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孙喜琢:开拓基层医疗之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14

本刊记者  刘 佳

 

“号难挂”“床难求”“费用高”,这是当下中国大型医院的三大标签。现状必须改变!改革是唯一的办法。在深圳,孙喜琢正尝试趟出一条新路来……

 

圆心愿做生命“护卫者”

 

201568日,首个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在深圳印发,之后一系列大刀阔斧的革新开始了——深圳市整合了基层医疗资源,将工作重心下移;首开全员去编制化,历史性打破医生“铁饭碗”,释放了医院的活力。

新的局面打开了!

孙喜琢是推进这场改革的领军人物之一,53岁的他心中一直有个梦,那就是让百姓“看好病、好看病、更健康”,这个梦在他小时候,就植根于心底。

“我出生在黑龙江山区,小时候家里病人比较多,于是能帮别人看病就成了我的追求。”孙喜琢轻描淡写地说,命运的苦难没有击倒他,反而孕育出了他坚毅的性格和深切的愿望。“为了当上医生,我考入了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在那里,孙喜琢用3年完成了5年制的课程,之后又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读硕士。

1991年,孙喜琢硕士毕业,29岁的他终于穿上了白大褂,成为大连市中心医院的一名临床医生。但在他眼里,这只是一个起点。“医学是一门需要坚实功底的自然科学,不断学习很重要。”在这样的认识下,孙喜琢于3年之后漂洋过海到日本北光循环器病院学习,主攻“PTCA(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技术,师从日本北海道介入诊疗第一人阿部秀树。孙喜琢勤勉好学、悟性极高,只用一年,就熟练掌握了原本需要两三年才能学成的技术。在这期间,他独自一人做的各类介入手术就有1800余例,相当于在国内医生10年的工作量。迄今为止,这仍是一项“中国纪录”!1995年研修结束后,孙喜琢得到了留在日本的机会,但他放弃了。他的原因很简单——“我应该是中国做‘PTCA’技术的第一代人,我要把我学到的东西带回祖国。”

脉支架植入术、经皮穿刺脑动脉瘤栓塞术、冠状动脉痉挛麦角新碱激发实验、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溶栓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等,率先在国内开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绿色通道。1997年至20025年间,孙喜琢共完成介入手术459例,创造经济效益近700万元。而且在这期间,他成功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并于2001年毕业。

 

优秀院长 平民良医

 

2002年,因为贡献出众,孙喜琢被推选为大连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的院长。工作职能变了,但宗旨没变,那就是为患者服务!

上任之后,孙喜琢就带领大连市中心医院开展了器械招标采购,成为中国进行药品招标采购试点的“第一梯队”,“阳光采购”大幅度地减少了不合理的器材支出,仅介入材料的使用,一年就可为患者节省资金110多万元。“用药”是孙喜琢的第二个着力点,他亲自参加院内的药品管理专家组、评议组,定期抽查出院病志,指导出台了《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和技术指南,对查出“大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医务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

在孙喜琢的引领下,院风焕然一新,但他的工作成果不止如此!2004年,他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医师节”活动,这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中产生较大影响;非典时期创立大连市应急医疗中心,帮助国家度过难关;2007年,率先在大连市成立专门收治临终病人的关爱病房,积极取得慈善基金支持,全力救助生活贫困的晚期肿瘤患者;组织开通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大型企业、社区入院、海上急救、孕产妇抢救、百强民营企业家就诊绿色通道,使患者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008年,与医务人员利用休息日深入海岛,为獐子岛居民开展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普查,为大连人是否该食用碘盐释疑解惑,并发表《大连市獐子岛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组织对全市67所小学45063人次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并成功举办“大连市中心医院杯”小学生健康知识竞赛。孙喜琢的作为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2006年获得中国医院“先声杯”优秀院长称号,2011年获得“华仁杯”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称号。

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同时,孙喜琢始终站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与科研的前沿领域,他致力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及心脏介入相关工作20余年,治愈患者数以千计。2011年,孙喜琢带领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团队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1406例,约占大连市总例数的一半。因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孙喜琢成为医界的一张名片,被百姓称做“平民良医”。

难能可贵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在不断地学习。“2005年,我于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后出站,2008年于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出站,读这两个博士后是为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在大连市中心医院任职期间,孙喜琢以战略眼光与博大胸怀带领医院快速发展,病床从700张发展到2350张、院区从一个发展到两个、工作量扩大了3倍以上,并首批通过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

经过12年的努力,医院的前景愈发光明,大连市中心医院上上下下斗志昂扬,而这个时候,孙喜琢却陷入了思考……

“近20年的中国医院的发展,我既是个见证人,又是个参与人,也是从中体味最深刻的一个人。我的医院从700张床发展到2000多张床,但我发现许多病人仍在走廊过夜,高额的医药费仍让老百姓望而却步,这是为什么?难道医院做大做强就真能让老百姓看好病、好看病么?并非如此。”那么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孙喜琢指出了一个方向——从基层做起,做实社康中心!

他决定重新出发,趟出一条新路来!而这个新起点,在深圳……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者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57年,医院经过50多年的成长,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医疗为主,集预防保健、康复、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有国家级技术准入资格的学科2个(生殖医学中心和伽玛刀治疗中心),市区级重点学科5个,市区级特色专科3个。首创的《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罗湖术式》专治先天性无阴道,为国际领先。而且,深圳市唯一的一家伽玛刀治疗中心落户于此,使脑肿瘤患者摆脱了开颅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另外,它还是中国精准医学的八大领跑医院之一。

201449日,孙喜琢走进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大门,这是他上任院长的第一天,新的工作开始了。“罗湖医院在深圳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管理上有一些问题,使我们的床位比较空,门诊也比较冷落,还有就是社区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决定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大部制改革、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精细化管理等手段,半年里,孙喜琢就理顺了医院管理工作,为医院快速发展打好了基础。在学科建设、人事制度、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快速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职工凝聚力、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患者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同时,孙喜琢从未停止对革新之路的思考。“老百姓的愿望和医院的愿望有时候是不一致的。老百姓希望自己健康,而医院为了发展则希望有更多的病人,这是矛盾的。”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孙喜琢提出以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为目标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而这个方案的重点,就是做实做强社康中心,探索一条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体系。团结才是力量!20158月,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罗湖区整合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保院、区康复病院、区老年病专科医院5家公立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组建远程诊断中心等12个资源管理中心,形成紧密型的唯一法人代表的公立医院集团,孙喜琢为掌舵手,决定将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打造社康基地,而能否实现改革目标,人才是关键!

“我们需要综合能力强、专业过硬的家庭医生队伍,不然只会是基层越做越弱,患者还是往上走。”因此,孙喜琢花大力气从全国各地招聘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并首创“四结合”新方式来解决基层少医的问题。一是“全专结合”,医院集团选派了400名专科医生进行全科医学培训;二是“医护养结合”,一组人马完成医疗和养老工作;三是“内外结合”,引进国外优秀的全科医生;四是“医卫结合”,将公共卫生机构的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人员编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职责由原来的收集数据业务,变为直接为居民提供健康促进服务。同时,率先提出将原街道、社区的计划生育专干、网格员转变成健康促进员(简称健促员),赋予其推进居民健康促进的职责,为居民提供便捷、可及的健康管理服务。就这样,社区团队的能力逐渐提升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还有,医院集团实践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打造国内最幸福的养老社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罗湖医改模式已得到国家、省、市卫计委领导及专家的肯定,80多个省、市、地区相关部门率队前来参观交流和学习。

社康中心的工作重点别具一格,“别人都希望多做手术、多开处方,而我们则要多帮居民防病。”孙喜琢介绍。现在,他们已培训了100名居民健康素养讲师,组建讲师团,宣传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展为期3年的“健康少年行动计划”,为10000名学生、家长开展健康讲座;为近2000名学生进行了免费牙科窝沟封闭手术;还实施独居老人家庭防跌倒工程,计划为400户老人安装防跌倒扶手。

医院不看病如何赢利?孙喜琢告诉记者,这归功于深圳医改的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制度。“如果我们医保费用用得少,有结余,反而会得到奖励。”他举例,罗湖医院集团家庭医生的签约对象累计达到36万人,假如这36万参保人去年医保支出总额是100万元,而今年只支出了90万元,那么多出的10万元,按规定就要奖励给罗湖医院集团。在医保支付改革导向下,医患双方的利益开始趋同。孙喜琢说:“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办医导向出现了由单纯治病,到关注健康的突破性转变。具体而言,医院集团只有主动出击去关注居民健康,做好预防保健工作,降低参保人员的疾病发生风险,使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钱,医院的经营状况才能好、医务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于是,患者和医院的利益趋于一致。

如今,社康中心发展迅速,开始造福越来越多的百姓。罗湖医院集团向社康中心下沉的医务人员增加35%2016年罗湖区社康中心诊疗量达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0.6%,其中,集团院办院管社康中心诊疗量同比增长94.6%,达到155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由8.8万人增加至46万多人,辖区常住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47.4%;新建家庭病床1143张,累计1694张。

“预防比治疗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真正实现强基层,推动医院从治疗为主转为防治结合,让医疗回归健康,才是中国医改唯一正确的模式。”孙喜琢说“罗湖的医改总结来说,就是建立以人民健康为核心,彻底一体化资源整合,健康保险为导向的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体系(Health-Centered Health Service SystemHCHSS)”

 

点亮“精准医学”的灯塔

 

2015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同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卫计委,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为什么习近平和奥巴马都如此重视精准医学,因为它很具价值,可以说未来人类能不能战胜疾病,能不能延长自己的寿命,主要就看精准医学。”孙喜琢说。

“精准医学是未来我们人类诊断、治疗疾病的一个主要手段,精准医学简单的理解就是利用基因、细胞来诊治疾病。”它的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够通过基因检测、对照大数据来判断一个人得病的可能性;二是可以帮助患者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疾病,“这是化学药物、开刀和其他的方式不可能做到的。”孙喜琢评价道。

深圳市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创建于20156月,该研究院依托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是全球首家拥有精准医学门诊、精准医学病房、精准医学研究院、精准医学创客孵化器四位一体的产学研中心。众循精准医学院汇聚了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核心指导的临床科学家团队,以循证医学和临床指南为基础,将全球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与临床相结合,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细胞组学、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等,实现对疾病的精确、准时、共享、个体化诊断和治疗。

作为一名深圳市人大代表,孙喜琢也在试图推进精准医学的工作,他建议深圳市开展10万人群基因组织测试,这项工程大约需要7个亿人民币的投资,现在提议正在政府层面进行论证。

“基因组织的测序是个长期的工程,但是能让我们的国家发现一些未知疾病的发展规律。未来的医学发展,基因的数据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还能带动我们国家制药、生物工程、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发展。”孙喜琢解释说。

接下来,他还打算把社康中心和精准医学结合起来,更好地惠及百姓。“我们可以用基因的手段在社区为百姓进行检查,提早帮助他们发现癌症等疾病,这意义重大。”

 

不愧对百姓

 

信息化是当下的时代标志,孙喜琢根据多年医院管理工作积淀,指出医院管理上的难题要懂得向信息化求解,并创新性提出“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理念,他担任了国家医院信息化建设顾问,自主、联合研发30余款医院管理软件。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孙喜琢贡献诸多。他联合研发国内首创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实现了用药管理从行政干预到信息化干预的重大转变,有效控制药品费用比例,规避不合理用药行为,降低管理成本,该系统已在全国150余所医院推广使用;建立远程诊断中心,为西藏、贵州等全国各地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放射诊断服务,为提升偏远地区医疗医学诊断能力做出重要贡献;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健康罗湖APP,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与专家管理的有机结合,真正将居民健康管起来,助力居民健康水平快速提升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地,上线1个月已有6000余人下载使用。

2015年,孙喜琢在国内率先提出网络药师概念,并据此研发出移动审方APP,将珍贵的药师资源从机械的药品调配工作中解放出来,主动来到居民身边提供药学服务和药学咨询,对药学服务模式改革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另外,他还与合作者研发了国内首个基于4G无线数据

传输的移动护理平台,减少了医疗护理差错,提升了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规范,这已在广东省汕头大学各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毫无疑问,孙喜琢是一位“先锋”院长。

当被问及对医疗科研人员有何建议的时候,孙喜琢只指出了一点——坚持。“首先要有一个永恒的目标,然后要甘于寂寞,守得住实验室,守得住自己的理念。有价值的成果,其实都是从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取得的,科学最忌讳的就是浮躁、急于求成。”

当下,53岁的孙喜琢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医院管理的第一线,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上来,兴趣爱好成了“奢侈品”,“现在,我只希望把眼下的工作做好,别愧对政府,愧对百姓。”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