏实实地耕耘着,其间有奔波有辛苦却乐此不疲,“当你选择了这个事业,就必须这样付出。我太太也做科研,她很明白这个道理,也很支持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