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建筑的主观美和客观 美(下)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11

胡兆量
(接上期)

 

3、审美观的共同原则

 

   建筑学中的解构主义的源头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哲学思潮。特征是自我为中心,反对权威,反对非黑即白,批判传统信仰,寻求刺激怪相和不和谐。解构主义建筑(Deconstructivist)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结构主义基础上,把结构打碎、解剖,再随机拼合、重组,是在后现代主义基础上的一个派流,解构主义建筑否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准和原则,否定历史的印记和装饰。结构破碎是解构主义的美学标准。盖里(Frank Gehry)是解构主义建筑的领军人物。他有一个名言:“不存在规律,无所谓对,也无所谓错”。盖里对世界建筑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著名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他的代表作。博物馆取得一座建筑振兴城市旅游业的佳绩。但是盖里关于建筑审美不存在客观规律的观点是可以商讨的。
   希腊石雕维纳斯至今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品,陈列在巴黎卢浮宫中成为镇馆之宝。石雕从水中打捞上来时断了双臂。许多雕塑家想把双臂接上,没有一个成功。一件艺术作品,经历两千多年的岁月的检验,说明美是可以跨越时空的,美中蕴含着普遍的原则,美有客观性。初步概括,美的客观原则主要是悦目原则,简明原则,生态原则。

3.1 悦目原则

   美是视觉享受。美感首先要符合眼睛的生理要求,让眼睛感觉舒服一些。如果对象过度刺激眼睛,就谈不上美感

3.1.1 暗适应·明适应
   人们能够看到缤纷色彩依靠眼睛的神奇功能。眼睛对于光线有暗适应和明适应过程。“当人们从亮环境进入暗环境时,起初什么也不见,以后才逐渐适应,方能看清楚物体”。从暗环境进入亮环境也有类似过程。暗适应和明适应的机理是瞳孔的大小调节需要时间。人的眼球前有个水晶体。水晶体前有一层带颜色的不透明膜,称虹膜。不同人种虹膜的颜色有差别。汉族的虹膜是棕色的。虹膜中心有一个小孔叫瞳孔。瞳孔的口径受开大肌和括约肌调节,可以放大缩小。大强光下,瞳孔的直径可以小于2mm,称瞳孔缩小。在黑暗环境中,瞳孔直径大于5-5mm,称瞳孔放大。暗适应和明适应是瞳孔对光线变化适应的过程。当光刺激消失后,物体的印象在大脑中可以暂留1秒钟,称视觉暂留。电影画面能够产生连续活动的效果就是利用视觉暂留机制。
   如果明暗变化过快,瞳孔的开大股和括约机过度疲劳,会产生眼眩、头晕等不舒适感觉,会出现瞳孔震颤,严重时会损伤眼的视觉功能。从黑暗矿井中救出矿工,从地震废墟中救出难友,要用布蒙上获救者的双眼,就是这个原因。
   根据瞳孔运动的规律,建筑物在色彩处理上有两忌。一忌对比色强烈,如果色调对比强烈,红白相间,人们长时间注视,会产生晕眩感。二忌两色平分。两个对比色尽可能有主有次,采用2:8或者3:7的比例。如果各占一半,看起来也有不悦目的感觉。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大意是颜色过于繁杂,看起来很不舒服,颜色是光敏细胞感受光后在大脑中的综合感觉。不同颜色的光波长度是有区别的,大致划分如下:、
红 770-622nm

橙 622-597nm
黄 597-577nm
绿 577-492nm
青 492-470nm
蓝 470-455nm
紫 455-390nm
   如果一个物体的颜色过于复杂,特别是光波长差距较大的颜色相互杂处,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北京建国门外SOHO公寓黑白两色各占一半,黑白的色彩对比度大。德国杜塞尔多夫的Colorium办公大楼外立面用白、红、黄、绿、蓝色拼成,比较屑碎。这样的色彩处理都不符合悦目原则。

3.1.2 颜色有重量

   不同的颜色给人的重量感是有区别的,深色的感觉沉重,浅色的感觉轻快。在装修房屋时,很少把天花板刷成深颜色,将地板刷成浅颜色。人们穿衣服也是一样,当上下身颜色不同时,大都下身颜色深些。如果上深下浅,就会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产生不良的视觉效果。
   颜色的重量感有物理学和心理学的原因。物理学讲固体重,气体轻。天空是气体是浅色的,大地是固体是深色的。浅色的天空轻,深色的大地重。轻的东西会随风飘上九天。重的东西会垂直落下地面。地心引力造成的颜色和重量的关系深深地印在人产的脑海中,形成条件反射,形成固定的观念。
   颜色重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搬运公司的包装箱大都是浅色的,让搬运工感觉更轻松些。当然,也不用白色包装箱,白色容易脏,不便重复使用。商家希望客户购物有沉甸甸的感觉,会使用深色包装盒。如果盒子里装的是夏天丝绸类服饰,使人感觉轻柔些,多半采用浅色盒子。

3.2 简明原则

   简明的颜色、线条和形象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服装设计师为女星们设计的礼服,大都是单一颜色的。单一黑色有高贵,俊美的感觉。黑色是收缩色,穿了人显得瘦些,符合当今以瘦为美观点。单一的红色有穿透力,能吸引人的注意,是年轻活泼女星的最爱。单一的白色有洁净感。公司要求员工穿统一的制服,广告和商标的图形有简单化的趋势,都是遵循简明原则。
   工业革命和社会动荡推动简明原则的普及。工业革命追求效率,要求减少阻力,设计纷纷采用流线型。流线型英语Streamline含有提高效率的字义。简洁明快的流线型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人们与旧体制决裂,与代表旧体制和专制权威的繁琐形式决裂,探索全新的简洁明快的形式。

3.2.1 简明源于复杂,高于复杂

   简明和简单是有区别的。简单与复杂的关系常常理解成低级与高级关系,例如,生物中的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存在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态势。简明与复杂不存在高低这分。简明提取复杂事物的精华,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从某种程度上说,简明是对复杂的概括,是对复杂的凝练。简明源于复杂,简明高于复杂。
   简明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一个科学概念,表述得越简明,能够揭示的内容越深刻,应用的范围越广泛,它的意义也越大。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阳阴概念,是概括领域最广泛,哲学意义最伟大的概念之一。
   漫画《简明由复杂支撑》通过手表说明简明和复杂的关系。表的盘面是简明的,看一眼就能识别几时几分。支撑手表盘面的机械是复杂。没有复杂精确的机械装置,手表盘面上的长短针无法准确运转。
   美学中的不少概念都与简明有关。例如,整体性,讲事物整体形式的和谐;秩序性,讲事物内部各要素有序的组合;匀称,讲事物的比例关系和对称关系。书柜中将相同大小的书排列在一起,酒柜中将相同大小的酒瓶排列在一起,都能收到简明的美感。

3.2.2 绘画中的简明原则

   中国国画有简明的传统,偏爱淡逸、空灵。中国画重神轻形,讲意境,讲景和情统一,通过景表达思想和感情,一石一木,一花一草,表达人的精神世界。线条和留白是中国画表达意境的两个重要手法。线条和留白都体现简明原则。
   中国画有大写意画和工笔画等类别。工笔画讲形似,不是中国画的主流画品。用简练线条绘成的大写意画在中国比较兴旺。大写意画美在神似,美在表达意境,表达画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唐代张彦远把画分为五品:一,自然;二,神;三,妙;四,精;五,谨细。他说:“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精和谨细是工笔画的特征,在他看来,进入病态了。他崇尚大写画的观点十分鲜明。他的观点在中国文人中有代表性。
   中国画有留白的手法,一幅画的三分之一左右面积什么也没有。留白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的传统哲学和传统美学。老子《道经》开宗明言就讲:“有无相生”。老子认为有形和无形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从无形处观察大千世界的奇妙。虚实结合是中国的传统的审美观。中国画的理念认为无画处可成妙境,认为留白可以给观众自由的想象空间。中国画有一个重要画法叫减笔画。减笔画要求将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全部减去,剩下一鸟、一鱼、一人。减笔画法形成大片留白。追根溯源,留白反映大自然的本质。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有无数留白处,或者有无数与主题无关的细端末节。把这些无关的细端末节删掉,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题。创作中国画要在实处着力,更要在虚处用心。
   丰子恺《锣鼓响》画面上只有一童一妪,其余几乎全是留白。两人的脸部简明到连眼睛都省略了。锣鼓响三个题字点出两人急于观看演出的主题思想。中国画字与画是有机的整体。缺了锣鼓响三个字,观者很难猜出两人为什么兴奋奔跑。
   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体形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大多是油画。油画第一个特点是色彩丰富,利用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表现描绘对象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油画第二个特点是真实性强,运用科学透视原理和解剖学,讲究比例和结构的真实感。油画的第三个特点是人物画发达,能够准确生动地表现人物皮肤和服饰的质感,表现光线和环境气氛的细微差别。欣赏西方绘画的重点在人物画。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能够让观者从任何角度都感受到神秘的微笑。到19世纪末期,西方绘画才开始向写意画发展。

3.2.3 卢浮宫和北京中央电视台新楼的经验

   巴黎卢浮宫扩建和北京国家大剧院是简明原则取得成功的两个范例。这两座建筑都处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心脏区位。简明原则在协调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矛盾方面有特殊的功效。这两座建筑运用简明原则的手法极其相似。
   一是用简明的线条。卢浮宫扩建采用三角形。北京国家大剧院采用圆形。在几何图形中,三角形和圆形是最简明平和的图形,可以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冲击。在西方的绘画史上,达·芬奇首先运用三角形结构安排画面布局,取得成功。圆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圆是唯一可以用一根线条画出面积的图形,具有强对称感、运动感和稳定感。圆形可以分散力的作用。一般人用力握鸡蛋。鸡蛋是不会破的。建筑上借用蛋壳的力学原理盖屋顶称薄壳结构。
   二是深埋入地,减少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在空间上的冲突。卢浮宫扩建的主体在地下。国家大剧院基础下挖32米,建筑物60%在地面以下,建筑高度降到46米,增加空间景观线的匀称感。如果国家大剧院的高度抬升30米,对城市的景观线会造成强烈的冲击。同时,国家大剧院离长安街120米,有39600m2带绿阻隔,有35500m2宁静的水体环绕,与北海、中南海水体一脉相承。这些都增添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感。 
此外,卢浮宫扩建与北京国家大剧院还有两点相似的地方。
   一是,两座建筑都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主持。法国卢浮宫由华人贝聿铭主持。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人安德鲁(Paul Andreu)主持。这一点看起来是巧合,偶然中应该有必然的原因。
   二是,这两座建筑都曾经引起激烈的争论。法国总统密特朗选中贝聿铭时,法国人恼羞成怒,政界和建筑界群起反对。贝聿铭说:“我的翻译当时听得全身发抖,几乎没有办法替我翻译”。有关卢浮宫扩建的争论取得完美的结局。扩建的玻璃金字塔成为卢浮宫吸引游客三大亮点之一。另两个亮点是蒙娜丽莎画像和维纳斯雕塑。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争论也将取得良好的结局。国家大剧院是我国争论最激烈的建筑。49位院士和108位建筑师联名反对安德鲁设计的“大鸭蛋”方案,认为方案是“形式主义”,“切断文脉”。人民群众对国家大剧院是认同的。在全国评选中大剧院进入北京当代十大建筑名单。在全国1400多万人网络投票评出的新北京十六景中,大剧院赫然有名。十六景中,当代建筑只有四座,另三座是鸟巢、水立方和欢乐谷。投票结果反映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审美观有差别。2012年12月22日大剧院迎来5周年生日,举办公众开放日艺术节。观众将大剧院挤得水泄不通。
3.3 生态原则
   建筑审美生态原则的实质是节约高效,是绿化和低碳化。建筑审美的生态原则反对浪费资源,反对过分追求高档豪华,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物与音乐、绘画等纯粹的艺术形式有区别,建筑物的美以实用为基础,体现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统一,体现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统一。如果一座建筑物的使用效率低、消耗高,最美的外表也是不会受欢迎的。
3.3.1 摩天大楼热
   我国掀起建设摩天大楼热有背于生态原则。根据2012年8月资料,我国建成的高于400米的大楼和在建的高于400米大楼都等于美国4倍。我国一些富起来的村镇也投入高楼热中。2011年8月江苏江阴华西村高328米的龙希大酒店建成,比西欧最高的伦敦碎片大楼(310米)还高。华西村建摩天大楼的理由之一是与中央保持一致。目前北京最高的大楼高330米。长沙市计划建造838米高,220层的“天空城市”,挑战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里法塔(828米)。“天空城市”安装104部高速电梯,可容纳1.74万人。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摩天大楼有集约土地的正效益,也有提升经营维护成本和管理费用的负效益。根据国外资料,10层建筑比5层建筑节约用地20%以上,30层建筑比5层建筑节约用地40%以上。随着层数升高节约用地的曲线渐近极限值54%。高度超过过300米的大楼失去节约用地的经济意义。摩天大楼地基打桩深达60米到100米,北京“中国尊”地下桩打了900根,风力随高度升高加强。摩天大楼要抵御强风产生的侧力。高层建筑在电梯、结构、施工和水、电、暖、气方面的费用上升。电梯系统造价可以占建筑总投资10-12%,水、电、暖、气造价可以达到建筑总投资30-40%。我国学者根据单位建筑面积和结构造价等指标分析摩天大楼的经济效益,结论是30-40层高度经济性能最优。
   城市塑像也有高大化的倾向。一般佛像人像雕塑都在五十米以上,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欧美人像雕塑大都是坐三站五,坐着高三米,站着高五米,给人以亲切感。曹春生讲过俄罗斯塑像的教训:“莫斯科河上彼得大帝像98米高,站在船头上的彼得大帝有二三十米。专业的人都谴责这个像,就像在小人国里,一个大人过小水塘似的,很不得体”。“有些雕塑家们不管这些,你叫我做200米高,给我钱就行。真正对社会负责任的艺术家,才会叫、会骂”。
   同时,摩天大楼还有三个特殊的问题。
   一,环境问题。建筑物高度增长,加强了楼底风速和涡流。高楼间有峡谷效应,强风经过高层建筑时,夹道上的风速会增加2-3倍,在寒冷季节,令人不堪忍受。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在16层楼底部风速增加50%,35层楼底部风速增加120%。高层建筑还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二,防灾问题。高层建筑体量大,功能复杂,一个小小意外,会产生灾难性后果,遇到地震、火灾,疏散困难,容易造成巨大损失。高楼有烟囱效应,发生火灾时,火势迅速上窜。100米高层建筑,只需半分钟烟气就能顺势从管井扩散到顶层。世界上最高的消防车喷水灭火只能达到130米,大部分云梯的喷水高度是70米。超高层建筑防火难度较大。纽约世贸大楼设计可以抵御一架波音707飞机撞击。9·11那天,撞击大楼的飞机装满汽油撞击发生大火,钢结构软化,大楼轰然倒塌。北京国贸大厦消防培训,员工从80层走到一层,耗时15分钟。根据规定,我国高层建筑超过250m,要采取特殊的防火措施,要由国家消防部门组织专题论证。
   三,健康问题。长时间生活在室内环境中,户外活动不便,人间交流不便,容易产生孤独感,诱发高层建筑综合症。
   我国摩天大楼热的形成机制是:
   政府+银团+绿地集团=摩天大楼
   政府的意志和导向是摩天大楼的重要推动力。政府用土地参股和廉价土地捆绑等方式支持项目。项目一旦确立,政府鼓励银团向建设方贷款。以2005年奠基的450米高南京紫峰大厦为例,南京国资集团控股23%,掌握技术的绿地集团控股77%。大楼建成后,将办公部分卖掉,在两到三年内收回成本,绿地集团还持有酒店、商场等核心地产。1992年绿地集团在上海成立时注册资本2000万元,到2012年绿地集团的营业额达到2000亿元,20年内迅速发展成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每年有四五十座城市的领导造访绿地集团,要求在当地建造摩天大楼。
3.3.2 推广白色屋顶
   当前世界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是防止气温升高,对策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地球对太阳能量的吸收。利用色彩的物理学性能应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浅色的物体能反射80%的阳光,深体的物体只能反射20%的阳光。在热带地区很难看到深色建筑,那里的建筑大都采用以白为主的浅色。如果地球上有更多建筑物采用白色,特别是屋顶采用白色,就可以大大减少热能的吸收。西方有些国家呼吁将所有平顶屋顶刷成白色,将斜面屋顶刷成浅色。还有一些国家开始将屋顶颜色列入建筑法规中。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对世界作出减少碳排放的承诺,应该关注建筑色彩的科学性。
   波长较长的暖色使人产生扩张感。波长较短的冷色使人产生收缩感。如果将同样大小的暖色物体和冷色物体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暖色物体看起来比冷色物体略大一些。黑色、蓝色、紫色是具有收缩感的冷色,能让事物看起来更小些。人们的经验认为更小的事物离自己更远些,收缩色能制造退缩的效果。如果将墙壁涂成具有收缩性的颜色,会使墙壁看起来比实际小些,仿佛墙壁后退了一截,房间看起来就大一些。
   具有收缩色的汽车容易被人忽视,看到了也容易误判距离,导致车祸。历来黑色汽车是官方用车和富人座驾,车体往往较大,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小型客车通体黑色就变得危险了。这是小型客车很少采用黑色的原因。

 

4、丑中有美

 

   当代建筑,特别是摩天大楼,趋向标新立异。朱光潜认为丑是违反常态,“其实就是稀奇古怪”。可以将标新立异、稀奇古怪的建筑形态用丑字来概括。因此,有必要探讨现代建筑中丑与美的关系。

4.1 丑的审美价值

   丑不等于恶。丑中有大美。戏剧中的丑角,杂技中的小丑,漫画中的夸张,都是丑中有美。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丑中的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原因大致有三个。
   首先,丑最能代表个性。丑是广义美的一部分。刘熙载说:“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罗丹说:“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些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稀奇古怪的建筑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游览观赏的景点,因为丑中有美,丑中有个性。
其次,人们普遍有猎奇心理,看惯了常态美,会被稀奇古怪的非常态的事物所吸引。人们看到稀奇古怪的建筑时,会产生新鲜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丑往往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作为艺术品的丑,要符合美的普遍原则,要有所创新。中国画中的枯槁之美,百涛论画技中的老屋秃树法,都是艺术中的高深境界。欣赏丑中大美,是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完善,是对大千世界丰富多彩面貌的领悟。
   “在历史和人生中,光明面终究是主要的,因而丑在人的审美活动中不应该占有过大的比重”。个别一两座稀奇古怪的建筑,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类同的古怪建筑多了,见怪不怪,不但引不起人们的关注,反而会使观众产生反感。

4.2 主观美和客观美的统一

   康德认为“美感的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康德所说的人心构造是人的生理,首先是视觉生理是美感的客观性。
   朱光潜对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有形象的阐述:“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这是讲美的主观性,情人眼中出西施。又说:“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个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哈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说美人是美的,也犹如说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样,她的高矮肥瘦是她的星宿定的,是她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这是讲美的客观性。
   美的客观性,使得世界范围的审美活动成为可能。如果黑非洲的代表坚持黑色是美的,欧洲代表坚持白色是美的,无法进行世界统一的选美活动。
   皮尔·卡丹是服装设计大师,他对建筑有兴趣。他吸收吹气泡的灵感,在巴黎郊区为自己设计“泡泡屋”住宅,使人过目不忘。如果第二个人模仿“泡泡屋”,就没有艺术价值了。皮尔·卡丹计划在威尼斯近郊建一座60层高的“光明殿”,由一个中心柱和三片孤状建筑组成。“光明殿”遭到威尼斯民众质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警告:如果这座建筑立项,将考虑取消威尼斯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怪异的建筑也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马岩松设计的多伦多双塔摩天公寓被加拿大人誉为“梦露大厦”。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将“梦露大厦”评为2012年美洲最佳摩天大楼。评语指出:“许多带有曲面构成的摩天大楼在最近几年先后落成,但‘梦露大厦’则是将整栋建筑卷转而达到有机形态”。当地媒体认为这座大楼“更自然、更优雅、更人性和更精致”。一连用了四个“更”字说明“梦露大厦”的稀奇古怪达到大美的程度,将美的主观性和美的客观性巧妙地统一了起来。
   建筑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在建筑形态上的表现是趋同性和地域特色。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统一的。建筑的趋同性和地域特色也是统一的。目前,世界建筑有强烈的趋同性倾向。建筑功能、建筑材料和结构原理推动趋同化。大型体育场馆和大型航站楼功能基本相同。新材料的开发和采用,建筑的节能原理基本相同。在信息时代化,美的信息传播加快,促进审美观念的趋同化。然而,建筑的地域特色是不可能磨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建筑的烙印是不可能磨灭的。按照美的主观性和各观性统一的观点,在建筑和园林设计时,既要研究建筑美的普遍原则,又要研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建筑美的特殊要求。(完)

 

参考文献

 

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吴焕加,外国现代建筑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1月。
罗广、詹志,色彩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
朱光潜,谈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张国庆,中和之美,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7月。
胡兆量、阿尔斯朗、琼达: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法]保罗·安德鲁著,唐柳、王恬译,安德鲁与国家大剧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
李秋明、郑广瑛,眼科应用解剖学,第二版,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朱志良,中国美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英]乔纳森·格兰西著,李静、张立华、张海宏译,建筑艺术,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陈韵鹦,美学其实很好玩,长沙:湖南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冯刚,高层建筑课程设计,南京:江苏人民出版计,2011年8月。
卓刚,高层建筑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胡兆量,地理环境与建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计,2012年4月。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11月。
胡兆量、韩茂莉、冯健,图说中国文化地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