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匡一:以硬件技术服务中国互联网发展 一副大框眼镜架在鼻梁之上,眉宇间多了几分祥和,风度儒雅的徐匡一坐在记者对面。他声音浑厚低沉,沉稳而踏实。如今转型做教授的他,1952年在台湾出生,25岁... 科学中国人
-
金章东:穿越“沉积”看“风化” 200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 科学中国人
-
陈洪渊: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我与陈(洪渊)先生共事超过20年。这些年里,我亲见先生除了出差或开会,总是在办公室忙碌地处理科研工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先生这种忘我工作的感召... 科学中国人
-
姚文清:工程师界的一泓清流 清华大学号称“工程师的摇篮”,而这个摇篮中孕育出的工程师多为男性,女性工程师实属凤毛麟角。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副... 科学中国人
-
船舶设计大师徐青: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工程设计 2013年12月2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评选的“船舶设计大师”授予徐青等6人。 “船舶设计大师”每两年评选一次,以表彰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领域做出卓... 科学中国人
-
姜育刚:让计算机看懂世界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终结者》这部老影片。在电影中,由施瓦辛格扮演的机器人具备这样的能力——它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嘴型对比等技术来找到某个人,并且还能分... 科学中国人
-
张彪:碧海、蓝天和雷达 1999年,张彪考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习测绘工程专业,与海洋并无关系。大三时,为专业实习他南下青岛,那是他第一次看见大海,美丽至极的碧海蓝天使他... 科学中国人
-
刘晓暄:化学之光 薪火相传 几十年与光化学结缘的历程,这位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学者,不仅收获了一串串沉甸甸的学术成果,更加收获了科研与人生道路上众多的良师益友。在这条“光芒万... 科学中国人
-
李鹰:应势而上 领军“物联” 作为中国物联网技术的领军人物之一,李鹰在专业领域内创下的战绩不胜枚举:通过政产学研相结合开展实用技术研发,在主持科研项目中学习国际经验并实现自主创... 科学中国人
-
谢绳武:薪火传承育人才 思源致远向未来 120年前,在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之际,中国近代实业家盛宣怀和一批有识之士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跨越... 科学中国人
-
徐至展:生命不止 攀登不息 77岁的徐至展每天清晨提着一个黑色布包,迈着有点急切的步子走向办公室。2016年是他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的第50个年... 科学中国人
- 资讯
-
-
《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2月28日上午,《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原名《中国逻辑学家...
-
关于个别单位和个人冒用我社名义进行经营活动的声明
近期,我社接到反映有个别单位及个人,未经我社授权冒用“《科学中...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11月2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中国逻辑学大辞典(人物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