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自传》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7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在这个领域中,李飞飞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作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李飞飞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通过她的努力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普及与应用。她的自传《我看见的世界》(The Worlds I See)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更是关于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世界的深刻思考。

  李飞飞的成长经历充满了奋斗与坚持。她出生于中国北京,16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初到美国时,她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挑战,但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迅速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先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物理学,随后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她的学术背景,也为她日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李飞飞最为人熟知的贡献之一是她发起的图像网(ImageNet)项目。ImageNet是一个包含数百万张标注图像的大型数据库,旨在为计算机视觉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2009年,李飞飞与她的团队发起了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ILSVRC),这一比赛极大地推动了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

  在书中,李飞飞回顾了ImageNet的诞生过程,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范式。她提到,ImageNet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庞大的数据量,更在于它激发了全球研究者的创新热情。通过ImageNet,深度学习算法得以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除了技术上的成就,李飞飞在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她指出,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隐私保护、算法偏见、就业替代等。作为科学家,她始终强调技术的社会责任,呼吁在开发AI技术时,必须考虑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李飞飞在书中分享了她对AI伦理的思考,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理念。她认为,AI技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福祉,而不是取代人类。她呼吁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共同努力,确保AI技术的发展能够造福全人类。

  李飞飞在书中还分享了她对教育的看法。她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尤其是那些来自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学生。

  《我看见的世界》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温情的自传,它不仅记录了李飞飞个人的成长与奋斗,还为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图景。通过她的故事,我们看到了科技如何改变世界,也看到了科学家在推动技术进步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正如李飞飞在书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看见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本书不仅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所有希望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找到平衡的人。读完这本书,你将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会对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有更多的思考。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5年4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