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动态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19

  

新方法算出射电核光度函数


  国际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增刊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成果,我国科学家与国外科研团队合作用统计学的方法,可靠地估算了活动星系核中射电核的光度函数,这对理解活动星系核的射电活动、喷流触发以及黑洞吸积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星系核是一类特殊的星系,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吸积周围物质,产生非常强的电磁辐射,呈现剧烈的活动现象和复杂的物理过程。它们反映了致密射电核的喷流活动和演化历史,但具体的物理过程仍不清楚。基于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观测样本,获得可靠的射电核心的光度函数,是理解活动星系核的射电活动特性以及黑洞吸积过程的重要方法。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用近代统计学中描述变量关系的Copula方法,处理射电核光度和总射电光度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可靠的活动星系核总射电光度函数,用贝叶斯方法成功估算了射电核光度函数。
  研究的重要结果包括射电核的数密度达到峰值随后呈指数下降的情况,以及峰值红移不显著依赖于射电核光度,呈很弱的光度依赖的演化特征;射电核数密度的峰值红移小于黑洞增长或活动达到峰值时的红移,表明活动星系核的射电活动滞后于黑洞吸积。这项研究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萨德勒团组的高频射电巡天观测结果非常符合。
  

我国抗癌新药研究登上国际期刊封面


  近日,由我国科学家牵头开展的国产PD-1单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登上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血液病学》2019年第1期封面。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B细胞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20至40岁人群,其中绝大部分为经典型。尽管其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但一线治疗后仍有约20%发展为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针对这类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国科学家牵头的研究纳入了96位患者,是迄今为止我国入组人数最多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研究,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信迪利单抗进行单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达80.4%,疗效与进口同类药物不相上下,且安全性良好。
  据了解,正常来说,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好比“警察”,可以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从而防止肿瘤的发生。不过,肿瘤微环境可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被抑制,从而无法杀伤肿瘤细胞,这也是肿瘤肆意发展、难以被攻克的原因之一。与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不同,PD-1单抗可通过克服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和恢复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的功能。PD-1单抗也因此成为目前癌症免疫治疗的前沿热门领域,具有广谱性、疗效相对持久及比传统化疗毒副作用更小等优势。
  2018年12月,首个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以及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先后获批。国产PD-1单抗获批上市将为我国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国交通发展综合报告(2018)》发布


  1月7日,《中国交通发展综合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从综合交通运输及各交通方式层面,介绍了2017年中国综合交通及各交通方式发展概况及相关政策解读。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报告编委会主任欧国立介绍,2017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公路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公路里程稳步增加,通达性水平提高;公路运输能力增强,服务水平提升;公路管理更加规范,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路安全形势提升,交通安全工作扎实推进;绿色环保交通推进;智慧交通取得新进展,其增长潜力逐渐显现。
  在铁路方面,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客货运输强劲增长,技术创新凸显;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有所减少;铁路负债趋于稳定;信息化水平和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在内河水运方面,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通航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港口泊位结构优化;生产运输总量不断提升,船舶标准化、大型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内河航运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政府监督—企业自主经营成为管理转型新方向,绿色、智慧、平安交通为导向的发展趋势逐渐凸显。
  在航空运输方面,民航主要运输指标再次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民航安全形势平稳,航班平均延误时间和受理投诉总量有所增加,国产大飞机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民用无人机产业生机蓬勃,飞机全面放开手机禁令空中Wi-Fi成为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
  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城市交通投资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全国道路密度有所下降,道路面积率有所提升,轨道交通稳步增加,网约车等交通新业态快速发展,城市智能交通实现新突破,共享交通、定制公交和公交微循环成为城市交通发展新热点。
  

我国科学家揭示棉花“癌症”落叶原因分子机理


  1月6日获悉,我国科学家日前在大丽轮枝菌寄主适应性进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阐明了大丽轮枝菌引起棉花等寄主落叶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植物学期刊《新植物科学家》上。
  大丽轮枝菌是引起棉花“癌症”——黄萎病的病原。作为一种毁灭性的、可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原真菌,大丽轮枝菌能破坏植物的水分和养分运输系统,迅速造成植物黄化萎蔫枯死,曾与马铃薯晚疫病并列为世界头号检疫对象。
  我国科研团队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来自中国棉花的大丽轮枝菌基因组,通过与来自美国莴苣和荷兰番茄上大丽轮枝菌基因组比较,发现中国菌株相对于美国和荷兰的多出一个基因组片段,该片段系从与其长期混生的棉花枯萎病菌中“掠取”(基因水平转移)而来,从而获得了对棉花的超强侵染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菌获得这个基因组片段后,编码的功能基因直接参与了引起落叶化合物(N-酰基乙醇胺)的合成和转运。这种化合物一方面干扰棉花体内的磷脂代谢通路,使棉花对一种叫作“脱落酸”的植物内生激素更加敏感;另一方面扮演着与脱落酸相似的作用,使棉花的内源激素系统紊乱,脱落酸不正常的大量合成,最终导致棉花叶片脱落。此项研究将为棉花等经济作物黄萎病病原的分子流行监测预报、抗病品种选育和新型生防药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该科研团队正在牵头组织由国内外14家优势单位发起的“大丽轮枝菌基因组学研究国际大科学计划”,未来有望从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与合成生物学角度,较为系统地阐明全球黄萎病病原起源、群体结构及遗传演化等困扰国际学术界长达百年的重要科学问题。
  

南极昆仑站现场科考全面展开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在抵达南极昆仑站后,于近日全面展开天文、冰川和测绘等项目的科研工作。
  目前,在南极天文方面,中国已从指向南天极不动的小型光学望远镜阵CSTAR发展到了中型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017年,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首次实现全季越冬观测,并在冰穹A地区成功探测到引力波事件的光学对应体。此次科考将维护南极巡天望远镜,回收往年观测数据,利用天文观测保障平台维护和安装台址监测设备,并开展日间观测。
  昆仑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商朝晖等科考队员已将相关设备运至天文场地,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南极大陆95%以上面积被冰雪覆盖,冰穹A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处,冰层中储存着古老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是南极冰盖最理想的深冰芯钻取地点。此次科考将主要维护和保养深冰芯场地和钻探设备,并采集雪冰样品。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2月

上一期 下一期