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声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07

严纯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兰州大学原校长

与东部沿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人往高处走”“往经济发达地区走”的自然趋势依然强劲,加之西部(特别是西北)和东北的气候、海拔等区位特点,这些地区的人才不仅数量、质量和“密度”严重不足,人才的工作年限也相对缩短,人才队伍依然相对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成为这些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必须长期为之努力的重要工作。

建议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仅要在各类国家人才工程遴选过程中,切实加大向西部及东北地区倾斜力度,专辟“赛道”或专留名额,并对入选人才增加一定比例的奖励经费,以吸引和鼓励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流向西部和东北地区;还要针对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禀赋,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前瞻性地部署建设一批国家级研究基地及重大研发项目,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到西部和东北干事创业;更要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并出台更有利于人才向西部、向东北流动的工资津贴政策,使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的养老金标准不与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保障他们的待遇不低于甚至要高于东部地区。同时,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细化人才政策,将各类人才统筹考量、系统部署,不断提升对人才的关心、支持和投入力度,建立人才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和绿色通道。

 

薛其坤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超导的“魔力”不止于零电阻。1933年,物理学家迈斯纳发现,超导体能完全排斥外部磁场,仿佛被无形之力托起。这一“完全抗磁性”现象被称为“迈斯纳效应”,它是磁悬浮技术的物理基石。

上海磁浮示范线已运行近20年,线上的列车依靠常规电磁铁悬浮,需持续供电维持磁场。而若采用超导磁悬浮,列车可“自发”悬浮于轨道之上,能耗可以大幅降低。2021年,中国在成都建成全球首条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线,车辆在液氮温区实现自稳定悬浮,为下一代磁悬浮高铁奠定基础。

超导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量子物理的“宏观展厅”。在超导体中,无数的电子会结成“库珀对”,步调一致地运动,形成宏观尺度的量子态。这种特性让超导体成为量子科技的“核心元件”。例如,超导单光子探测器能捕捉单个光子的信号,是量子通信的“火眼金睛”;超导量子比特可长时间保持量子叠加态,科学家正在利用超导量子比特设计量子计算机,实现复杂超高速运算。如果可纠错的通用超导量子计算机最终被研制成功,它将提供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还快百万倍以上的运算能力,并带来信息技术的重大变革。

超导研究已推动了低温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未来,随着高温超导机制的明晰与制备工艺的优化,这项“低温奇迹”或将成为连接基础科学与产业变革的重要纽带。

 

蒲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

AI时代,科普教育有着新的目标和内容。当前科普主要分为“普及性科普”和“高端科普”两大类,前者针对中小学生和一般没有科学基础的成年人,后者则针对具有科学基础、多学科的科研人员,助力学科交叉。

当前的科普以“普及性科普”形式为主,而“高端科普”仍有待加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普教育应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在此过程中,AI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取信息,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科普既包括传播科学知识,也涵盖了科学精神的普及。在科普过程中,应兼顾“信(严谨准确)”“达(简略顺畅)”“雅(优雅表述)”,以“信”为主。在科普过程中,应妥善用好AI这一工具,避免AI幻觉等问题的影响。

AI时代并不缺乏科学信息,反而是信息过于泛滥,当前更重要的科普任务是帮助人们掌握获得准确知识的方式。

社会需要科学家,更需要广大的科学公民。科学公民是指具有科学素养、以科学态度从事各行各业的公民,在维护社会诚信和正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公民需要具备使用AI的能力、辨伪的能力,能够助力引导和管控AI的发展,使AI符合社会的需求。

 

李校堃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温州医科大学校长

我们设立了产教融合学院,这是一个与传统学校、学院有很大不同的创新机构。产教融合学院的核心目标是打破校企间的壁垒,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专门解决企业专家的聘任、高校教授到企业兼职等问题,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新路径。

教师聘任制度方面,与传统学院不同,产教融合学院的教师不仅包括高校教授,还包括企业专家和工程师。后者被聘为兼职教授,参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他们的聘任标准不仅看学术背景,更需注重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影响力。

薪酬制度方面,为了吸引和留住企业专家,产教融合学院采用灵活的薪酬制度。企业专家的薪酬不仅包括基本工资,还包括项目绩效和成果转化收益。这种薪酬制度充分考虑了企业专家的实际贡献,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院工作。

我们鼓励校内教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们制订了明确规则,确保教授在企业的工作能得到合理认定和评估。例如,教授的企业工作经历可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在企业取得的成果也可以纳入学校的科研成果体系。

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自身,也能为其他兄弟高校提供借鉴。

(资料来源于科学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5年7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