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育刚:让计算机看懂世界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终结者》这部老影片。在电影中,由施瓦辛格扮演的机器人具备这样的能力——它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嘴型对比等技术来找到某个人,并且还能分... 科学中国人
-
张彪:碧海、蓝天和雷达 1999年,张彪考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习测绘工程专业,与海洋并无关系。大三时,为专业实习他南下青岛,那是他第一次看见大海,美丽至极的碧海蓝天使他... 科学中国人
-
刘晓暄:化学之光 薪火相传 几十年与光化学结缘的历程,这位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学者,不仅收获了一串串沉甸甸的学术成果,更加收获了科研与人生道路上众多的良师益友。在这条“光芒万... 科学中国人
-
李鹰:应势而上 领军“物联” 作为中国物联网技术的领军人物之一,李鹰在专业领域内创下的战绩不胜枚举:通过政产学研相结合开展实用技术研发,在主持科研项目中学习国际经验并实现自主创... 科学中国人
-
谢绳武:薪火传承育人才 思源致远向未来 120年前,在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之际,中国近代实业家盛宣怀和一批有识之士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跨越... 科学中国人
-
徐至展:生命不止 攀登不息 77岁的徐至展每天清晨提着一个黑色布包,迈着有点急切的步子走向办公室。2016年是他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的第50个年... 科学中国人
-
曹晖:勤来半生扬国粹 换取浓浓药草香 编者按: 2015年属于中国人的荣耀少不了“科学中国人”。 这一年,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的获得者——屠呦呦女士,成为中国本土科学家中获得诺... 科学中国人
-
游少鸿:让科研检验环境之光 水是生命之源,土地是生命之根,这些资源都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根本。据悉,我国水资源重度污染地区范围在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饮水安全,严重... 科学中国人
-
杨立新:人生如棋 科研如棋 杨立新,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金属快速熔凝过程界面特性研究,结合CFD模拟技... 科学中国人
-
贺克斌:揭开雾霾的面纱 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多介质复合... 科学中国人
-
杨维才:平常心态做人 世界水准行研 2016年,他的团队对雌雄配子识别分子机制的系列研究取得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突破,首次分离了花粉管识别胚囊雌性吸引信号的受体蛋白复合体并揭示其激活的分... 科学中国人
- 资讯
-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11月24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
-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记者证2024年换证人员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
-
“一猪两用-食用猪和医用猪”专场报道
2024年7月,正值夏季火热时节,各界专家齐聚科技创新之城——深圳,参加...
-
“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4年7月12—14日,“2024前沿科学创新...
-
当年累得坐马桶就睡着的科学家,成为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里程碑 笔者第一次见到薛其坤院士是在2019年年初,他领导团队完成的“量...
-
45岁用一篇论文解百年难题,85岁他站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
从跋山涉水扛着机器测量,到航空遥感再到卫星遥感,测绘遥感学科领域随...
-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