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党建武:听话且听音
——记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教授党建武

作者:本刊记者 徐芳芳   来源:科学中国人  发布时间:2014-08-26

导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进驻到亿万家庭中,中文言语信息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多言语、口语化、语境依赖性强充斥其中。虽然语音识别、机器语言处理等言语技术迅猛发展,但其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面对烟波浩渺的中文言语信息仍无招架之力。

   这时,一位担任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立大学法人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的党建武挺身而出,拨开冗杂的信息,与他的团队一道挑战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信息技术无法解决的复杂环境、多言语移植、交际意图和行为理解等重大难题,张开灵活的大手一点一点地雕琢着网络言语行为理论和深度计算的模型,首次将互联网环境下言语信息处理的研究提上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扭转了这一被动的局势,提升我国在互联网信息利用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语境下中文言语研究的第一人。

深情厚谊 努力为祖国多做贡献

   清华大学是多少学子为之向往的地方,而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录取名额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在恢复高考的首批千万考生中,党建武凭借刻苦钻研、勤奋努力的劲头,挤过了这座独木桥,于1978年3月考进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从此,开启了他人生的全新的起点。1982年本科毕业后,他继续在本校攻读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在清华的校园里足足度过了近7个年头,这里承载了他的青春和梦想。岁月倥偬,如今的党建武离开清华的校园生活已经整整28年了。28年也许可以消磨掉许多事情,但是在魂牵梦绕的清华园里熟识的那许多的熟悉面孔依旧历历在目,那发生的许多往事仍然难以忘怀。
   每每想起那段珍贵的清华时光,党建武动情地说:“在清华7年的学习生活,不仅给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工作研究基础,也赋予了我们严谨治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清华同学们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精神塑造了我们清华人坚韧自信的人格。”党建武的老上司,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副所长东仓洋一先生访问过清华后不由地感叹说:“我现在知道党建武为什么能干,因为清华的人都能干”。即使党建武现在在天津大学任教,但在他的教学和管理生涯中需要帮助的时候,清华仍会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
   “除了清华,我对天津大学的感情也很深。”1984年,党建武在清华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当了3年的老师。这3年,他恋上了天津的静谧美丽,感受到了天津人的亲切热情,体验到了天津大学严谨治学的风气,他觉得天津大学的求实精神就像一块烙印深深地嵌入到他的内心里。
   凭借天津大学的优渥土壤,党建武汲取了充足的养分,1988年他赴日本国立静冈大学大学院留学,并顺利于1992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之后,他于1992年到2001年在日本ATR人类信息通讯研究所从事语音生成和感知机理方面的研究。期间,还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做访问学者。从2001年开始在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任教,目前是该所大学的教授、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期间,2002年到2003年在法国科学院格勒诺布尔语音通讯研究所担任一级研究科学家。这一串串闪耀的光环、一个个不菲的成绩和一项项优渥的待遇,并未羁留住党建武回国效力的步伐。
   他动情地说:“我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希望用全力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于是在2009年他回国担任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院长。“在回来不久的一次退休教师的座谈会上,当时有很多我都已认不出来的老师见到我,都亲切地称我‘小党’,我没想到他们竟然还记得我,这让我非常感动,更加坚定了在天津大学努力工作的决心。”

味外之旨 开创国内互联网环境中文言语技术研究的第一人

   “我今天请你去看电影。”
   “我明天要考试。”
   “这两个人到底想说什么?”或许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句面对面的对话传达了准确无误的意图,但这样的对话却让拥有着精密头脑,亿万数字的互联网犯了愁。
   然而,当前各种服务互联网化的势头却已无法阻挡。言语采集、分享、互动和存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博客、微博、微信、即时通讯工具等各类应用的迅速崛起,习惯采用言语交互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成指数级增长,互联网的言语交互方式逐渐地改变着普通民众的信息交流方式,进而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与决策方式。诸此种种,都在呼唤着对互联网信息处理和知识发现。
   正是听到了这种迫切梳理互联网信息处理的呼声,党建武不无忧虑地说:“世界有六千多种语言,讲汉语有63%,然而互联网时代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语言没有充分的研究。从1997年开始设置国家“973”项目以来,到现在已经17年,有那么多基础研究,但是没有一个是语音的。在这个方面,我们才刚起步。”因此,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国家公共安全的战略高度,将中文信息处理列为信息技术的前沿课题。
   在我国,大家一直把语音信息处理当做工程来做,从科学方面对它进行研究还不多,这也是为什么语音信息处理一直没有获得“973”支持的一个主要原因。党建武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不断整合调研,系统罗列,刻苦钻研,向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组呈交了一份沉甸甸的颇具分量的《互联网环境中文言语信息处理与深度计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项目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认可,并最终给予了党建武“准予通过”的决定。就这样,党建武首当其冲,拿下了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第一个“973”项目,承担起推动我国的言语信息技术发展的责任。
   调研、申请、立项……一路走来,有质疑,有坎坷、有苦、有甜,党建武和团队成员尝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艰辛和不易。为了向大家印证这个项目的意义,为了为国家的快速发展尽到自己的一份力,党建武与团队成员一起,夜以继日,竭尽全力,以互联网规模的中文言语信息为研究对象,研究互联网环境中大规模、口语化、多言语的中文信息深度计算带来的挑战。基于人脑多通道感知机理,丰富和完善言语感知运动理论,他建立了互联网环境多言语识别和翻译的理论和算法框架,为互联网环境中文言语信息表示与提取奠定基础;基于言语行为分析和统计建模的方法,他发展和完善了网络言语行为理论,并将其集成于多言语翻译和深度计算引擎中,突破互联网语篇、对话及口语化文本深层语义理解的技术瓶颈;基于自动语义理解和知识提取是互联网环境海量信息有效利用的基础,他从言语感知运动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出发,探索语篇语义理解的本质问题,开发多层次多线索的言语信息表示、提取和推理计算模型,为互联网环境大规模知识获取建立基础理论。他相信,通过自己和团队成员的一起努力,可以从庞杂的互联网言语信息中,有效地获取用户的言语行为意图和个人信息,进行特定事件、特定人的追踪,可以为建立良好、文明的社会环境服务,也可以为反恐反颠覆、维护公共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具有深刻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现实需求。
   在党建武看来:“人们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如果能把人的高级智能通过互联网智能实现,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地运转,这就是我们的贡献。”现如今,互联网环境上海量的中文信息渗透到了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以及个人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大量的言语信息碎片汇聚,进而形成社会舆论,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导向,甚至对社会或个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能使计算机具备人类智能、理解人的意图成为了人类的梦想,当然,这也是党建武的梦想。

呕心沥血 甘做教育事业的“良心”

   教学管理指的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党建武始终坚守着“高等学校”这块净土,坚信“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一信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学校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为学生铺设了一条走向未来的光明大道。
   培养人才,将教学任务放在首位
   天津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同时也是“111”计划和“卓越大学联盟”首批成员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著名学府之一和顶尖的工科百年名校,天津大学先后为祖国培养了20余万名高层次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和近代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科技、工业人才的摇篮。在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担任院长的党建武从未忘记这一点,他认定:“作为这样一所重点院校,我们负责培养的是精英人才,而非廉价的劳动力。”
   古人云:学有所长、术业有专攻。党建武时刻秉持这一信念,痛心地呼号:“不能把这些千辛万苦选拔出来的一流的学生当做三流的学生来对待,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在他回国担任院长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用人企业谈判,“你要用我们的学生去企业做毕业设计,必须呈交全套的培养计划。”党建武对企业抱着极大的“戒心”,这不是他的个人偏见,而是他对学生细致入微的“用心”,他认为,相比多数企业用业余的精力培养学生,学校的老师可以做到在学生的身上花费百分之百的精力。
   一直以来国家都很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是个大趋势,但是这个方向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并不完全适应于一流的学校,应该在二三流的学校多加鼓励。创业不是所有学生的使命。像985学校的职责就是培养精英人才,为国家的关键和精密岗位输送优秀人才。这也是保证社会全面稳定向前发展的最基本前提。”提到给小学生减负,党建武语重心长地说:“只要中国的大学入学制度不变,减负就不会顺利实施。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措施只是将目前小学应该学到的知识都滞后到初中,甚至到高中课程中了。面对‘一考定终身’的高考选拔制度,他们还是得将这些知识拿起来,这反而加重了家长和社会的负担,所以说减负但没有减压。”
   党建武在本科生的教学管理上颇费了一番功夫,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严格的管理方案。针对在大学生的“及格万岁”、混日子的想法,在回来的第一年,党建武将本科生毕业答辩的第一次不通过率设定在10%,第一次不通过的学生必须进行第二次答辩。第二年,将毕业答辩的第一次不通过率再次提高到20%。这一措施使得过去毕业设计老师经常找不着学生,现在学生找老师探讨如何不进那20%。党建武2009年回国时,面对的是很多本科生的挂科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学院党政班子的9个成员,分别落实到宿舍,找掉队的学生谈心,解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到2010年,每个学生宿舍,除了辅导员的管理之外,都配备一位老师。在他回来的第三年,带领他们实行年级主任制,让学院的4位副职各带一个班级,将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进行协调,统一管理,这些种种的措施,“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基础扎牢实了,在社会的各类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面对着丰硕的成果和如潮的好评,党建武摇了摇头:“教育是个良心活儿,这几年,我在本科教学方面还有很多工作没做,我要继续坚持做下去。”10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一般到20年后才能体现出来,而用一届班子的政绩了衡量教育效果是很短视的。看着眼前这条漫漫高校教育长路,党建武选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用点滴行动去延续着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改善着教学工作中的死角。他相信,经过辛勤耕耘的种子一定会有发芽的一天。
   引进人才,高级人才的“人贩子”
   党建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毛主席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不仅是他自勉的话,还是他常常对别人说的一句话。
   党建武对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历史渊源颇为熟悉:天津大学的计算机学科发源颇早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是继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后第三个成立计算机专业的,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为我国计算机学科领域培养了上万名杰出人才,是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机学科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当时天大的许镇宇教授是国内计算机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王镭教授搞可靠性计算,但是都出现了断代。”党建武回来后看到这种人才梯队的断代情况很痛心。为了将天津大学计算机的优秀传统延续下来,他到处去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挖人才,给不起高薪水、高福利,他每每用毛主席的话“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来鼓动这些教授。“其实,收入到了一定水平,他们并不那么看重钱财,也是想在岗位上能做出一番成就,而我们天津大学能给他们这个展示的平台。”到现在,天津大学的计算机重新焕发生机,而因为他的不遗余力物色人才,帮学院找到需要的人才的举动,在学校的人事处,“人贩子”的称号慢慢就冠上了党建武的身上。
   激励人才,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是20年前的口号,党建武再次将这个口号提了出来,“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就一定得奉献,一定得为人师表,不要一味地埋怨学生、抱怨环境。”
   党建武的回归,给学院带来了新空气、新气象,给老师树立了信心、决心。“我们的老师本来就很优秀,只不过自信不足、缺乏思路,我回来就是要领着他们干,调动学院教师的积极性。”万事开头难,刚接手计算机学院院长一职,“我在国家平台上人生地不熟,我们的团队一穷二白的。”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之前每年最多的时候拿到过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党建武的回来的那一年,即2009年一下子拿到了9个国家项目,当时整个的学院气氛为之一振,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2010年一鼓作气,又拿下了13个国家项目,2012年又承担起了国家“973”的项目,党建武撑起了学院的一片天。这一串串令人振奋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天津大学的教师水平,见证了党建武努力的成果,“我们相信在国内还是能有所作为的,我在任期间,我们学院的教师基本都有国家项目,这些成果不是靠物质刺激而是靠我们把教师的良知唤醒,把他们的正能量激起来了”。
   面对回国创业遇到困惑的同行,党建武以身说法,鼓励他们:“我们曾经在完全陌生的世界里成功地开拓了一片天地,也一定会在有些陌生感的故土上成功地开创未来!”    

分享到: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