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洁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25-03-21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以Deepseek为代表的深度推理人工智能模型,也将赋能医药工业,为制药企业带来从研发、生产、流通到终端消费全链条的质量提升。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的相关系统对接,制药企业可以合理高效地利用大健康数据、医疗大数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研发方向和市场战略。
潘复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重庆大学教授
我国的科普展品现状表现出“五多五少”的痛点现象:科创成果多,科普化少;舶来品多,原创品少;同质化多,个性化少;展陈式多,互动式少;低龄化多,成人化少。科技成果“硬”科普化,不仅利于大量处于实验室“深闺”中的科技成果走向千家万户,还可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新途径,“反哺”科技成果转化。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推动“养殖—废弃物—种植—养殖”闭环运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和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于金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肿瘤作为一种可能导致贫困、使患者返贫的大病,无疑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肿瘤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生理和经济压力,如果首次诊断和治疗出错,后续的修补往往难以成功。我提倡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复杂的手术和高端放疗在大医院完成后,后续的治疗可以在当地基层医院完成。从难度较高的治疗逐渐过渡到中度甚至简单的治疗,逐步从上级医院转移到县级医院,实现治疗难度的逐级降低,这样的做法较为现实。
钱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的八成以上,粮食类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但在建立有效品牌战略和营销渠道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相应也有巨大的增收潜力。因此,迫切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类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推动农民增收和粮食产业竞争力提升。
金之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
要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我认为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突破核心技术;加大政策支持与市场化改革,放宽准入,推动油气价格市场化;倡导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勘探开发过程中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注重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推动油气领域的数智化转型与全产业链优化等。
贺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
近十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仍时有发生,PM2.5在北方冬季是首要污染物,但在夏季,臭氧是多数区域的首要污染物。臭氧治理若单从污染源头入手,目前状况下前体物之间协同减排比例难以实现,让治理面临诸多掣肘。提升大气自净能力,构建自净城市将为臭氧治理开拓新思路,新增一种低碳低成本的辅助手段。
程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广袤的土地上有4亿多农村人口。其中最多的是乡村老人及留守儿童。对他们来说,独自前往镇县,甚至大城市体检或就医不便利。我们更应该为他们创造便利的医疗条件。如果乡村医院在短期之内被技术赋能,那么就诊水平就会得到提升。以前不敢想,但现在完全可以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去为农村地区的百姓提供服务。
杨正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
- 资讯
-
-
《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2月28日上午,《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原名《中国逻辑学家...
-
关于个别单位和个人冒用我社名义进行经营活动的声明
近期,我社接到反映有个别单位及个人,未经我社授权冒用“《科学中...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11月2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