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用技术引领纺织未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8

——记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纺织化学讲座教授忻浩忠

郑 心  户 万

  

  纺织业,作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几千年不断迭代发展中,诞生了众多引领世界的技术及工具。从古至今,纺织科技都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30多年来,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纺织化学讲座教授忻浩忠一直致力于纺织品功/智能化研究。在21世纪的今天,凭借前沿的新技术和革命性的新材料,他与团队正为纺织业不断注入崭新的活力,用技术重新书写纺织业新篇章。


新型纺织知多少

  忻浩忠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刚被调剂到中国纺织大学(现名东华大学)纺织工学院之时,他对纺织业了解并不多,也不是非常感兴趣,但没想到深入学习之后发现了纺织世界奇妙无穷,这也成为不断吸引他潜心研究的动力。这一钻研就是三四十年。

  1985年,忻浩忠前往英国留学深造,并在博士期间取得了一个创新性突破。他发现,织物的去污性能和表面污渍的张力有一个对应的关系,也就是当织物(比如纤维)的表面张力和织物上的污渍(比如油)的表面张力比较接近时,它的去污能力就比较差。“原来说织物表面张力接近水是比较好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也就是织物和污渍的表面张力要有一个差别,它的去污性能才比较好。”忻浩忠介绍。

  博士毕业后,忻浩忠就职于一家英国企业——高士集团。成立于1755年的高士集团,一直是首屈一指的缝纫线和绣花线供应商,它亦是世界上唯一的环球缝纫线生产商,分公司及工厂遍布全球几十个国家。

  “我在英国学习工作了11年,那边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对我影响很深。”忻浩忠介绍,在英国读博期间,导师一直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做自己想做的研究,很少提出特别的要求,这极大促进了他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对他后续工作研究也产生了极大正面影响。也正因如此,直到今天,他对自己的学生和团队的态度始终一以贯之,鼓励大家大胆地施展创新才华,勇于提出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创意。在他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得以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无畏前行,不断编织出新的画卷。

  1996年,忻浩忠回国,正式加入香港理工大学并一直工作至今。作为拥有近90年历史的学府,香港理工大学汇聚了超过2900名科研人员,其中有超过200位学者进入了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借助香港理工大学的优势平台和资源,从1996年至今,忻浩忠带领团队在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纺织品表界面处理、纺织纳米技术与应用、纺织品染色与色彩管理等纺织领域开展系列跨学科的创新研究及产业化工作。

  2004年,忻浩忠牵头研制出全世界第一件拥有自我清洁功能的布料纤维,它能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的照射下实现自我清洁。这项革命性成果于《自然》杂志刊登发布后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主流期刊媒体争相报道,也让忻浩忠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名字一时间蜚声国际,团队的研究成果也饱受关注。此外,成果还于2007年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并于2015年获得英国色彩学会杰出研究和创新金奖。

  在此研究基础上,2011年,忻浩忠又带领团队发明了一种崭新的单向智能导湿纺织材料,它可以一面吸收水分和汗液,然后再把水分传输到布料的另一面。开发过程中,忻浩忠充分利用氧化钛的特性,在传输系统中结合了纳米技术与智能物料的元素,使布料在光照后改变亲疏水性能,可以用来快速吸收及导出人体皮肤上的汗水,保持皮肤干爽。

  之后,团队另一项十余年磨一剑的成果“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更是先后获得2013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8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据悉,项目结合高档纺织面料产品对颜色高效精准管控的迫切需求,开展了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研发了多光谱成像颜色测量技术,创建了色纺纱高精准光学测配色模型,突破了色织面料纹理的高仿真技术瓶颈,开发了面料影像精准采集和智能检索系统,构建了高效面料数字化研发和管理云平台,形成在色纺、印花和染色领域广泛应用的颜色数字化功能体系,解决了纺织面料的颜色一致性和精准性问题,大幅缩短了花色面料的开发周期。


终极目标——产业化

  “高校研究机构里的学术成果与实际工厂的需求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提及多年来成果转化的过程,忻浩忠不免发出了感叹,“成果转化其实不太容易,但我觉得学术上取得一定成就后必须转向应用,尤其我们纺织业这样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

  这些年来,忻浩忠将成果转化当成团队发展的重中之重。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唯一一所从事纺织制衣领域研究的高校,多年来一直肩负着支持香港的工业、商业和市场运作的重担。服装纺织品进出口等有关活动都需要人力资源,但随着香港产业转型,制造业北移,忻浩忠也很早意识到,他们不能局限于香港和广东省市场,必须面向全国。于是,在担任学院院长的6年期间,他积极拓展与内地纺织高校合作,也超前布局与纺织重要地区的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密切合作。

  2014年,团队就与浙江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开始了技术合作,并从一个厂的合作发展到整个绍兴柯桥区与香港理工大学就人才交流、科技合作及市场拓展的全面合作。绍兴拥有规模庞大的轻纺产业群和享誉海内外的中国轻纺城,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能为民营纺织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十年来,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结出累累硕果,近日他们的合作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20249月底,香港理工大学与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共同成立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忻浩忠被任命为院长。研究院致力于多个前沿和高端技术研究,包括智慧纺织科技、碳复合材料及应用、现代住建等关键领域的科研发展及转化。除了与绍兴柯桥区等比较全面的合作以外,忻浩忠带领团队还与不少内地企业、高校展开了多方合作。

  2021年,忻浩忠与深圳大学王元丰团队合作。受贻贝启发,他们设计了一种基于阳离子-π相互作用的新型超亲水聚合物分子,同时提高界面黏附和分子间力,能有效地将疏水聚对苯甲酸乙二醇酯(PET)织物转变为超亲水,且可承受150次家庭水洗。这项研究将启发设计具有真正可穿着性及健康防护功能的湿管理纺织品,相关工作发表于材料权威期刊《先进材料》,并取得2023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在纺织色彩数字化、多光谱测量技术产业化方面,团队与企业合作的成果也在色纺、色织、印染及纺织装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产业链全球化的势态下,提供生产厂商和客户间精确的颜色数字化传输。

  除此之外,多年来,忻浩忠带领团队在功能和智能纺织品、功能纺织材料合成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更多创新性研究成果还亟待推广应用,比如具备各种各样人们需要的功能特性的纺织品,如抗紫外线、阻燃、消毒、抗菌、抗霉、防蚊虫、拒油、拒污纺织品等。

  “我希望能把这么多年的学术成果一一进行产业化,看到这些纺织品更好地穿戴在人们身上去发挥它们真正的优势,这也是我现在最重要的目标。”忻浩忠说道。


专家简介

  忻浩忠,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绍兴)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时装及纺织学院纺织化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前院长,2013年被香港理工大学冠名为李氏家族励学教授。主持承担的研究项目累计超过55个;发表书本章节和论文、取得专利超过450篇(件);研究工作被《自然》等多家学术期刊和科技媒体进行亮点报道,连续多年被斯坦福大学评为聚合物领域排名世界前2%的科学家;先后获得202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86届国际纺织大会最佳产品创新及商业化大奖、英国色彩学会杰出研究和创新金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多次金奖等,多项成果已授权工业界使用。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5年8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