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对建立“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共享平台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04

一、建设智库的必要性


  智库即智囊机构,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我国政府一直很重视智库的研究与开发,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在此基础上建议成立“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
  

二、目的与意义


  “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建设“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是瞄准我国发展战略目标,服务于我国学科创新方向,为扩充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添砖加瓦”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依托该“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可以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一方面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开展国家尺度的中医医疗问题的仿真模拟实验,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服务于国家在医疗方面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宏观决策,既是一个崭新的科研领域,又是国家管理能力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建设该共享平台的目的与意义可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国家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育和建设
  该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推动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宏观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的培育和建设。根据我们调研,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哪一个部门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国家“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共享平台》,因此,如能在全国率先迅速建成这一共享平台,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
  (二)提升学科综合集成创新能力
  该共享平台一旦建成,将可以是一个集聚一流资源、一流技术与一流科学家创新群体的科技创新平台;该共享平台建设将与科技资源布局紧密结合、与创新基地建设紧密结合、与创新团队建设紧密结合;该平台建设过程,要综合应用中医科学、信息科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概念、思想、原理和方法。因此,平台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有效提升综合集成创新能力。
  (三)支撑我国尽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信息库”和“方法库”
  该共享平台是我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信息库”和“方法库”的积极举措,既可以是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又是推进我国科研信息化的核心支撑平台。该共享平台建设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的科研效率,降低科研成本;提升国家重大科研工程项目的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内外中医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主要任务 


  (一)弘扬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
  因为不健康生活方式是许多常见病,特别是当前主要慢病的重要诱因,所以要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来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文化,从而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在操作层面,一要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二要推动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大众传播工程,创新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构建新技术背景下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现代传播体系。此外,还要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推进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等。
  (二)加快研发中医药健康产品
  一要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服务项目的设计,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服务包;二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中医药的原创思维与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从中寻找创新灵感和路径,推动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三要推进中药材的科学种植养殖并完善中药材标准体系,确保中药材的市场供应和质量。
  (三)探索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
  一方面,从大健康理念出发,探索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重点以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优化传统诊疗模式,探索融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医院发展模式,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的延伸服务模式,多专业联合诊疗的服务模式,多种方法并用的综合治疗模式以及体现中医药文化和大医精诚理念的服务模式。
  另一方面,鼓励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和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四)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中医药健康服务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中医药产品研发及转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鉴定以及中医药健康服务标准规范等体系。
  要从提高临床疗效入手,整合中医、西医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优势,围绕重点病种,形成中、西医方法在疾病发展不同阶段最优化组合的治疗方案,解决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过程趋于“破碎化”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轻痛苦、减少医源性损害、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


  (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治未病”健康工程智库软件平台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因而,无论是政策评价和战略决策模拟系统的构建,或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开发,都存在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有待解决。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有:
  1.构建功能较强、适用性较佳的模型库,以及研发其评价、预测及模拟软件。为此,需要广泛搜集国内中医专家病例病案、解决方案,其中构建决策模型与指标体系,研发综合决策模拟模型和解决多功能模型的技术连接,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相关研究尚未取得满意成果的问题。
  2.决策模拟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尚存在一些关键问题亟需攻关解决,如操控平台的设计和支持软件的研发、基础数据的整合与远程数据的调用、模型的集成及其信息传递、知识库的智能推理等。
  3.专家虚拟会商决策系统的服务器搭建、网络信息安全和专家建议的收集、分类和量化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均是有待于攻关的技术难题。
  4.可视化平台的构建是另一项颇有挑战的技术难题,需要重点完善其与数据库和模型库间的接口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挖掘并能以图形或图像展现,进而完成模拟结果的动态演示。
  (二)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该平台的主要创新之处是:
  1.首创决策综合评价模型系统及其指标体系,并运用模型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模拟手段实现多领域的政策评价和战略、规划模拟。
  2.系统研发、软件平台的多库结构和技术连接及其管理系统的配置,便于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中内容的更新和扩充,进而保障软件平台能够不断胜任新的研究任务。
  3.创立专家建议参与模拟的机制,并通过软件平台的专家虚拟会商决策系统实现,从而提高模拟结果的科学性。
  4.基于计算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技术构建的软件平台,能够完成对评价结论的展示、分析结果的图示和模拟成果的演示,便于用户的分析与辨识,也便于政府和公众的认知与认可。
  

五、技术路线


  “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对社会复杂巨系统及其子系统进行政策评价与战略、规划模拟,需要在完善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之上,构建一套包括统计分析、现状评价、专项预测和综合模拟的模型系统,并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治未病”中医健康工程智库软件平台,以便辅助政策评价与战略、规划模拟。
  本项研究首先根据项目的需求明确系统研发的范围与内容,广泛收集、选择相关模型方法、软件技术和信息资料,并构建政策评价与决策、规划模拟模型系统。然后对软件平台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在基础软件平台引进与改造创新的基础上,应用相关技术手段开发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并构建专家虚拟会商决策系统、操控平台和可视化平台,从而实现战略决策的仿真模拟、人机交互和计算可视。
  研究的整体技术路线如下框图。
  

六、运行机制建设


  (一)开放机制
  健康工程智库平台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共享平台,建立面向服务对象的多级开放服务机制。部分内容将通过INTERNET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内容仅限可以公开的数据资料和知识信息,对于涉及保密内容的数据信息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专家和领导才可以查看。智库平台建有公共的用户论坛和专家内部用户论坛,公众以及外部专家学者通过公共用户论坛可以参与智库研究任务和相关热点问题的讨论,特聘专家和智库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内部论坛对一些研究问题发表深层次观点,并可以通过内部论坛进行交流互动。
   (二)专家工作机制
  拟聘请50名左右中医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健康工程智库”的特聘专家。在每年年初通过智库平台征集国家层面有关中医的问题,特聘专家主要通过智库的虚拟研讨厅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同时,接受外围专家的意见和信息,确定本年度和未来2-3年智库研究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特聘专家可以通过智库平台即时了解每一项任务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改进和批评建议,在研究成果发表之前,报送特聘专家进行评审。
  (四)成果发布机制
  根据研究报告的性质,不同类型的成果采用不同的发布机制。(1)对于影响社会公众的报告,经专家审议通过后,以最快的速度交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在智库平台进行发布;(2)对于上报中央国务院或有关部委的报告,经专家审议通过后,不适宜公开发表的,经基金会办公厅报送中央有关部门。(3)对于中央、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经专家审议通过后,直接将研究报告递交课题委托单位。
  
作者简介:


  许天兴,汉族,河南商丘人。驻京某部副主任医师、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特聘专家,兼任解放军中医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从事针灸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30余年。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在《中国针灸》《医学争鸣》《亚太传统医药》《上海针灸》等军地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脉动的中医》。制作《强身健身 提高战斗力》、《中医养生之穴位按揉》和《非药物疗法之针灸疗法》3张训练、保健等宣传图片,图文并茂,易学、易懂、易操作、易推广,已在几个单位试用,两年来取得较显著效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曾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3次获全军优秀技术人才三类补贴;还获学雷锋银质奖章,多次获优秀党员等称号。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