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刊记者 李晓文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17-10-11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本草纲目》有言:“盖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也有人言:“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好水源好山。”
而说这句话的正是著名的水营养学家、我国水生理科学的开拓者李复兴。他独辟蹊径,坚持研究“好水”并寻找“中国好水”近30年。“不但要喝安全水,还要喝健康水、好水。”他倡议建立“好水标准”,首创性地提出“化学指标衡量安全水,物理指标衡量健康好水”的理念。如今已近耄耋之年,但他仍笔耕不辍,寻遍山河,行万里路。在研究中国好水道路上,他始终满腔热情,壮心不已,行走于水科学的最前沿。他提出的“水退化”理论、“健康水”概念、“N1饮用水指数”“健康五大基石”等科学理论与概念,对人们的饮水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他一生最简单亦是最伟大的理想则是“让百姓懂得如何健康饮水”,他力图为饮水产业发展开辟出正确的道路,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引领我国饮水产业发展的潮流。他说:“饮用水安全健康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希望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指导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健康饮水。”
水盲比文盲更可怕,正确认识“健康好水”
水是生命之源,被誉为“百药之王”,水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对于“朝夕相处”的水本身,你又真正了解多少?
在水利部门对我国近10万公里长的河流进行的评估中,被污染河长已经占半数,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引发的严重后果,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警惕和关注。而相比“水污染”这只看得见的杀手,“水退化”的危害则是长期、潜在的。早在1996年,李复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水退化”的科学理论。李复兴指出,水退化是指水本身功能的退化,以及对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的退化。
经过多年研究,李复兴和团队还发现,因为不了解水,现代人对于饮水还存在一定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水越干净越好”。李复兴则认为:“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纯净水这个概念是外国引来的,纯净水就是水当中任何坏东西都没了,绝对安全,同时把水当中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也去掉了,而且纯净水最早是用在工业上的。国内外很多科学证明长期喝纯净水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质量都会带来危害。”第二个误区则是“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李复兴表示:“人类在4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都喝的是水‘溶液’而不是‘溶质’或‘溶剂’。现代很多人要么强调溶剂,喝纯净水、蒸馏水,要么强调溶质,以为矿物质含量越高越好,其实水中矿物质应该是综合平衡的关系。”第三个误区是“把饮料当水喝”。对于此,李复兴给出了详细解释:“水是必需品,饮料是商品,前者必须喝,后者可喝可不喝。喝水是补水过程,喝饮料其实是脱水过程。因为,饮料中加了很多甜味剂、黏稠剂等化学添加剂,人体要把这些物质代谢出去,就得额外消耗更多的水。特别是中小学生,常喝饮料会造成厌水、厌食,不是发胖就是消瘦。”总之根据当前社会对水认知存在很多的误区和盲区李复兴直言,“水盲比文盲更可怕”。
的确,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大环境下,更多的人对水的关注只停留在安全性上,而在李复兴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应从安全水上升到健康水,也就是好水。
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首先要喝安全水;若想提高生命质量,增强身体的代谢力、免疫功能和适应能力,就要常喝健康好水。只有好水才能造就健康、长寿、美丽和智慧,而中国有好水。”
经过对国内多处长寿地区优质水源的调查,李复兴和团队发现,健康水除了无污染、无异味、无有害物外,还有几大共性:一是N1(硝酸盐和亚硝酸盐)≤0.5为好水,0.5≤N1<1为安全水,N1≥1为不合格;二是呈弱碱性,pH多在7~8之间;三是口感指数≥2;四是TOC(总有机碳)≤1毫克/升;五是钠(Na)≤60毫克/升。
在长期对优质水源调查的基础上,李复兴早在1999年总结出了健康好水的七大标准: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水硬度适中;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含量适中、比例适宜;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水分子团小;水的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氧化还原性等营养生理功能较强。健康水标准的提出,同时也为国内“健康水”系统概念开了先河。
“提高居民健康水意识”是责任
《孟子》有言:“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其意为,君子立身处事要像流水一样有本有源,才能不断进步。而出生于湖北省丹江水库黟县的李复兴,正是这样“有本有源”,从小时候起,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近耄耋之年的李复兴,其童年是在兵荒马乱中度过的。战争年代,流离失所、辗转周折常有。小时候,李复兴便随父母从湖北来到北京,并幸运地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59年,李复兴也是怀着一腔报国之情,考入了北京农业大学即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动物营养学专业。1963年,大学毕业后,李复兴被分配到北京通县农业局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农业科研之路。20多年一瞬即过,李复兴已成长为资深的农业科学家,曾担任北京营养源研究所营养室主任,为我国农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89年,李复兴得到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的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考察生物技术研究现状,发现美国的很多理工大学都开设了生命科学院,这让他深受启发。在威斯康辛大学,他结识了一位研究结构化学的教授,这位教授正在研究水污染而造成的“水的同分异构体”。而就是这一面之缘,李复兴的人生接下来发生了转变。
冥冥之中的不解之缘,在营养学的基础上,李复兴开始对水营养研究越来越感兴趣。从此,水营养、水结构变化和水功能变化等问题也都成了他的研究课题。
于是,在1992年,满怀对“水”事业研究的热情,以及让国人喝上健康好水的坚定信念,李复兴决定辞职,成立了非盈利机构——北京爱迪曼IDM生物技术研究所,也就是今天北京公共健康饮用水研究所的前身。全世界研究水的机构很多,但是研究“好水”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李复兴则是那个“敢吃螃蟹”的人。
该研究所集理论研究、科学实验、产品开发、宣传教育、社会服务五位一体,构建人与水和谐,确保饮水健康,维护生命质量为指导思想,秉承“以民为本志为人类作奉献,以水为先向公众送康健”的宗旨,致力于“生命之水”的探索,重点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方面研究,揭示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开展健康饮用水处理技术及水的衍生品的研发。在李复兴看来,该研究所更重要的一个责任是致力于“健康水”及“科学饮水”的倡导与普及宣传工作,讲百姓听得懂的道理,提高居民水健康意识。
踏遍山河行万里路,寻找中国好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这一点,李复兴近30年的寻水之路,作了完美诠释。
在30多年的时间里,李复兴带领团队走遍祖国大川山河,对长寿村、无癌症村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对其水质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科学的化验评定。李复兴多年坚持一个科学信念,“科学如同艺术一样都是来自于实践,扎根于实践”。他们对这些好水进行系统归纳研究,以期找出共同规律。探访数百水源地,通过实地的考察和检验,2015年,李复兴和团队利用搜集到的数万个数据绘制了“2015中国优水地图”。2016年,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公布了2016版“中国优水地图”。李复兴表示,不只是中国,更希望能绘制出世界的优水地图。而这时的他,已近80岁。
在李复兴创造卓越成就的科研生涯中,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他的妻子赵飞虹,同是从事水营养研究的科学家。几十年风雨,二人并肩作战,克服一道道难关,攻破了一道道难题,最终才有了研究所今天在“水世界”不可或缺的地位。李复兴和妻子伉俪情深,也被人亲切地称为“北京最会喝水的夫妇”。
“现在科学家搞科研都是在文献中找课题,引用资料写论文,跟着外国人找课题,这是不对的,应该去大自然里找科学,通过实验研究和不断地实践,才能发现科学真理。”李复兴说,“科学研究一定要开辟没有同类研究的课题,要研究对人类发展有积极意义的课题,要有原创精神。”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才能出真知。为了在大自然寻找好水,他和妻子赵飞虹一起潜心研究近30年,翻山越岭,历程数万公里。如今,李复兴已经78岁高龄,但他依旧精神矍铄、身体硬朗。2014年,为了寻找好水源,他以75岁高龄攀登珠穆朗玛峰海拔5000米处的中国大本营,也曾到过中国最北边零下40摄氏度的漠河去探索好水。不但如此,李复兴还申请了去南极考察,准备随同科考队赴南极寻找优质水源。而让他如此乐此不疲地则是他的梦想,“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到最好的水,就是让人类喝上安全健康的好水。”李复兴的表达铿锵有力,正是这个梦想,让他毫不犹豫地前往,即使是最危险的地方。
研究“健康好水”是信仰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文化之母。选择饮水与健康领域的探索研究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和幸福。”李复兴如此说道。
科研领域里有公认的两大难题:一是生命科学;二是水科学,而从生命科学领域里研究水,更是一个难上加难的课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梦熊曾经这样评价:“李复兴教授选择了一个最有意义也是最难的课题。”李复兴也坦言:“水是最神秘的物质,也是最难研究的领域。”
但科研本就是拓荒之路,执着让李复兴从未退缩,而是选择知难而进,而这一干就是30多年。研究健康饮用水不仅仅是李复兴的兴趣和责任,也早已成为他的人生信仰。智者乐水,凭着对水的热爱,凭着严谨求实、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凭着为人们探求健康饮用水的责任感,李复兴在水营养生理及健康饮用水研究道路上拥有了绚丽的风景和别样的精彩。
从1992年至今,研究所在李复兴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走过了整整25年。在近30年的道路探索中,在国际上,李复兴首创提出了“水退化”的科学创新理论及健康水的系统科学概念,并得到国内外学者及联合国技术开发署的认可和重视。其“水退化”理论对于水产业的企业具有指导意义,在“水退化”理论指导下研究的“健康饮用水”及“IDM激活系统”项目从理论到工艺、设备及产品标准已形成较完整、成熟的技术体系,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此项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自然回归水处理技术”被联合国技术开发署授予“联合国示范技术”并向全世界推广,该研究成果受到联合国如此重视在国内外均属罕见。“海洋深层水”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进行了市场转化。“高效紫外光催化技术”已获国家科委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启动项目。
在饮水科学领域,李复兴不仅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其科研思想还在其诸多著作中一一体现。这些年来,他出版了《水,是药还是毒?》《好水在中国》《饮水的最好方式A+B》《水,生命之源——水与营养》《科学饮水——无氯无忧》《世界因水而美丽》《健康七成靠好水》并主编《水与文化论文集》《水与哲学》《水与城市》等与水相关的科普图书。尤其是著作《中国居民饮水指南》科技篇及简要篇,作为国家采购和广大农村普及的书籍,影响巨大。
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李复兴不仅提出了优质水新的评价体系和好水的特征性指数(“N1饮用水指数”),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的一致好评,还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发展为“五大基石”。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良好心态”是健康四大基石。而李复兴在多年水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四大基石有必要与时俱进,应发展为“五大基石”。经过持续调查实践和研究总结,结合中国五行哲学思想,李复兴认为健康的五大基石应该是:良好心态、科学饮水、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充足睡眠。
近30年,李复兴带领团队调查中国各地水资源,取得了丰硕成果,真正做到为社会服务,为百姓带来健康好水,提高健康水意识;同时,作为我国水生理学科开拓者,在水生理科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可谓当之无愧的“健康水之父”。
在“2016世界水日·第十四届国际健康饮用水论坛暨2016中国优水地图发布会”上,李复兴获得了由多国专家评选出的终身成就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浩亲自为他颁奖,这也标志着他在水科学方面的创新成就令世界瞩目,得到广泛认可。
但科研上的成果并没有让李复兴止步,他说,健康水、好水的研究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人民的,要让民众脱掉“水盲”的帽子,尽管做到科学健康饮水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李复兴认为需要做好科普工作是当务之急。除了出版了多部与水相关的科普著作,还从1999年开始开设健康饮用水论坛,不断深入学术交流,并向民众传播健康水的系列知识。2001年,研究所还创办了科普宣传杂志 《饮用水世界》以及科学饮水相关书籍,教会大家正确饮用水,“多喝水,喝好水,会喝水”。
要提高中国居民健康水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能是一日之功。李复兴表示,中国的“水教育”应该从学校抓起。“现在很多儿童、青少年迷恋饮料,甚至把饮料当水喝,以致饮水量严重不足,这成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代谢疾病的重要根源之一。如果不加强水的健康教育,毫不夸张地说,将影响到未来的国民健康素质。” 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因如此,李复兴受众人之托创办世界上第一个“水大学”的想法也越来越迫切,而且付之行动。
78岁的李复兴,虽近耄耋之年,但他依然思维清晰,行动敏捷,精力充沛。本应该是享受夕阳之乐、坐看晚霞的年纪,但他却始终闲不下来。他每天都坚持阅读《新京报》《生命时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等报刊了解最新动态,与时俱进。李复兴不仅平易近人,幽默风趣,更是博古通今。他喜欢简单健康的生活,同时不减青春般的热情,而让他依旧满腔热忱的正是造福社会百姓的“社会责任感”。
“科研就是拓荒之路。为了更多人的健康,我和我的研究所会再接再厉。”李复兴的话掷地有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复兴永怀着一颗赤诚执着之心,尽情挥洒着夕阳的余辉,淋漓又尽致
- 资讯
-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11月2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