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7
——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科技推动农业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凭借其独特地位与卓越贡献立于浪潮之尖。实验室依托兰州大学,作为我国草业科学研究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2年5月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20家试点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
垒筑草业科研高地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聚焦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直面我国良草繁育与草地生态保护短板及重大科学难题,全力攻克草种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卡脖子”技术,围绕“种质→品种→种子生产→应用”任务链,精心布局“双十计划”,即10年内培育10个牧草新品种和10个生态修复用草新品种,力争建设成为全球草业领域的“四中心一基地”,即国际一流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战略咨询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基地。
围绕目标整体布局,实验室目前共在4个研究方向进行攻关:草地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抗逆机制;草类植物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草种生产与高效草地农业;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生态修复。
实验室整合兰州大学草学、生态学两个一流建设学科,现有固定人员150人,其中53%为40岁以下青年才俊,有研究人员144人,技术人员4人,管理人员2人。固定人员中具有人才称号的有38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7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6人。
瞄准攻关方向,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及其他各项科技任务400余项,科研经费到账2.2亿余元,其中国拨经费占80%。以实验室为牵头单位主持牧草遗传选育、生态恢复方面“973”计划项目2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省级重大专项3项;主持国家重大、重点专项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30余项;国家人才工程项目20项(含长江学者);“111”引智计划(含2.0)2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百余项。
凭借深厚积淀与广泛影响力,实验室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取得一系列卓越成果埋下了坚实伏笔。
摘取草业创新硕果
近年来,实验室围绕草种创新和草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阶段性进展包括选育出一系列抗逆高产植物新品种,如超旱生“腾格里无芒隐子草”、冬小麦“兰大211”和3个箭筈豌豆、2个罗布麻新品种等,这些品种已在我国西北高寒、干旱农牧区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增收效益达10亿元以上;研发了以促使“环境-草地-家畜-人居”系统耦合为特征的草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在甘、青、川高寒牧区和西北干旱农牧区累计治理退化草地800余万亩;优化粮-草-经旱地农业结构,助推脱贫攻坚;长期系统研究旱地集水农业生态理论与技术,在甘肃推广逾亿亩,并在非洲得以推广示范,获得显著成效和国际好评;基于对青贮饲料技术体系研究及成果转化,提出以耕地农业为基础的淀粉经济向以草畜产业为基础的蛋白经济转变的新思路,极大助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研发了高寒沙化草地综合防治与生态恢复技术体系,已在青藏高原四省区示范推广600余万亩,帮助西藏拓展了尼泊尔饲草料市场,相关成果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肯定。
埋首耕耘结硕果,实验室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3项,其中作为第一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发表高质量论文1000余篇,包括《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国际著名刊物论文,出版《乡土草抗逆生物学》《农业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国家规划教材或研究专著20余部。
培养草业未来栋梁
实验室在科研前沿攻坚克难的同时,不忘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自成立以来,实验室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草业科学和生态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5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27人、硕士研究生980人。1名博士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7名博士和6名硕士分别获甘肃省优秀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25人获全国王栋草业科学奖学金,占全国获奖人数的16%。目前在站博士后49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54人、硕士研究生675人、外籍学生34人,持续为草业科学领域输送新鲜血液。
实验室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助推我国草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室共有20余人入选国家及省部委智库专家库。任继周院士和南志标院士牵头分别向国家和有关省部提出建议10余次,极大地推动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设立和实施“粮改饲”政策;为西部大开发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江源”及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型草种产业等国家战略提供咨询,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邀请参与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并受到肯定;为公众科普生态文明建设成果,1人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科普先进个人;为国内外培训草地生态农业与生态修复技术,累计培训1万人次以上。此外,主办的《草业学报》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百强报刊”,14次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携手《草业科学》挺进WAJCI-Q1;获批创办英文科技期刊《草地研究》(Grassland Research),并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作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与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合作,承担5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接收70余名来华留学生,举办十 余次大型学术会议,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为巴基斯坦等国家举办草地农业科技培训班,促进全球草业科技成果共享与交流。实验室创办的“111”引智基地等平台吸引国外顶尖专家与实验室成员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草业科学发展。
- 资讯
-
-
《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2月28日上午,《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原名《中国逻辑学家...
-
关于个别单位和个人冒用我社名义进行经营活动的声明
近期,我社接到反映有个别单位及个人,未经我社授权冒用“《科学中...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11月2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