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科技强音 创新之声
——全国两会院士代表发声集锦

作者:杨洁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25-03-21

导读: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以Deepseek为代表的深度推理人工智能模型,也将赋能医药工业,为制药企业带来从研发、生产、流通到终端消费全链条的质量提升。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的相关系统对接,制药企业可以合理高效地利用大健康数据、医疗大数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研发方向和市场战略。


潘复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重庆大学教授

  我国的科普展品现状表现出“五多五少”的痛点现象:科创成果多,科普化少;舶来品多,原创品少;同质化多,个性化少;展陈式多,互动式少;低龄化多,成人化少。科技成果“硬”科普化,不仅利于大量处于实验室“深闺”中的科技成果走向千家万户,还可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新途径,“反哺”科技成果转化。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推动“养殖—废弃物—种植—养殖”闭环运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和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于金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肿瘤作为一种可能导致贫困、使患者返贫的大病,无疑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肿瘤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生理和经济压力,如果首次诊断和治疗出错,后续的修补往往难以成功。我提倡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复杂的手术和高端放疗在大医院完成后,后续的治疗可以在当地基层医院完成。从难度较高的治疗逐渐过渡到中度甚至简单的治疗,逐步从上级医院转移到县级医院,实现治疗难度的逐级降低,这样的做法较为现实。


钱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的八成以上,粮食类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但在建立有效品牌战略和营销渠道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相应也有巨大的增收潜力。因此,迫切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类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推动农民增收和粮食产业竞争力提升。


金之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

  要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我认为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突破核心技术;加大政策支持与市场化改革,放宽准入,推动油气价格市场化;倡导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注重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推动油气领域的数智化转型与全产业链优化等。


贺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

  近十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仍时有发生,PM2.5在北方冬季是首要污染物,但在夏季,臭氧是多数区域的首要污染物。臭氧治理若单从污染源头入手,目前状况下前体物之间协同减排比例难以实现,让治理面临诸多掣肘。提升大气自净能力,构建自净城市将为臭氧治理开拓新思路,新增一种低碳低成本的辅助手段。


程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广袤的土地上有4亿多农村人口。其中最多的是乡村老人及留守儿童。对他们来说,独自前往镇县,甚至大城市体检或就医不便利。我们更应该为他们创造便利的医疗条件。如果乡村医院在短期之内被技术赋能,那么就诊水平就会得到提升。以前不敢想,但现在完全可以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去为农村地区的百姓提供服务。


杨正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


  科技就是那颗跳动的、延续生命的“人造心”。一年前,天玑骨科机器人出现在我们手术室,辅助医生一气呵成做成了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科技就是那只减轻患者痛苦的“智能手”。两周前,我们把DeepSeek大模型进行了本地部署,AI协助医生使用全球罕见病例库快速锁定疑难杂症致病原因,科技就是那双精准识别病灶的“千里眼”。科技创新对于民生的改善如此具体。它可知、可感、可及,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地方,也许在你身上,也许在我身上。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