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信步于石墨烯产业化之路

作者:托玛斯教授    发布时间:2014-01-21

——访济宁利特纳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士峰博士

本刊记者 祝传海

  
  石墨烯在电子器件、光学器件、柔性电子、轻型功能部件、先进电池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2010年,当石墨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走入人们的视野时,在济宁已经有一群人开始为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做着努力。3年来,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发展愈加步入正轨。而在这背后有这样一个人,他轻描淡写、胸有成竹,建立起济宁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成立了济宁利特纳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出生在水浒发祥地山东郓城的侯士峰简单朴素,也许是自幼受到家乡文化水浒好汉的影响,他喜欢以简约的方式处理问题,不在乎繁文缛节,“越简单的生活越轻松”。
  
“母亲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命运”
  
  侯士峰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农民,父亲是煤矿工人,常年不在家。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侯士峰年幼时就为家庭分担家务,很能吃苦。
  1982年,中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侯士峰家乡的高中学制陆续由两年改为三年。当年,侯士峰就读的高中要改为初中,高中停办,就读于高二的侯士峰只有参加这一年的高考,由于仅有两年的高中知识储备,这次考试的成绩很不理想,“只有200分,只学过1年英语,60分中蒙对了9分”。
  1982年的夏天让侯士峰印象深刻,父亲看到了他不甚理想的成绩,建议他去煤矿读技校,以便毕业后可以做个煤矿工人。当时去煤矿做工人是侯士峰同龄年轻人的梦想,尚且年轻的侯士峰并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的未来,于是,便接受了父亲的提议。1982年夏天的七月,家里办妥了去煤矿技校的一切手续,买好了火车票,侯士峰不知道那辆开往煤矿的火车会载他去向怎样的未来,没人知道。
  临行的前一晚,母亲一直没有说话,表情凝重、思索良久,只对儿子说了一句:“我们不去技校,你再回学校学习一年吧。”
  正是母亲的这句话彻底改变了侯士峰的命运,他重返高中,读完高三后参加了1983年的高考,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化学系学习。
  多年后,侯士峰仍然不忘命运的岔路口时母亲当年的决定。侯士峰感慨:“母亲一字不识,当年她对我的学习没任何要求,也没有大家认为的长远规划,作为她唯一的儿子,她只希望我平平安安,而当时煤矿工作的安全环境,是时刻让她提心吊胆的。”正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母亲对儿子的期许,改变了侯士峰的一生。
  来到山东大学的侯士峰一头扎入书海,拼命读书。“其实,在山东大学,我的专业成绩一般,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读专业以外的书了。但我想,这些非专业的书籍,对我以后的发展,好像更有帮助。”1987年,毕业后的他到山东济宁医学院工作,一段时间后毅然决定继续学习深造。当时社会上正在流行“知识无用论”,许多同事很难理解侯士峰的这个决定,但他毫不犹豫地踏上自己的道路。
  1991年,侯士峰顺利进入南京大学,师从陈洪渊院士,攻读分析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1997年底,北京大学的刘忠范院士来南京大学做学术报告,这场报告让侯士峰对纳米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8年,侯士峰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来到北京大学,师从刘忠范院士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研究神奇的碳纳米材料。学海无涯,2000年底,侯士峰赴美,成为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访问学者。一年后,侯士峰到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的查尔斯-马丁(Charles Martin)教授课题组,继续从事纳米材料研究工作。作为国际纳米材料的顶级专家,马丁教授给了侯士峰很好的氛围和科研思路,侯士峰在这里先后开发出几种世界首创的新型纳米材料。
  在佛罗里达的侯士峰希望能够到大学任教,但马丁教授认为他的英语不过关,建议他到工业界,并推荐他到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在公司,侯士峰先后担任高级研究员和项目主管,公司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让侯士峰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包括石墨烯等碳材料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有了切身的体会和实际操作经验,同时,他的英语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得到了锻炼。2008年,渴望能够完全自主开发新产品的他选择到大学任教授,并顺理成章地成为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教授。
  对于他的选择,周围的人都很惊讶,也很羡慕。因为在美国,从工业界到大学任教授有一定的难度,而侯士峰不但做到了,还做得很完美。
  回顾侯士峰的求学工作路,从选择继续研究生的学业到转换研究方向,从公司供职到回归校园,他看似云淡风轻地生活态度下是认准就不放弃的坚持与执着。
  
“最开心的是培养了一批人才”
  
  随着知识的积累与事业的成功,侯士峰对家乡的眷恋也不断增强,他很迫切为祖国和家乡做一点贡献。2009年底,他帮助济宁医学院组建了生物纳米技术与医学工程研究所,任所长。带领一批高层次教师做生物纳米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2010年,应山东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邀请,侯士峰决定回国发展,重回山东济宁。也许是因为曾经在济宁有过一段工作经历,侯士峰对于济宁比较熟悉。然而,具体到这次回国的经历,与其说是侯士峰选择了济宁,不如说济宁也选择了侯士峰。
  2010年夏,侯士峰向当时在美国考察的济宁市委主要领导谈了自己的石墨烯项目产业化思路,市领导建议他:“回国创业,就不要仅仅围绕一个项目做,能否从更深远的角度考虑一下,建立一个研发中心?这样可以更深层次地把一些好的东西带回济宁。”
  经过双方的探讨,2010年年底,侯士峰在济宁市政府、市科技局、鲁南工研院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济宁市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构建自己的创新团队,成立了济宁利特纳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前沿领域的碳纳米材料生产。
  也许是因为在国外有过在校研发与企业管理的双重经历,面对从零开始石墨烯材料产业化,侯士峰没有丝毫困顿与迷茫,他清楚地知道研发中心的建设需要什么,公司的发展需要什么:人才!
  在2010年前,中国石墨烯材料研究只在学术界,产业化为零。因此,无论是从研发角度还是从产业化角度,这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但侯士峰毫不慌乱,3年来,研发中心已经培养出一批研发与技术人员,有在从事尖端新材料的研究人员、也有在生产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有负责公司运转的管理人员,而这其中大部分人员,进入公司时,对石墨烯还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认识。侯士峰深知,作出一个项目,解决一个工业问题很容易,但一条产业线能否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人才。
  2013年6月8日下午,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普率领调研组在山东省科技厅郭九成副厅长,济宁市梅永红市长等陪同下参观了济宁碳纳米材料研发中心等4家创新创业团队,侯士峰对李主任说道:“我现在最自豪的不是石墨烯的产业化进程,而是培养出了一批人才。我不在研发中心的时候,这些人才一样能把研发做得很好,这才是让我真正感到高兴的事情。”
  针对人才培养,侯士峰也有自己的一套观念。他认为与国外的学生们相比,我国的学生顾虑太多,有想法却不敢去实现,喜欢循规蹈矩跟随别人的步伐做研究,这是要不得的。“我现在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霸气”。对于自己带领的团队,侯士峰给了成员们充分发挥的空间。他经常对成员们说:“你有一个想法,你就要去做,成功了算你的,失败了算我的,一定要敢于突破。”
  除了培养人才,对于成员的选择,侯士峰也有两点要求:独立思考、脚踏实地,既有头脑还能兢兢业业,这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经常在强调创新,其实我认为创新的理念不需要刻意提醒,科学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创新的基础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大量的知识积累。”所以,研发中心与公司现在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然而,现在的侯士峰面临的困难也在于此——人才不足。济宁市并不同于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很多博士硕士对于来到济宁心存顾虑,直到现在为止,高端人才的匮乏仍然是研发中心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公司也需要能把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当地人文环境相融合的综合性管理人才。
  虽然前路崎岖,但面对未来侯士峰充满信心,他笑着讲了自己的愿望:“我来自上个世纪的山东农村,骨子里是个农民,内心深处最希望的是去加拿大开垦几百亩荒地,做个农场主。每年5到8月份,我能彻底放下公司的事务,离开公司去种一季小麦或玉米,而收割回来之后,看到我们的团队使公司运转如常,我觉得就彻底实现自己回国创业的愿望了。”
  
“我不追求速度,我们是按部就班地发展”
  
  从2010年年底到现在,短短三年的时间,侯士峰的“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已经初现规模,在别人都用迅速发展来形容他的步伐时,他却并不这么认为,“我不追求速度,我们是按部就班的发展。”
  什么是按部就班地发展?2010年,在对石墨烯应用市场的充分调研基础上,侯士峰团队利用在石墨烯领域多年的研究经验和国际领先的学术成果开始在山东省进行相关开发。2011年年初,在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的支持下成立了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2012年春天,开始筹建石墨烯材料中试基地。2012年8月底,中试成功,顺利完成了先进成果的技术转移。2013年8月,正式签约入住济宁金乡化工园区,开工建设第一条正式生产线,按照计划,这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无污染、绿色环保生产线将于2014年中投产。
  这样一步一步规划出来的蓝图既清晰明了,又逐步前进,而对于研发中心与技术公司,侯士峰也做了明确分工。
  碳纳米研究中心是将国际科研机构模式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而成立的研发机构,以石墨烯纳米材料研发为平台,立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将纳米材料应用于能源、环境、复合材料以及医用材料等领域。碳纳米研究中心不仅仅是一个研发平台,更是一个介于研发与产业化之间的桥梁。研究中心在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的同时,通过与国内外的著名大学的交流合作,它还是一个促进学术、产业交流的平台。2013年9月,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托研发中心承办联盟下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这是济宁建设的首个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而济宁利特纳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则致力于纳米材料的合成以及相关材料的生产、应用和销售,与研究中心遥相呼应,一个负责研发线,一个负责生产线,二者相辅相成,为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不难发现,侯士峰有着自己的一套节奏,不被外界干扰,“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培养人才,建立中试基地,进行工艺优化。组建第一条正式的生产线……”
  听着侯士峰有条不紊地产业计划,我们不禁让人感概,他身上那份淡然的气质其实是源自胸有成竹的完美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态度。云淡风轻,阔步于石墨烯产业化之路,胸有成竹,笑看人生千百态。
    
专家简介:
  侯士峰,现任济宁利特纳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济宁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主任,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化学系教授。1965年生,汉族,山东郓城人。198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8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10月-2000年12月北京大学博士后。曾在北京大学纳米研究中心、康涅狄格大学材料研究所、佛罗里达大学生物与纳米界面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2009年12月至今,济宁医学院生物纳米技术与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2012年11月入选济宁市“511计划”海外引进人才。
  侯士峰多年来从事纳米技术研究,在碳材料尤其是碳纳米系列材料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业研发、实用技术开发经验,并拥有相关碳纳米材料方面的多项专利。
  由侯士峰博士领军建立的济宁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石墨烯碳纳米材料基础研究及在环境、能源方面的应用,重大环境污染问题的早期预警监测系统,生物纳米材料等。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