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23
本刊记者 高慧娟
从集美大学能源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定位出发,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求,经福建省科技厅批准,在何宏舟教授的带领下,集美大学于2009年成立了“福建省清洁燃烧与能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具有“工海”特色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促进学科建设
目前,“中心”已拥有5万元以上测试仪器30多台,各类研究平台12座,可资利用的教学和研究仪器设备约1500万元。中心的建设推动了能源学科科学研究的发展:近3年来“中心”骨干成员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6个),国际合作项目2个;承担市厅级项目11个,企业委托开发课题14个,获批研究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发表了学术研究论文110多篇,其中被权威期刊和被SCI/EI收录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申报获批授权技术专利30多项,转让技术成果5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和完成者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中心”的建设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依托“中心”这一科技创新平台,新增设了10门专业课程的实验;通过“中心”建设,集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与省内近50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构建了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并承担了省级教改项目“热能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试点工作。2011年,依托本平台取得的教学成果《“热能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评为集美大学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另外,中心的建设对促进学术交流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中心”分别于2008年5月、2008年8月和2010年11月承办了三次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中心”的研究骨干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被邀请担任本学科国内和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的会场主席,包括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动力工程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ASME Power 2011)分会场主席、国际制冷大会分会场主席、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分会场主席等,有力地提升了集美大学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
推动产业进程
“中心”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清洁燃烧理论与技术、低温余热利用与工业过程节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及与循环经济相关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为福建省的高效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做出了一系列积极贡献。
近年来,“中心”在冰蓄冷空调及低温送风技术、烘干系统的优化集成节能技术、旋风除尘技术、太阳能蝶形反射聚光光伏发电技术、余能(热)回收利用技术、降低燃烧福建无烟煤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技术、燃烧无烟煤链条炉的节能改造技术、先进的垃圾焚烧炉技术、燃油荷电雾化清洁燃烧技术、可再生能源与低品位热能海水淡化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已开发了10多项科技成果,为省内近50家企业提供了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服务行业涉及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纺织印染等诸多领域。例如,与厦门同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立体多层次蝶型反射聚光光伏发电技术》技术转让协议,该项技术直接经济效益在年1000万元以上;与镇江市电站辅机厂有限公司共同进行了《低温工业烟气余热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开发》,通过回收余热,可为企业节省大量燃料从而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每年可节能折价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与厦门银鹭重工有限公司共同进行了《20t/h级高效燃烧福建无烟煤的CFB锅炉技术开发》,每年通过煤的高效燃烧和资源综合利用可增收500万元以上。近年来,“中心”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推广新技术等形式进行了成果推广,累积每年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近3500万元。
服务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建设是国家的发展潮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为了配合福建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需要,“中心”近两年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了海洋,突出了海洋可再生能源与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结合福建省丰富的海洋资源及其实际开发利用情况,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开展了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环境测试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中心”研究骨干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海水淡化系统的能源、经济、环境性能综合分析与优化研究,提出了利用低品位热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高效复合能量系统的海水淡化方案,如太阳能动力-热泵-海水淡化复合系统;构建了基于过程集成、性能优良的复合能量系统,揭示了系统集成机理和规律;已申报授权发明专利4项,在国际知名刊物《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和《Desalination》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近10篇。又比如,“中心”通过承担国家海洋局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课题,进行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开发,开展了波浪能耦合其它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能源自补给技术研究、海洋生物微藻固碳制氢技术研究等,目前已开发海洋波浪能发电样机1台,新产品新技术6项,申报技术发明专利7个。
展望未来,“中心”将紧紧围绕着集美大学的发展定位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在化石燃料清洁燃烧、能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开发等领域研究基础厚实、研究经验丰富、研究特色鲜明的学术团队,不断提高“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和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 资讯
-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这些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了解奖项分布与获奖特点→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天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