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动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03

我国将基于太阳能无人机构建空中局域网
  近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无人机技术研究所获悉,航天科工正在发展基于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构建空中局域网的“飞云”工程,可实现超过一周时间的应急通信保障。该工程有望年内开展应用示范。
  临近空间是指“空”与“天”的结合部,普遍将其定义为海拔20千米至100千米空域。该领域已成为世界大国战略博弈和角逐的新兴战略空间。临近空间超长航时无人机是支撑临近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目前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单位正在开展其研发工作,部分已进展至飞行验证阶段。航天科工下一步将重点针对该类无人机涉及的能源、动力、气动、结构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展持续攻关,尽早开展飞行验证。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接受采访时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
  中国现有近5000家原料和制剂企业,医药制造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有近50家制剂企业通过欧美的认证或检查,医药制造品出口额超过135亿美元,中国医药产业已经具备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安全可靠医药产品的能力。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一发现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但中国在医药经济和药品监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性,药品监管存在地区间的不协调性等问题。
  
我国波浪发电装置突破关键技术
  近日,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获悉,中国电科38所最新研制的波浪发电装置正式通过国家海洋局验收。该装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压转换与控制装置模块及千伏级动力逆变器关键技术,实现波浪稳定发电,且在小于0.5米浪高的波况下仍能频繁蓄能。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波浪发电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我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汹涌起伏的海浪蕴藏着无尽的能量。为利用好这一天然能源“发动机”,中国电科38所在海南岛进行海浪发电试验,历经3年技术攻坚,项目组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装置模型,采用智能侦调综合控制技术,提升了波能装置的转换效率,增强了吸能效果。首创的宽幅逆变稳定技术,实现了海洋能千伏级逆变系统的高效转换。目前,这款波浪发电装置前期装机5千瓦,采用浮体重构模块化设计理念,后续可以扩大波浪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通过并网可以提供标准电力供给。
  
超冷化学量子模拟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及同事在超冷分子和超冷化学量子模拟研究领域获新进展。他们首次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弱束缚分子与自由原子间发生的量子态可分辨的化学反应,并实现了其动力学的探测,从而向基于超冷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学研究迈进了重要一步。该成果已于近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量子计算和模拟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不仅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也可有效揭示复杂物理系统的规律,为新能源开发、新材料设计等提供指导。对化学反应和材料进行建模是量子计算最可能的应用之一。近年来,超冷化学反应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实验进展,但这些实验只能测量反应物的损失,而无法对反应的产物进行观测。因此,超低温下量子态可分辨的化学反应迄今尚未在实验中实现。潘建伟及同事第一次在超冷化学反应中观测到量子态可分辨的化学反应,从而将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推进到量子水平。
  
2030年京津冀基本建成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
  近日,京津冀三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个跨区域的人才规划,也是首个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专项规划。
  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服务协同发展、加强对接互补、实现联动融合、推进链接共享、坚持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以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为出发点,以人才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及政策联合创新为主线,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重大任务、重点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的总体思路。规划提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远期目标是:到2030年,三地区域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资源市场统一规范,公共服务高效均衡,人才一体化发展模式成熟定型,人才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
  
中国学者发表治白血病新成果
  近日,我国学者在国际著名期刊《白血病》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半相合供者也可成为移植首选,开启了白血病治疗的新时代。
  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课题组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合同胞与接受者一致的供者一直是首选,但同胞间全合概率仅为25%,供者匮乏严重制约着移植应用。该团队的“北京方案”单倍型相合(即半相合)移植体系,已经达到与同胞全合、非血缘及脐血相合移植一致的疗效,超过化疗效果,解决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匮乏的问题。
  
中国获距今6亿年页岩气藏
  近日,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了解到,日前我国在湖北宜昌进行的页岩气调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高产页岩气流和迄今为止全球最古老的页岩气藏。
  此次获得重大突破的页岩气井——鄂宜页1井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我国在长江中游部署实施的第一口页岩气压裂试气井。鄂宜页1井纵向分为5个含油气地层,科研人员在其中分别发现了高产页岩气流,和迄今为止全球最古老的页岩气藏,这为我们南方页岩气的勘探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基础资料,有望支撑形成新的页岩气资源基地,引领长江中游地区页岩气油气勘查开发。下一步,页岩气调查将从已经形成规模产能的长江上游向中、下游战略转移。
  
世界首例机器人操作的体细胞克隆猪在天津诞生
  近日,一份特殊的“亲子鉴定”报告在天津出炉,13头克隆小猪与“代孕”母亲无血缘关系,仅与供体细胞存在“亲子关系”。这从医学上证明,世界首例机器人操作的体细胞克隆猪在天津诞生。
  较之以往“手工操作”克隆技术,此次机器人的自动化“操刀”,用力更小,对细胞伤害更少,更高精度的操作将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的关键指标“囊胚率”从10%提高至20%。机器人操作体细胞克隆猪研究来自南开大学机器人所赵新教授领导的跨学科团队,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是主要合作单位。南开大学机器人所研发多年的面向生物医学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曾获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此次克隆猪的诞生,也是时隔15年后,该技术获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人源大麻素受体“阴阳双面”均获解析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重要成果,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CB1与激动剂——四氢大麻酚(THC)类似物复合物的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大麻素受体在激动剂调控下的结构特征和激活机制。
  大麻素受体CB1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达量最高的GPCR之一,对人的精神和情绪调节至关重要。大麻素受体CB1的激动剂在疼痛、炎症、多发性硬化症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治疗中有非常大的潜力,但激动剂小分子是如何与CB1相互作用以及受体的活化机制等却尚不清楚。iHuman研究团队与美国东北大学的Makriyannis实验室合作,成功解析了CB1与两种新型激动剂小分子的三维精细结构。研究结果为今后针对GPCR的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